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视域中“经济人”假设批判
陈诗林
(湘潭大学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摘要] 建立在经典科学基础上的“经济人”假设以确定性、均衡性和线性的思维方式为特征。复杂性科学揭示了确定性是抽象出来的确定性,完美均衡只是难以成真的美梦,非线性是世界的本质,这对“经济人”的假设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关键词] ]经济人;复杂性;假设批判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在西方主流经济学家看来,“经济人”具有完全信息、完全理性并总能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相应地,市场经济在“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下能实现均衡和有序。20世纪40年代以来,复杂性科学的兴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范式,对传统经济学尤其是其前提“经济人”的假设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一般认为,“经济人”假设最早来源于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之后,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依据亚当·斯密的论述和英国古典经学家西尼尔提出的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公理,在《论政治经济学的若干未决问题》中提炼出了“经济人”假设①。他提出应当把人的各种活动从经济方面抽象出来,在此基础将“经济人”界定为会计算,有创造力,能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
由式(6)可知,当地形深度a=0时有φ=0,此时ψ=Uz,即有u=∂ψ/∂z=U,w=-∂ψ/∂x=0,该风场即为背景风场。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a|的逐渐增大,地形对大气运动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即使Fr足够小(此例中1/π>Fr>1/(2π)),但当地形高(深)度很小时(100 m以下,见图3c、3d),仍然无转子出现。对图1和图2的分析见2.4节。
1 “经济人”假设的内容
1.1 个人完全理性
“经济人”能够准确地预想出所有符合的方案,可以预判每一种方案的后果,并能够综合所有情况对这些预选方案和后果做出评估,最终选择最佳方案。
1.2 效用最大化
对于“经济人”来说,总是预先存在一个完全的、充分有序的“效用函数”。这种能力使得“经济人”根据主观需要做出价值判断,他们通过既定的逐利原则和成本——收益原则选择有利的竞争机会和实现目标的手段,可以预知和规避经济风险,从而追求行为或物品的效用最大化。
排除标准:(1)急性局部或全身性感染;(2)责任节段存在腰椎失稳:(3)有腰椎手术史;(4)年龄≥22岁。
1.3 完全信息
首先“经济人”自身拥有完整、全面的认知能力;其次,“经济人” 对于外部世界一切信息的获取不存在任何障碍,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能完全地了解和掌握外部的经济环境和未来发展趋势,由此其经济行为的确定性和经济后果的可知性得到了保证。因此,“经济人”所面对的经济环境是完全确定和零风险的。
所测试项目均符合预期目标,并且APP在运行过程中并未出现任何异常,测试顺利结束。游戏运行界面如图3所示。
1.4 公共福利性
这些奇异性可以从复杂性理论得到说明。复杂性理论告诉我们,市场经济系统是由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等许许多多的子系统构成,而各子系统又包含很多子子系统,如证券市场包括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基金市场等,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且整体作用要大于个体作用。整个经济系统是一个充满模糊、混乱和偶然性的“不完美均衡世界”,所谓的均衡只是暂时的,非均衡才是永恒的,否则,它便只是一个没有活力的“死结构”,没有变化和发展:
1.5 经济人假设的思维基础
根据“经济人”假设,其所在的经济系统是一个完全确定的、简单线性的“完美均衡世界”。这种假设的方式是从大量不确定性中抽象出确定性,从复杂性中抽象出简单线性,这种研究方法和思路是与近代自然科学的机械决定论的思维方式密切关联的。我们都知道,崇尚简单性是牛顿力学经典科学的重要特征,其从力学角度抽象出衡量一切自然运动的标准,将一切运动的原因都归结为力,认为一切运动都是机械运动,依据力学原理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并且认为时间是可逆的,世界是简单的,一切都是必然的。这样,复杂性只是现实的表面现象,而简单性则成了它的本质。
受机械论思维方式的影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人类社会“像一架巨大的机器”,同时,通过对市场运行主体的严格考察,追求个人私利的“经济人”在“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作用下,可以实现社会的完美和谐。
“经济人”的假设所在的经济系统的演化过程是机械的,“经济人”的行为和结果是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也就是在经典力学或决定论的范式中构筑经济系统的完美均衡,正如西蒙明确指出:“经济学家们给‘经济人’赋以一种全智全能的荒谬理性。这种‘经济人’有一个完整而内在一致的偏好体系,他了解所有备选的替代方案,而且不受任何复杂性的限制;对他来说,概率计算既不可畏,也不神秘”②。可实际上这与现实的经济生活相去甚远。
