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进[1]2002年在《银川市初中英语课程实施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教育部于2000年3月对原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做了修订。修订后的英语课程已实施两年多,为了了解其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作者有针对性地做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借鉴并吸收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和语言教学的新成果,运用“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围绕英语课程改革从“教师”、“大纲和教材”、“教学环境”叁个方面着手,从教师和课程教材的融合度,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教学观念、态度、行为到实施课程所需要的环境支持上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讨。 在研究过程中,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统一、思辩研究与实证研究辩证综合的方法论原则,展现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真实情境,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表象与成因、存在与本质,进行了对比、分析和归纳,获得了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认识。 从成就方面看,1)修订后的英语课程得到了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的认同,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课堂的教学模式和课堂的交流模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转换;3)教师对英语课程目标的关注从单一转向多元;4)课程实施的现状较好地表现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 从不足方面看,1)教师对变化了的课程增加教学容量感到不适应,难以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2)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新旧教学观念发生碰撞时,旧的观念容易占上风,新的教学观念在教师心中还没有扎稳根基;3)在教学评价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反映出了应试教育的强大定势;4)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与大纲要求相差甚远,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还很不完善,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还没有真正进入课堂;5)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对教师的课程培训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由此,作者建议:为了保证变化了的英语课程顺利实施,1)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2)应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3)应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4)应加强对教师的课程培训;5)应提供适应课程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教学设备。
符淼[2]2007年在《影响农村初中英语新课程实施效果因素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和生活信息化,英语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已成为人类生活各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其价值日益凸现。而且,英语是我国外语课程的主要语种,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2005年9月,全国开始全面实施初中英语新课程,但在大面积推广及全面实施过程中喜忧参半。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由于条件性英语课程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诸多影响因素,初中英语新课程在农村地区实施过程中举步维艰。重庆市是我国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地域广阔,农业人口比重大,城乡差距大。由于诸多影响因素致使重庆市农村初中英语新课程实施面临种种困难。基于此,本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农村中学甲、乙和丙校为复合个案,采用个案调查研究(Case Study)方式,通过问卷、访谈、观察和实物分析等具体方法,深入调查和剖析个案学校初中英语新课程本身、校长、英语教师、学生、英语课堂教学和支持环境等因素对英语新课程实施过程产生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全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缘起、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调查研究设计,包括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个案选择、调查工具和调查抽样、调查过程和调查中的伦理道德等内容。第叁部分为个案学校英语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结果。本文从英语教师、校长、学生、英语课堂教学和支持环境等方面调查了个案学校英语实施的现状。第四部分剖析了促进和阻碍农村初中英语新课程实施效果的因素。农村初中英语新课程实施过程的促进因素是:英语新课程实施主体对英语新课程的逐渐认同;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视及家长的大力支持。其阻碍因素是:初中英语新课程本身的阻碍;农村中学校长在英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角色冲突;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现状与实施新课程的要求差距甚远;农村初中英语新课程实施支持环境缺乏有效整合优化。第五部分对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新课程实施水平提出了建议。即:在课程实践中促进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校长的课程管理水平,促进农村学校英语学习氛围的主动建构;挖掘人才资源的潜能,弥补条件性英语课程资源不足;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新课程实施水平,促进其有效衔接;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评价制度,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保证经费的投入,为农村英语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
黄重阳[3]2015年在《信息化环境下银川市示范初中英语听力互动教学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化环境的搭建与应用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听力互动教学中被不断普及和推广,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本研究以银川市四所示范初中为研究对象,笔者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对信息化环境下银川市示范初中英语听力互动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由于教师缺少培训导致自身素质欠缺,英语听力教学方式和英语听力互动教学方式不足,学生信息素养不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不高以及学校信息化环境并没有最大发挥其作用等原因导致学生英语听力水平不高。因此,要通过加强学校培训和师德建设;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保障学生学习自主性,引导家长进行监督和帮助学生;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健全教学环境和教师制度,来提高示范学校学生英语听力效果。
