夷门自古帝王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开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名城论文,帝王论文,中国历史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坐落在我国黄河中下游豫东大平原的古城开封,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摇篮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战国的魏、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金朝后期都曾在此建都,因而有“七朝故都”和“夷门自古帝王州”的美称。开封市区现有人口70万,面积359万平方公里,是全国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
一 历史变迁
上古时期,开封一带气候温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湖密布。良好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开封这座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根据考古工作者对开封周围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证实,开封附近出土有七八千年前裴李岗文化的石斧、石铲、 陶纺轮和石磨盘。 1989年在开封东的杞县朱岗、断岗、鹿台岗和开封南的尉氏一圈马进行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山东岳石文化、二里头文化、先商文化的石器、陶器、骨器等遗物,说明先民们早就在这块沃土上栉风沐雨,手胼足胝,拓展着人类文明的曙光。另据史书记载,夏朝中晚期的都城——老丘,也在开封附近。
开封的建城历史,可追朔到2700年前的春秋郑庄公时期(前743 —前701年),此时的东周王室日渐衰微,诸侯林立。 雄心勃勃的郑庄公意欲称霸中原,开拓疆土,命大臣郑邴在开封今城南25公里左右的地方屯兵筑城,并取“启拓封疆”之义而名“启封”。考古发掘表明,该城规模不大,四墙全长仅3300米左右。至汉初,因避景帝刘启之讳,改“启封”为“开封”,“开封”的名称便由此而来。
开封一带“北据燕赵,南通江淮,水陆都会,形势富饶”,这就促使魏惠王于公元前361年(一说前339年),将魏国国都由山西安邑(今山西夏县)迁至大梁(今开封)。经过魏惠王、魏襄王等六君130 余年的大力经营,大梁城发展成了“人民车马往来,日夜不休”的名都大邑。在秦统一六国之战中,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 秦派大将王贲进攻大梁,双方战斗十分激烈,由于城池坚固久攻不下,王贲就决鸿沟水灌大梁。水围三个月城破,繁盛一时的大梁城遂在水患兵火中化为废墟。以致在此后的七八百年间一蹶不振,降为普通郡县。开封走完了其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光辉历程,进入了长期的衰沉期。
及至汉代,开封沦为一个小小的浚仪县城,隶属陈留郡。汉武帝时,大史学家司马迁曾专程来到这里,面对残破凋零的大梁故址感慨万千,叹之谓“大梁之墟”。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连年,许多城市遍地荒野,开封也不例外。东魏在此置梁州。到了北周,“以城临汴水”,改梁州为汴州。
步入唐代,开封历史又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随着隋炀帝时开凿的京杭大运河的通航,大大促进了南北方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开封正处于汴河(通济渠)的要冲,又是隋东都洛阳和唐都长安的门户,得此良机,城市得以迅速发展,因而汴州一跃变为日益繁华的“水陆大都会”。唐建中二年(781年), 驻守在此地的宣武军节度使李勉对汴州城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的汴州城规模宏大,异常坚固,其周长约10公里,有城门7座,面积较现存的开封明清城略小。80年代末期, 考古工作者在开封城墙边距地表约8米深处的宋代城墙下, 发现了唐汴州城的部分遗迹。
公元907年,原唐军叛将朱温, 凭借“人繁财富”的汴州为根据地,纠集各路军阀,代唐建梁,史称后梁,并定都开封。除后唐外,五代时期的后晋、后汉和后周也相继在开封定都,改名为东京。
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开封城北20 余公里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并定都开封。经过北宋九帝168 年的大力营建,使东京城不仅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而且一度成为“人口上百万,富丽甲天下”的国际大都会,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开封历史也发展到它的鼎盛时期。