2 复杂性理论对“经济人”假设的冲击
20世纪40年代,贝塔朗菲的系统论开创了复杂性问题的研究,贝塔朗菲把非线性相关看作系统整体性的来源和本质,随后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论、分形论、混沌学等的兴起使复杂性科学得到了蓬勃发展。
3.1.3 医学图书馆的信息基础设施要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是决定一个学校图书馆的基础能力和存储能力。目前,学校的存储能力还停留在结构化数据中,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网络信息产生的数据,大数据时代可以智能分析计算能力,能高效的获取、存储和分析TB、PB级别的数据。这对医学图书馆的软硬件设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杨小军认为:复杂性科学主要揭示物质进化机制的耗散结构,突破了机械科学的孤立性、片面性等局限, 并且将矢量时间、熵、偶然性、不稳定性、突现性、非线性等大量新概念运用到科学研究之中③。这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科学图景以及当代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力求还人们一个更加生动和丰富的世界。学术界关于“复杂性”的概念界定约有50多种,到目前为止依旧没有一种公认的定义。但不难看出,强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非线性是复杂性思维的最重要的特征。当其向经济学渗透时,对建立在以确定性、均衡性和线性思维方式上的“经济人”假设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我们不难发现,现实的经济系统之间及其内部都是纵横交错,纷繁复杂,充满无穷奥妙的复杂性系统。而在这种系统中,经济预测的确定性只是抽象出来的确定性,经济系统的完美均衡不过是无法成真的美梦,而非线性才是世界的本质。
2.1 确定性只是抽象出来的确定性
从哲学上看,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确定性指条件的有限性和因果关系的对称性,即有限条件下的现象所反映的未来发展的多样性,以及这些现象之间所存在因果关系的对称性,一定程度上具有可控性和预测性;不确定性指条件的无限性和因果关系的不对称性,即无限条件下的现象所呈现出来的未来发展的多样性,以及这些现象所呈现出来的因果关系的非对称性,具有可变性。在“经济人”的假设中,整个经济系统就仿似一架以个体的“经济人”为零部件的机器,“经济人”的行为就像机器的部件一样运行,是可以操作和进行物理控制的。因为假定价格可以传递市场的一切信息,信息完全对称,没有意外发生,因果关系一一对应,那么,所有“经济人”的行为的未来发展都是唯一的,其结果都是可以预测的,只要没有外部因素的干扰,整个经济系统都是确定的。可事实上,我们所在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这种以确定性为依据的分析模式,只是从充满不确定的现实世界中抽象出确定性,与现实的经济世界是大相径庭。
在“经济人”的假设中,人们把复杂的经济现象简单化、抽象化,把复杂系统还原分解为粗线条的低级简单系统,只是从局部着手解决问题,把复杂的非线性问题简化为线性问题处理。比如认为理性“经济人”会以线性的方式对外部信息做出反应;当经济运行受外界影响致使其偏离正常均衡时,理性“经济人”构成系统将执行理性预期路径以线性的方式回归均衡。在这里所有的经济行为都被视为简化的线性方程的,都会得出帕累托最优解,经济学的任务也就到此终结。显然这是一种线性的思维,还原的方法。但是非其所料的经济大动荡的出现,如前面提及的“黑色星期一”,大大地冲击了这种线性假设的理论根基。因而,与其说是经济学任务的终结,不如说是线性思维的失败。
2.2 完美均衡是难以成真的美梦
与确定与不确定这对范畴一样,均衡与非均衡其实也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在“经济人”的假设中,由于受牛顿力学的影响,将“经济人”从其所在的社会历史和社会关系中抽象出来,假定经济系统具有固定结构,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就像有“万有引力”一样,调控整个经济系统中的各个变量,包括“经济人”的活动,这样市场就能达到“完美的均衡”。即使经济系统有宏观的波动或者不规则涨落的“非均衡”状态,那都是因受到外界的干扰而非内在机制所致,并且非均衡也是暂时的,经济系统内部的各变量可以通过线性的方式回归均衡。这种假设就完全排除了行为的、历史的和社会的等等动态的因素,简单地将经济活动从中抽象出来,做着“完美均衡”的美梦。正如陈樟评论那样:“西方经济学总是相信任何经济运行过程是围绕均衡进行的,均衡是实际运行轨迹的中心线,是客观、确定的,而实际经济运行可以是不稳定的,但最终总是收敛于均衡的”。④可是,法国经济学家格雷蒙(Grandmont)在保留古典经济学派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却推出了与古典经济学派完全相反的结论:宏观经济系统不规则的涨落是经济系统内在的机制而非外界的作用所引起,这对传统经济学是一种极大的冲击。大家熟知的震动世界经济股市暴跌的“黑色星期一”事件,也找不到任何来自系统外的随机干扰充分证据,其表现出的突发性和奇异性打破了完美均衡的美梦。
“经济人”的自利活动,最终都会增进社会公共福利。也就是说,个人在追求自我利益的同时能实现社会利益。尽管后来的经济理论对“经济人”假设作了一些补充和修正,如“有限理性论”等等,但无论是在古典还是新古典经济学中,始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假设的主要内容。