高睿涵[4]2016年在《初中英语“导学案”设计及其运用》文中研究说明“导学案”是依据学生现有知识基础、技能水平、学习特点和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设计的一类“自主性”学习案例或学习材料,其目的可促进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健康发展。“导学案”的设计需要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即教师明确界定学习目标、准确把握学情现状、合理分解学习任务、科学组织学习内容,按照“课内”与“课外”学习任务和要求,教师发挥“导”的主导作用,有效配置学习资源、积极开展学法指导,学生体现“学”的主体责任,积极开展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导学案”运行中,突出“导”“学”互动、以“导”促“学”、为“学”为主。“导学案”的实施有助于学生学习策略的积极构建和实践运用,也有益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在英语教学中,课程标准所具有的功能通过“导学案”的使用得以展现和实践。本次实验研究帮助初中一线教师进一步明确课程定位和个人角色定位,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成为“导学案”的设计者和评价者。笔者作为本次“导学案”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将“导学案”分为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课前、课中、课后四个主要的部分进行设计和编写,在课前、课中、课后叁个阶段均按照基础题和挑战题组配的方式实施。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或者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课前和课后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教师在课内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完成课中的学习内容和任务。“导学案”的设计必须考虑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因此,学习任务的分配和材料难度的设计按照分级分类、阶梯递进的思路设置,以期确保任务完成的可能性和有效性。“导学案”的应用有助于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有效完成课程任务。在课程实施中渗透“导学案”方式,有助于学生把握学习节奏、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学习内容、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完成“导学案”中的课后学习任务,学生可以巩固课堂中的学习内容。“导学案”的运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发展动机,实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全面发展。
李继抄[5]2010年在《普通高中选修课实施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中新课程在银川市实施以近五年了,选修课成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选课制在内在机制上为课程内容的更新与重组提供了切实保障;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有效落实奠定了外部基础,对于最大程度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潜力、让不同的学生脱颖而出、使所有学生各得其所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以选课制为核心内容的课程实施与管理机制,还能够使学生在不断的选择中提高选择能力,学会规划人生。本文以选修课的实施为主线,选取银川市某高中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了解选修课实施的现状,探究选修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选修课的实施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明了研究的缘起、研究的意义和目的,以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相关文献综述:解读高中新课程改革策略、选修课理论探讨、实施策略及制度保障、各国选修课的比较研究、选修课的变革研究以及课程实施相关文献。第叁部分,介绍个案学校,个案学校实施选修课的现状以及基本情况。第四部分,分析了选修课实施的现状。通过大量的访谈、观察及文献资料搜集等方法对选修课实施后的学校管理、教师、学生叁个层面进行分析和研究。由于这叁个层面是选修课的具体实施者,只有通过这叁个层面才能详细、透彻的解读选修课实施的现状,了解选修课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针对个案学校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材、学校管理、教师及学生等进行了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以确保选修课的实施在高中阶段真正落到实处。
占艾琳[6]2017年在《基于项目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课程实施的现状过于强调机械训练、死记硬背和接受学习,应改变此种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搜集和处理信息、交流和合作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基础教育的趋势是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发展,不仅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获得,而且提倡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初一年级英语教学中尝试使用基于项目学习的翻转课堂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探索基础教育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另一方面,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本文采用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行动研究法,调查了银川市某中学初一年级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无兴趣、课上跟不上进度等问题,尝试采用基于项目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首先,通过文献研究,Delphi访谈等,建立并修正了一套基于项目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次,开展学情分析、教材分析等,设计教学项目;再次,根据设计的项目,设计基于项目学习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案,开发项目学习所需微视频,开展并实施教学;最后,采用实验法,评价基于项目学习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研究认为,基于项目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英语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的习惯和对学习任务做出合理安排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互明显增强。研究也表明,在初一年级实施基于项目学习的翻转课堂有其局限性:首先,初一学生的自主能力比较差,学生不能自主的掌握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其次,该模式对教师的各方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而且要求教师能在交流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与学生平等的进行沟通以解决他们的问题;最后由于初一学生初次接触该模式,实践探究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项目的完成对部分学生有难度。针对以上问题,研究认为,应该:(1)教师设计合理的评价措施,督促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学习;(2)教师设计短小生动的微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项目设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4)充分发挥小组长的领导作用;(5)搭建通畅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张立婷[7]2016年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英语教学改革中,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为学生创设多样化、丰富的语言输入输出教学环境,是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为英语听说教学情境创设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它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实现英语听说教学的优化完善。由此,信息化环境下的英语听说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意义就得以展现。本研究中,通过对情境认知理论以及语言学习理论的梳理,系统的阐述了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创设故事情境、虚拟情境、问题情境、图画情境以及活动协作情境辅助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并附以教学案例进行解析;介绍了多种有利于推进英语听说教学的数字化资源和电子类产品,丰富英语听说教学手段。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对研究的缘由,研究的意义,国内外对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并说明了研究的思路以及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对该研究所涉及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论述,包括相关的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第二部分对现如今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分别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进行归纳分析,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叁部分对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情境创设所要遵循的原则,情境创设的条件,情境创设的策略以及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第四部分进行了了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初中英语情境创设策略案例分析(七年级、八年级),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定,并指出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为结论部分,阐述了该论文的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本文通过对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创设英语听说教学情境过程的研究分析,对其所要遵循的原则,方法以及如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初中英语教师听说课堂的教学水平以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英语听说水平提高。
