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我国意识形态的文化底蕴论文

论当前我国意识形态的文化底蕴论文

论当前我国意识形态的文化底蕴

王 凯

(天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7)

[摘 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和颠覆从未停止。新时代背景下,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激烈。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并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而要想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就必须夯实意识形态的文化根基。文章主要从我国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网络文化底蕴等三方面进行文化根基的阐述。

[关键词] 意识形态;文化底蕴;网络文化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叛乱或者外敌入侵,导致国家动乱和破灭。但是只要这个民族的文化之根还存在,意识形态的社会影响力还存在,那么它就不会真正的灭亡,终会浴火重生,重振自己的国家和实现民族的复兴。所以,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住“文化之根”,不断增强我国意识形态的文化底蕴。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理论底蕴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指导下,我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1](P27)这一切都必须归功于我们党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正确理论的指导。任何削弱和放弃马克思主义都是死路一条。苏联亡国亡党的教训值得警醒。由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存在本质区别,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把我国作为了意识形态渗透的最主要的对象。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如电影、书籍等载体,向我国传输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企图颠覆我国政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不容撼动,为此,我们必须不断研究其理论底蕴。第一,不断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原著是我们汲取营养的最佳之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做一种生活习惯、当做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2]研究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键在于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其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越来越牢固。第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时代和创新共进步。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的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3](P588)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着的宏大体系,我们要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基础上,根据变化了的世界,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时代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的“三化”,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和理论上,关键是要在实践中实现它。这就要求把深奥的理论,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形式和载体,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得以深化,使他们在无形中接受和认可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真理指导他们的行动。第三,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挥国家智库的作用,为我国意识形态提供学术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用的作用。”[4]

二、增强我国意识形态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想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4]习近平总书记一语道破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这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之无愧是我国意识形态最根本的文化基因,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意识形态之根,增加它的文化底蕴。

1~9月,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9.59万亿元,同比增长14.8%,增速比1~8月加快0.3个百分点,占全国规模工业主营收入的12.4%。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非常宝贵的现代价值,需要我们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精神。早在殷周时期,就出现了“敬德保民”“天命神权”的思想,给中华文化烙下了早期的烙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华文化的雏形正慢慢形成。细细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资源,我们发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贵君轻”“天下大同”“以和为贵”“崇和尚合”等珍贵的思想,对于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化是意识形态的源泉和前提基础,意识形态的载体是文化,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中的精粹,我们要把意识形态通过各种方式潜移默化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中,让他们自觉拥护党的领导、认同党的领导。经过几千年的风雨冲刷,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仍熠熠闪光,这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想宝藏,找寻其文化脉络和思想渊源,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第二,要想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思想,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时代和社会,不断推进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虽然蕴含着许多智慧的思想,但仍具有局限性。如何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思想呢?这就涉及一个创造、创新的问题。“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的创新。”[1](P202)我们要善于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到现代的需要中,实现其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因此,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要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法论原则,对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容,积极继承发扬,对落后腐朽的思想,要坚决地予以剔除或者改造。在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要不断汲取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使其与现实需要相对接,实现文化的不断创新,为意识形态的巩固提供坚实的文化根基。

根据该设备设计参数,一次性堆高2.5 m,每日分2层即上午、下午各1层,每日暴露面可以控制在40 m×10 m×5 m或20 m×20 m×5 m,晚间喷药除臭的最小顶面面积约400 m2。

三、增强我国意识形态的网络文化底蕴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文化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网络文化是以互联网技术为物质技术基础,网络化的现实社会文化与网络空间中生成的精神产品的总和。”[5]意识形态和网络文化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即处在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中。网络文化作为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方式,影响着传播效果,而意识形态则主导着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

互联网对于意识形态的发展和传播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它拓展了意识形态的传播范围,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它不仅可以使国内的群众突破报刊、书籍、电视等传统媒介的局限,使人们随时随地的接受意识形态的灌输,而且可以使我国的意识形态突破地域的限制走向世界,加深彼此的交流,增进理解,进一步扩大我国意识形态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它使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得以创新,社会传播力进一步加强。在没有互联网之前,人们之间的传播受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只能依赖口头传说或报纸和电视等媒介,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甚微。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一个消息一经上网,就会很快地传播开来,并且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进行互动评论,有很强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所以我们可以借助网络文化的这些性能,了解人们的利益需求和思想状态,进行意识形态的灌输,从而扩大意识形态的社会传播力。然而,网络文化的发展给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一方面,网络文化自身具有匿名性、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使意识形态的监管难度加大。例如,在网络时代,人们不仅能广泛地接受信息,而且能够发布信息。生活中一些抱怨社会的人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发布一些负面的、煽动性的言论经网络传播,就会产生非常有害的影响;如今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人们既然能接受主流意识形态,那么也就可能接受非主流意识形态,有时人们辨别不清,容易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使意识形态的凝聚功能削弱。另一方面,虽然我国信息网络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与掌握着网络信息核心技术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仍有不足。它们以网络优势为依托,对其他语言进行支配、控制和影响,这就是网络文化霸权。西方的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终结论、“普世”价值观等社会思潮纷至沓来,扰乱了人们的思想,也给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当今,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新阵地,其影响力不可估量。因此,应对网络文化中意识形态的安全性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第一,意识形态和文化网络都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6](P153)我们必须要加强经济建设,为意识形态的安全筑牢根基。第二,加大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研发,争取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攻坚克难,创新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争得国际网络话语的主导权,打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网络话语权的垄断地位,捍卫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第三,坚持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加强互联网建设。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要“加强网络秩序的监管,加快网络法治进程,要做到有法可依,明确职责、联合执法”。[7]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所以必须要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四、结语

“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P105)意识形态是经济建设的“灵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8]意识形态和文化之间是水乳交融的关系,通过探析我国意识形态的文化底蕴有利于夯实我国意识形态的文化基础,巩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从而保证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

M煤矿依据法律制度,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安置工作的进程,制定了系列的安置措施,这些安置措施本身有优点,也有不足,其优点主要在于: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习近平.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2).

[5]谢玉进.网络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安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2).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7]张美.互联网领域内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困境与对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6,(8).

[8]习近平.十九大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7-10-19(2).

On the Cultural Deposits of China ’s Current Ideology

WANG Kai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China,western capitalist countries have never ceased to infiltrate and subvert our ide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and the struggle in the field of ideology has become more intense.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ut ideological work in an important position,and pointed out that “ideology determines the direction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culture”. To do ideological work well,we must consolidate the cultural foundation of ideology.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cultural foundation from three aspects,namely Marxist Theory,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network culture.

Key words :ideology;Cultural deposits;network culture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004-5856.2019.11.009

[收稿日期] 2018-07-10

[作者简介] 王 凯(1993-),女,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文章编号] 1004— 5856( 2019) 11— 0038— 03

责任编辑:李新红

标签:;  ;  ;  ;  

论当前我国意识形态的文化底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