3.3复杂性理论在经济学中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方面,任何经济个体的行为都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的、政治的和法律的动态因素,必须对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历史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制度经济学家看到了这一点,因而指出制度应该作为一个内生变量被拉入经济系统,以作为考察“经济人”的行为,这从一定程度修正了主流经济学理论。
以上结果表明,从生成降水的条件来看,西太平洋暖池北部异常菲律宾反气旋西北侧的西南暖湿气流输送以及江南地区上空高层辐散抽吸作用导致的对流上升运动是造成江南雨季多雨的直接原因。
2.3 世界在本质上是非线性的
复杂性理论与之相反,它以不确定性模式为分析依据,将“经济人”所在的系统看成是一个充满偶然的和大量不确定性的开放的动力系统。整个经济系统总处于不断地与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过程中。由于种种意外的因素的存在,“经济人” 面临的是大量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其拥有的信息不可能是完备的,因而,他的备选方案总是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搜索的范围也不可能毫无遗漏,也就是说,最佳选择是难以达到的,经济活动的未来发展并不是唯一的。同时,复杂性思维还告诉我们,个体行为并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状态,如果仅从认识完备的个体行为出发我们很难掌握经济系统庞大复杂的演化状态。因而“经济人”长期准确预测复杂经济系统演化的设想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坚持一种有限的预测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局限于地域的经济系统越来越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经济系统变得越发复杂,“经济人”不可能还在一个封闭的经济系统中,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精确的预测。
从事经济活动中的人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不能简单地将其从中抽象出来,脱离现实具体的经济活动而分析人的行为动机就会陷入唯心主义。在“经济人”假设中,个体的人被放在绝对优先的位置,并以其固有的规定合逻辑地推断群体行为,其结果往往是不符现实的。事实上,人是发达的社会关系和具体的社会环境中的人,人性也不是超历史和永恒的人性。我们从社会、历史、文化和制度心理层次深入理解人,把人融入到复杂的社会系统中,重新理解“人”应当成为研究经济学的起点。人作为社会普遍联系的一部分,所做出的选择必然不仅仅以其内在的效用函数为基础,而是还要建立在个人的社会经验,随时间而变的学习过程以及构成其日常生活一部分的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特别重要的是,个人的选择是直接根源于社会文化结构之中,而不是相反。从这种意义上说,个体的独立的人应该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而不能作为社会历史的逻辑起点。
在18日,第十三届“东风日产杯”清华I E亮剑全国工业工程应用案例大赛总决赛正式开赛。通过各参赛队现场演讲陈述,由62位专家评委现场打分,最终清华大学-北京同仁医院、吉林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代表队获高校特等奖,东风有限公司东风日产大连分公司、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和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风神襄阳汽车有限公司代表队获企业特等奖。西南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代表队获高校一等奖,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S MC(中国)有限公司代表队获企业一等奖。
3 启示与思考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经济人”假设的现实适用范畴是有限的,它只关注到了经济系统中简单、稳定及均衡的一面,而略过了经济系统中复杂、不稳定及非均衡的一面。只是从大量的非线性中简化出线性,用确定性代替大量的不确定性。复杂性理论告诉我们,经济系统是复杂非线性的。随着世界的发展,人类的生态、经济和政治问题体现出全球性、复杂性和非线性,我们越来越发现用简单线性的思维方式不可能解决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所有问题。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无论在经济学研究还是在经济决策或经济活动中,都必须用复杂性思维取代简单线性思维。
另一方面,“经济人”不仅是理性的,非理性因素在“经济人”的活动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即使单个人的理性是完全的,经济系统中的个体人的行为也是相互作用的,任何理性人的活动,不仅要考虑到自己的利益,也要考虑到别人的理性和利益。“经济人”假设所强调的完全理性是不可能的,人只能在给定的条件下做出有限理性的行为选择⑤。这样,经济个体之间的交互理性取代了个人理性而对经济系统发生作用,其结果就更加复杂,博弈论对交互理性的研究说明了理性“经济人”的困境,“经济人”的理性在某些经济活动中并不能使自己的得益最大,甚至成为获得最大得益的障碍,个人的理性可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追求个人利益也不一定能实现社会利益。“看不见的手”在复杂性面前也显得无能为力,所谓的完美均衡无非是一场美梦,根本无法成真。