李巧兄[8]2016年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文中指出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已势不可挡地进入教育领域。现代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学习方式,因此,如何使学生学好和运用好英语这一对外交流的工具是摆在初中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场教育革命的精髓之一是学生和教师的角色的变化: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学生上升为教学诸因素的中心和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为自主学习的实施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这势必加速教师和学生及教和学角色的转变。本文主要对网络环境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进行一些探讨,与大家共同分享。
金晓慧[9]2015年在《宁夏生态移民地区初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生产工具的改变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要标志。进入二十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教育的信息化顺理成章的成为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方向。我国于十五规划中正式提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2014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正式颁布。无疑,教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是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为改善宁夏南部山区人民的生活条件,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宁夏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展了“生态移民工程”。自此,生态移民地区的教育发展一直都是宁夏生态移民地区建设的重点内容。所以,总的来说,对宁夏生态移民地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研究就显得必不可少。为了了解宁夏生态移民地区初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具体情况,本次调查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等教育研究方法,从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呈现及存储信息和教学四个方面实施调查,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总结出移民地区初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情况。而且,研究发现: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对教育信息的关注度较低”、“网络资源的获取方式不当”、“视频媒体的捕获技术欠佳”、“教师专业化成长情况有待改善”;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对音频及视频资源的处理困难较大;呈现及存储信息的方式比较单一;在教学应用过程中表现出信息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论文从教师、学校、学生叁个层面来分析了影响移民地区初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原因。从教师自身来看,教师的信息意识不高、信息教学化能力的知识体系有待丰富以及教师受传统文化限制是影响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主要原因;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信息化教学氛围较低、监督管理不到位是影响移民地区初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主要原因;最后,受移民地区的社会环境影响,学生较低的学习诉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综合移民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对已有研究结果的文献分析,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提高移民地区初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建议:充分利用学校现有途径,提高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通过教育培训和教师的自主学习,丰富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强化学校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监督和引导作用;加强移民地区家庭教育对移民子女学习诉求的积极影响。通过本研究,一方面使我们对宁夏生态移民地区初中学校的发展,即学校的师资和硬件设施资源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另一方面,通过实证调研,使我们对移民地区初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有了一个更清楚的认识,研究结果可以为移民地区初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
马建军[10]2016年在《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能够凸显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2002年起我国增设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现代教育技术方向,2009年,宁夏某校作为宁夏首个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教育硕士学位点开始招生。经过几年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有上百人已经通过论文撰写和答辩,取得教育硕士学位。但迄今为止,尚未有研究者对宁夏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分析。本文选取自2010级至2013级共计137篇学位论文选题进行分析,通过内容分析、文献分析确定了“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和“学科理论研究”五个研究领域,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发现存在研究领域不够宽泛、对新技术理解和应用程度有所欠缺、选题新颖程度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要从提升教育硕士理论水平、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鼓励学术交流、加强教育实践等方面进行完善,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到:根据自身研究兴趣,找准选题定位:关注专业期刊,确定选题方向;根据所处地域环境,确定研究对象;完善导师队伍建设;大力加强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积极鼓励教育硕士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努力改善生源结构,适当增加中小学教师招收人数;着力培养研究者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 银川市初中英语课程实施影响因素研究[D]. 徐进. 西北师范大学. 2002
[2]. 影响农村初中英语新课程实施效果因素研究[D]. 符淼. 重庆师范大学. 2007
[3]. 信息化环境下银川市示范初中英语听力互动教学研究[D]. 黄重阳. 宁夏大学. 2015
[4]. 初中英语“导学案”设计及其运用[D]. 高睿涵. 宁夏师范学院. 2016
[5]. 普通高中选修课实施现状研究[D]. 李继抄. 西北师范大学. 2010
[6]. 基于项目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中的应用研究[D]. 占艾琳. 宁夏大学. 2017
[7]. 信息化环境下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研究[D]. 张立婷. 宁夏大学. 2016
[8].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李巧兄. 考试周刊. 2016
[9]. 宁夏生态移民地区初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调查研究[D]. 金晓慧. 宁夏大学. 2015
[10].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研究[D]. 马建军. 宁夏大学. 2016
标签:外国语言文字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英语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导学案论文; 农村教师论文; 教学过程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