靖康元年(1126年),崛起于北国白山黑水间的女真族突兀南下,挟着塞外的狂飚劲风,直捣北宋京城。宏丽壮观的东京城被金人洗劫一空,开封的历史再也无法恢复百余年的鼎盛气象。
北宋王朝覆灭后,开封旋为金人所占据,初改称汴京。大金皇帝完颜亮(后废为海陵王)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并拟将开封作为侵略南宋的跳板,于贞元元年(1153年)改称南京,作为金朝的陪都。金朝末年,慓悍的蒙古族崛起于漠北草原,并逐渐强盛而成为金人的劲敌。为躲避蒙古军队的侵袭,金贞祐二年(1214年),金将国都由燕京(今北京)迁往汴京,开封第二次成为金朝的国都。
金朝在开封定都仅仅20年,金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大军挺进汴京,金哀宗命完颜麻斤决黄河以阻蒙古军,但滔滔黄河水未能阻挡住蒙古军队凶猛的进攻,次年,汴京在蒙古军的两次围攻下终于陷落。
蒙古灭金后,在开封设南京城,后又改为汴梁路,治开封、祥符两县,汴梁之名,来源于此。元末农民战争中,刘福通率领红巾军于至正十八年(1358年)攻克汴梁,遂以开封为首都,“造宫阙,易正朔”,设置丞相、六部、枢密院等中央机构,虽在此定都仅一年,却沉重打击了元朝统治阶级,加速了其政权的灭亡。
明清两代,开封虽非京华,但政治地位未变,仍是中原第一重镇,700年雄据中州,乃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战略要地。 明清两代的经济,虽稍胜于金元时期,但由于水旱天灾和战乱频繁的人祸,发展仍较为缓慢,就象一个垂暮的耄耋老人,在气数将尽的封建社会,再也无法拖动城市发展的步伐了。
在近代的百余年中,开封仍是中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帝国主义在河南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的重要据点。但连绵不断的政治事变和不同规模的战乱,加上经常发生的黄河水患,致使开封这座古城满目疮痍,百业萧条。
数千年来,开封有兴有衰,几经劫难,屡遭破坏,水患兵荒却未能将它从地上抹去,作为华夏名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它仍以坚毅不拔的精神风貌矗立在黄河之滨中原大地的这片沃土上。
二 历史遗迹
经过十几年艰辛的考古工作,在开封城及近郊相继发现了众多重要文化遗址,今择要简介如下。
北宋东京城 大量的考古勘探发掘表明,北宋东京城是一座东西略短、南北稍长的长方形城池,并由外向内依次筑有外城、内城和皇城三重城墙。外城位于开封市四郊,其周长约29公里;内城位于旧城区,周长11.5公里,其形制略为正方形,面积较现存的开封明清城墙略小;皇城则位于旧城区西北隅的龙亭一带,呈一东西短、南北长的长方形,四墙全长约2.5公里。经考古勘测,还发现北宋御街、 蔡河等宋文化遗址。其中宋外城西正门——新郑门,其瓮城面积近2万平方米, 其规模之大,在中国古代都城中实属罕见。1989年,北宋东京城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州桥 宋代称“天汉桥”,是宋代御街横跨汴河的一座著名桥梁,《水浒》中杨志卖刀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1984年秋,考古队在配合中山路中段(其下为御街遗址)地下管网改造工程时探出。桥面距地表深4.6米,青石条铺砌,石条下衬砖两层, 其下为青砖砌就三券三栿的桥券,桥底青石板下是至今保存完好的方木,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木质栈基。另据实测,州桥南北长17米,正中的桥洞内可容千余人。东西宽30米。如此宽广的桥梁,在中国古代建桥史上是较为少见的。
汴河 流经东京城的第一大河流。汴河即隋炀帝时开凿的通济渠,其上引黄河水,下通淮河,是北宋王朝的一条生命线。迄今为止,考古队已探明外城汴河西水门至御街上古州桥之间约4000米的地段。已知汴河深约12—14米,宽约20余米,并初步探明外城汴河东、西水门,内城汴河西角子门和古州桥等重要遗址。
金明池 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皇家园林。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和张择端的《金明池争标图》对其均有记载和描绘。据考古实测,该遗址位于今开封市西郊宋外城西墙外,池为南北向, 呈正方形, 东西长1240、南北宽1230米,周长约4940米,与史书记载“方圆九里十三步”大致吻合。池底淤泥距地表深12.5—13.5米,淤泥内含有小蚌壳和一些白瓷片、腐草和砖颗粒等。据记载,金明池北的修船大澳是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明周王府 位于开封旧城区北中部,为朱元璋第五子朱棣于洪武年间在宋金故宫基址上建造而成。周王府设萧墙和紫禁城两重墙。萧墙为其外围城墙,系列用金故宫基址建造,城墙九里十三步,辟有四门。考古发掘表明,萧墙遗址至今保存大部完好,淤没于地下3—5米深处。紫禁城是周王的活动中心,系利用宋皇宫旧基建造而成,周长2.5公里。 经测定,今午朝门以北,龙亭大殿以南,包括潘杨两湖在内的区域即紫禁城的范围。