3.1 复杂性思维对经济学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复杂性科学研究表明,客观事物是复杂的,自然界不只是表面线性的路径,它还包含大量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线性只是非线性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的一种近似的特例。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在本质上是非线性的”。在现实的经济系统中,从事经济活动中的人,总是会与经济活动中的交易中介、交易对象和交易初始条件的人发生经济交往,此种对象具有的多样性,使得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不具有线性叠加延长的特征,而是表现出非线性的相互作用的特质。这种非线性的交互,在宏观上导致了社会以及经济活动的群体效应,在微观上对人性模式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因为这些复杂的非线性结构,系统就可能因内部机制的作用而不是外部因素的干扰而出现不规则的涨落,并且一个初始值的最少的变动,也可能引起整个系统大规模的改变,混沌或潜在的混沌是非线性系统的本性,一个系统中微小的不确定性通过反馈耦合的不规则运动而得以放大,在某一分叉点上引起突变,从而带给整个系统长期巨大的连锁反应。也就是系统对初始条件具有极大的敏感性,即使是一个简单微小的变化也可能产生惊人的复杂性,产生所谓的“蝴蝶效应”。例如,东南亚资本市场的金融危机根源于索罗斯30亿美元量子基金的注入,通过各国金融传导,危机快速席卷整个东南亚甚至东欧和亚洲的创汇和证券市场,最终引发了7万多亿美元的全球金融动荡。而我们经常看到的股票市场的大波动可能仅仅因为某一专家的预测对某些股民的影响,而股民细微的、分散的个体行为就可能引起股票市场的大规模的变动。
3.2 复杂性思维对实践者提出了一种更高的要求
与以往相比较而言,全球化时代的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以高度组织结构和信息网络连接为特征的社会,一个国家的经济越来越受到世界经济运动的作用。经济系统是一个如此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永远处于一种开放的动态变化之中,经济活动飘忽不定,纷繁复杂,要真正认识经济活动,把握经济活动的规律和本质,就要转换把现实世界简单化的“经济人”假设思维,不能把其简单归结为线性的发展路径,要把注意力转向各个经济系统之间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从简单的线性的思维方式转变为非线性的复杂的思维方式,全面地考虑经济发展中的各个要素,比如经济个体的活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等,在充满大量的不确定和不可预见的未来中决策,否则,就会像埃德加·莫兰所说,如果我们把近似的东西视为确定无疑的东西;那我们就是采取了一种简单化的看待世界的方法,而且会为此付出代价。因而必须要把握复杂性条件下经济发展规律,探索经济预测的原理和方法,才能有效地决策⑥。
焊接参数编辑与工艺选择:编辑焊机工作参数,包括预压时间、加压时间、焊接时间、焊接电流等。同时可根据需要焊接的钣金件种类,快速调用对应参数组。
将复杂性理论运用于经济学中的复杂经济学和混沌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人”研究无法绕开的问题。美国经济学家W.B.Arthu提出了非均衡的、演化的非线性的复杂性经济学。例如,他指出,如果一个政府今天设法减少了出生率,那么十年以后就会影响到学校的大小和多少,二十年以后就会影响到国家的劳动力,三十年以后就会影响到下一代的人口……⑦这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经济人”假设中的片面的确定性和预测的长期性。混沌经济学也强调初始条件,认为初始条件对未来发展状态的影响是非加和性的,经过非线性的叠加,会出现与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截然不同的情况,并且认为这种“蝴蝶效应”在经济学中大量存在。美国经济学家埃德加·E·彼得斯也运用混沌、分形理论的工具进行分析和解释资本市场的演化,还有一些经济学家运用非线性科学和信息科学的工具来描述一般市场的演化和计划经济的发展,自组织理论也被运用解释经济学的复杂性进化过程。尽管复杂经济学和混沌经济学都只是将复杂性理论运用于经济学研究的一种理论尝试,但无疑是对“经济人”假设的巨大冲击,并且因其还人们更加真实和丰富的现实世界,并且更有可能对经济活动进行合理的解释和预测,有利于传统经济学走出与实际相脱离的误区,可望成为经济学未来发展的方向。
初始阶段。对数据集进行预处理操作,由Job-Client把数据集切片为
注释:
①马向荣.“经济人”假设的辨析与重构——兼论斯密悖论的破解[J].经济问题探索,2017(1).
②西蒙.管理行为[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18.③杨小军.复杂性思维与科学发展观[J].理论与现代化,2006(6).
④陈璋.经济学中数学意义的若干思考[J].经济学动态,2000(1) .
⑤沙靖宇.“经济人”假设的方法论批判及启示[J].领导科学,2017(26).
⑥转引自吴彤.复杂性范式的兴起[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6).
⑦ W.B.Arthur,Positive feedback in the economy,scientific American, February 1990,p92-99.
[中图分类号] F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6-1995(2019)03-0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