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麻疹的预防与护理论文_缪中翠

浅谈麻疹的预防与护理论文_缪中翠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甘肃 白银 730400)

【摘要】目的:探讨麻疹的预防与护理。方法:针对麻疹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特点,对麻疹患者应用一系列的个性化护理措施,总结归纳麻疹的预防措施和护理要点。结果:所有麻疹患者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和精心护理,7~10d全部治愈出院,无不良反应和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及时有效的预防有利于控制麻疹的流行,临床精心的护理是治疗麻疹患者的关键,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麻疹;流行特点;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0-0265-02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主要在咳嗽、喷嚏时通过飞沫传播,好发于儿童,其年龄阶段在6个月到5岁不等,成人也有发病,麻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随着我国广泛使用麻疹减毒活疫苗以来,发病率明显下降,已基本控制了麻疹流行。为探讨麻疹流行特点、防治思路,现对我中心记录报告的麻疹患者临床特点、护理与预防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查阅我中心记录报告中的麻疹患者的所有临床病历资料,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麻疹的流行特点,对麻疹患者应用一系列的个性化护理措施,总结归纳麻疹的预防对策和护理要点,减少控制麻疹的流行。

1.2 麻疹的典型症状

典型麻疹患者临床症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前驱期:从发病到出疹为前驱期,患者主要有发热、咳嗽、打喷嚏等上呼吸道炎症表现,一般持续3天左右,并伴有头痛、全身乏力、呕吐、腹泻等症状。(2)出疹期:发病3~5天后,皮肤开始见疹,从耳后发际开始,逐渐波及额、面、颈、躯干及四肢,直至手足心,患者体温高,部分可达40℃,患者疹色淡红,精神萎靡、嗜睡,重症者有谵妄、抽搐等临床症状。(3)恢复期:出疹1~2日后病情缓解,开始退热,疹色变深,上呼吸道症状减轻。退疹后有脱屑及色素沉着,一般持续1~2周消失,患者恢复正常,无不良反应发生。

1.3 麻疹的流行特点

麻疹的好发季节主要在冬季和春季,但全年内也都有病例出现。在我国,儿童的发病率最高,主要以6个月到5岁儿童多发,成人也有发病,主要临床特点是发热、皮疹等。麻疹的传染性强,常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传染流行,随着我国流动人口的加快,致使麻疹流行时有发生。近年来,由于我国开展疫苗免疫活动,麻疹流行的趋势已经有所减弱,发病年龄也在后移。此外,感染者在痊愈后可以具备持久性的免疫力。

2.结果

所有麻疹患者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和精心护理,7~10d全部治愈出院,患者恢复正常,疗效满意,无不良反应和死亡病例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麻疹的预防措施

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做好防范措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监控,加大宣传力度,尽量让未接种疫苗的流动人口接种上疫苗。对准备生育妇女常规进行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对滴度低者在孕前3个月行麻疹疫苗接种。在麻疹流行期间,不带婴幼儿到公共场所,并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可免于患病或减轻病情。提高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规范接种麻疹疫苗,对适龄婴儿及时接种麻疹疫苗,对患儿有积极保护意义,并适时补种和复种,缩短复种间隔时间。在常规免疫工作薄弱地区,可开展强化免疫,有效阻断麻疹病毒传播。做好麻疹疫苗运输存放工作,确保质量。加强基层卫生医务工作人员培训,以保证高水平麻疹疫苗常规接种率。

4.麻疹的护理

4.1 严格消毒隔离

麻疹属于传染性疾病,因此要严格消毒隔离,将患者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如果有并发症发生,要适当延长至10~14天,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次,定期对医院空气消毒,患者较多时增加消毒次数和时间,并减少不必要的探视,防止传播及继发感染。

4.2 高热的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对于患儿体温监测要频繁,同时注意热型变化。每隔4h监测体温1次,体温变化者随时测量,出疹期不宜于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如果没有其他并发症,同时发热体温在39℃以下,一般不用特殊处理。如果体温高于39℃,则需要让患儿多饮用水和用温水擦浴。如果体温超过40℃以上时可用小量的退热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退热,以免发生惊厥。发热出汗时及时更换衣被,保持干燥,鼓励多饮水,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

4.3 皮肤粘膜和口腔的护理

保持床单整洁干燥与皮肤清洁,避免再次感染,在避风保暖的房间,每日用温水擦浴更衣1次,腹泻患儿注意臀部清洁,勤剪指甲,以防抓伤皮肤继发感染。出疹期和退疹后常有皮肤瘙痒,可予以炉甘右洗剂。退疹后皮肤干燥可涂润滑油。如透疹不畅,可擦身,以促进血液循环和透疹,要防止烫伤。在麻疹病程中,患者眼部分泌物多,导致患者睁眼困难,需要加强清洁,用温水或者生理盐水清洗[2]。每日应及时清除鼻痂,并用棉签沾温水清洁鼻腔,使之保持通畅和湿润。麻疹易合并各种口腔炎症,应加强口腔护理;多喝白开水,年龄较火的患儿可用生理盐水稀释配成每日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口腔2~3次;口唇和口角干裂时可用甘油涂抹局部。

4.4 并发症的护理

婴幼儿麻疹患者容易合并其他并发症,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和皮疹的变化,观察支气管肺炎、喉炎等并发症表现,如出现体温过高或下降后又升高、呼吸困难等症状要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发现并发症并进行相应治疗处理[3]。如病人出现惊厥、昏迷可能是麻疹脑炎表现,应采取积极的对症治疗及护理措施,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4.5 饮食护理

发热期问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避免生冷、油腻及刺激性调料,少量多餐,并补充多种维生素。多喝水以利于病情恢复,恢复期应适当添加高蛋自、高维生素的食物。

4.6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护理的重要部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等情况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主动与患儿进行沟通,让其有安全感和亲切感。此外,也要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建设,让家属不要过于焦虑担忧,支持护理工作的开展。

5.结语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强、显性发病率高的传染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性增大,加之麻疹病毒基因的变异和体内抗体滴度下降等因素[4],导致麻疹病例逐渐增多。因此,有效及时的预防控制和临床护理在麻疹治疗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护理效果直接影响病情的恢复,所以在护理过程中要细心、细致,加强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服务,使患者安心治疗、放心治疗、配合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做好预防措施,控制麻疹疫情蔓延。

【参考文献】

[1]薛雅静.不同年龄麻疹患者的临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5:2830-2831.

[2]郭华彬,张永学.个性化全程护理干预对小儿麻疹合并重症肺炎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02:150-153+162.

[3]李秀菊,赵进奎,李蓬.8月龄内婴儿麻疹发病现状与免疫策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0,04:328-330+338.

[4]张括生,尚莉丽.建国60年来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及其防治措施[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09:759-762.

论文作者:缪中翠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8

标签:;  ;  ;  ;  ;  ;  ;  ;  

浅谈麻疹的预防与护理论文_缪中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