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给开封地面上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名胜古迹,犹如一颗颗明珠装点古城。
开封城墙 为国内现存的仅次于南京城墙的第二大古代城垣。始建于唐建中二年(781年),北宋时为东京之里城,金、元时期扩筑, 明清包以青砖,其周长14.4公里,是开封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现存的开封城墙保存基本完好,连绵旧城区一周。1963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正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塔 位于开封城东北隅,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重建于皇祐元年(1049年),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 因塔的外表全部以褐色琉璃砖瓦镶嵌,远看近似铁色,故名“铁塔”。塔身修长,气势雄伟,砖面饰以飞天、佛像、乐伎等数十种图案,栩栩如生。铁塔设计完全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仿木结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繁塔 位于开封东南古老的繁台之上, 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年),是开封现存最早的建筑。宋代繁塔曾是一座六角九层。80余米高的巨型佛塔,极为壮观。因岁月沧桑,明代仅余三层。后人在大塔上,仿损毁的六层缩建为六级小塔,成为独特奇丽,别有风格的造型。现塔高31.8米,青砖砌成,每砖雕有精美的佛像,共108种,7000余尊。 塔内存有178块宋代佛经碑刻,是珍贵的佛经碑刻精品,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延庆观 位于开封西南隅,是我国著名道观之一。原名重阳观。元初重建,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建,更名延庆观。现仅存玉皇阁部分。玉皇阁通高18.34米,坐北朝南,外观三层,底层四方形, 顶部为一八角亭,全用彩色琉璃件砌成。建筑结构是蒙古包与楼阁的巧妙结合,是一座具有元代建筑特征的明代无梁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亭 位于市区东北隅,原为宋、金故宫遗址,明代为周王府。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在周王府遗址后煤山上修建的一座万寿亭。亭内陈设有皇帝万岁牌,作为地方官吏节日朝贺之处,故名龙亭。现已恢复朝门、午门、玉带桥和嵩呼牌坊,形成了古建筑群,气势宏伟壮观,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相国寺 位于市区中心,是我国素负盛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初名建国寺。唐睿宗延和元年(712年)重修后改名相国寺,北宋时期是全国最大的佛教寺院,占地500余亩, 养僧千余人。明末崇祯年间黄河决口,寺内殿宇全部淹没。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目前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等精美建筑,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陕甘会馆:位于市区徐府街,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由居住在开封的山西、陕西、甘肃的富商巨贾集资修建。现存建筑为会馆关帝庙部分。由照壁、戏楼、钟鼓楼、牌坊、正殿和东西配殿等组成。整个建筑布满了砖雕、石雕、木雕,将佛教故事,传奇人物雕刻得维妙维肖,生动逼真,堪称“三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封以它悠久的建城历史,“七朝古都”的显著地位,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物古迹,向我们展示了开封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夷门自古帝王州”既光照千古,又辉映未来,令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