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弥城镇第二完全小学 675600
摘 要:由于地区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中国城乡教育存在差距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缩小这种城乡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之间的差距,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的均衡发展,催生出“送教下乡”这一热潮。而本人作为大理州中小学教师小学语文工作站(弥渡站)的成员之一,“送教下乡”亦成为我今后将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具体教学案例的分析,从而进行了更为深刻的研究与反思。
关键词:送教下乡 教学案例 分析
一、案列背景
2016年9月12日,县总工会安排26日到我县德苴乡(山区乡)邑郎完小去送教。接到通知,我并不觉得有太大压力,因为自己经常在学校上公开课,多少还是有点底气的。我选择了五年级上册第三组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假如没有灰尘》作为我送教的内容。内容确定好,我认真研究教材与教师用书之后,把精力用于教案的设计与撰写,形成了一篇我个人认为还不错的教案,就心安理得地等待教案的实施。
二、案列描述
1.送教上课。当天我们一共送教的是4节课,3年级和五年级语文与数学。我被安排在第二节上,第一节是五年级数学课。我想,刚好可以侧面观察学生,于是,我就坐在教室后面听孩子们上课。看了孩子们数学课上的表现,我发现农村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举手的学生少之又少,学生不是很配合。有此前车之鉴,我在开课前先与学生谈话,用游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提出自己的希望。最后,还指定好每个学习小组成员的角色,并简单交代各自的任务。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我才开始上课。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前面2个环节的教学总体来说还算顺利,感觉学生胆子放开了,课上敢说,而且声音也比较洪亮。但从小组合作学习开始,情况就不容乐观了,以下是这个教学环节的片段:老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小组合作完成表格,要求抓重点词来填,时间10分钟。(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一直在各读各的,随后指导了2个小组,但学生迟迟不发言,总在互相推。过了10分钟,组内没有展开激烈讨论,多数小组只有1—2个学生在讲。看着时间到了,我又追加了4分钟。)老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沉默一阵,学生又在互相推让汇报。)结果在超时2分钟后,我终于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课后,我陷入了沉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通过课中观察,平时学生不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焉能不失败!回到学校1周后,刚好我带的班级也是五年级,于是我用相同的方法再上这一课,结果却大相径庭。
2.第二次教学。老师: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哪一个小组来分享一下学习结果?学生1:我们小组找到的灰尘的第一个特点是渺小,说明方法是列数字和作比较。老师:具体说说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2:“直径一般在……”,这是列数字。“人眼能看到的灰尘……”,这句是作比较。老师:非常棒!谁再像这样接着往下汇报。学生:……经过小组代表的汇报与同学的补充,在20分钟时间内学生经过自主学习,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讲清了灰尘的特点与作用,还有说明方法。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用表格的,有用树状图的,有用气泡图的。在完成所有教学流程之后,大约还有8分钟时间,故我又一次对课文进行了拓展。老师:学完课文,对灰尘有了全新的认识之后,你还讨厌灰尘吗?学生:不讨厌。老师:作者也和你们一样,一点也不讨厌灰尘,作者是怎样告诉我们的呢?学生3:第一自然段作者说:“然而你可曾想到,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老师:嗯,这是直接告诉我们。学生4:我从第六自然段“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么单调啊!”看出。作者用了感叹号,发出了感叹。老师:感叹号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感情呢?学生:喜爱。老师:就让我们带着喜爱的感情来读一遍课文吧!
三、案列反思
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学生的起点、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在我送教之时,邑郎完小的学生只上到第二单元,没有前3篇说明文的铺垫,我选择上第四篇,无疑是空中楼阁一般。而第二次执教,学生表现那么棒,跟他们的知识储备是有很大关系的。
2.教学策略、方法。教学策略、方法的确定、选择要与学生学习情况、学习习惯合拍。在课中,我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课前我根本没思考,也没跟上课教师沟通,了解学生是否有合作学习的习惯。直至活动时,才发觉我虽然课前有过分工,但学生依然只顾自己学自己的。可见,事前对教学主体——学生进行一定的了解是多么重要。
3.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出发,更多考虑学生如何学。这次送教让我重新思考学生的角色,时刻提醒自己要把学生真正作为主体来看待。在每一个问题提出后,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学生会怎么回答?会从哪几方面作答?如果学生答不到点上,下一步教师又要如何引导?
参考文献
[1]葛丽 送教下乡,互助成长[J].吉林教育,2017,(24),38。
[2]龚俊波 “送教下乡”培训促教师成长[J].江苏教育,2017,(78),60。
论文作者:苏瑜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学生论文; 小组论文; 灰尘论文; 老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课文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