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微格课程的发展:一种有益的“热”现象_微课程论文

语文微格课程的发展:一种有益的“热”现象_微课程论文

语文微课程开发:一种有益的“热”现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有益论文,语文论文,现象论文,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文微课程的开发目前已成为语文课程改革与发展中的一种“热”现象,如新教育的朱永新先生倡导的“晨诵”及“亲近母语”、扬州徐冬梅女士倡导的“每日一诵”、上海朱文君教师倡导的“小古文诵读”等,其中有的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为诸多一线语文教师所推崇。

      一、“微”——语文微课程的显性特点

      这里的语文微课程不是指那种以视频为媒介、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所谓“一分钟学习内容”[1],而是指纳入正规计划、以正统教材为媒介的“大”语文课程以外的由某位有思想、有影响的教育专家或一线教师原创并倡导的“小”语文课程。笔者认为,语文微课程一般具有如下一些显性特点。

      1.角度“微”

      语文微课程是从语文学习的某一个微小的角度生发,开拓资源,进而组织教与学的。比如新教育的“晨诵”,主要以现代儿童诗的诵读为主;而朱文君的“小古文诵读”,则更小,仅以小文言文为诵读内容。

      2.主题“微”

      语文微课程的每次甚至每一个阶段的教学,只涉及一个很小的主题。很多有思考、有创意的教师开发了丰富的“小主题”,如常丽华的“在农历天空下”、江苏宝应实验小学的“与太阳同行”等。

      3.学时“微”

      语文微课程的教学时长一般为10到20分钟不等,教学时间一般由倡导者提议,并最终由实施者依据校情甚至班情而定。

      4.首创者“微”

      如上所述,语文微课程一般是由某个有思想、有影响的教育专家或一线教师首次提出来的,而且先由个人辛苦实践,因效果显著才能被逐渐推广。相对于拥有庞大专家组的国家课程的制定而言,我们只能用“微”字来形容首创者。

      二、“语文课程”——语文微课程的本质属性

      1.语文微课程是“语文”的

      所谓“语文”,目前叶圣陶先生的说明仍属权威,“口头为语,书面为文”[2]。也就是说,微课程与传统的语文课程一样,一定是要指向语文的,旨在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

      2.语文微课程是“课程”的

      既然是课程,必定要体现课程实施的目标性、教学的计划性和教学内容组织的逻辑性,并附加一定的教学策略方面的建议。比如朱文君老师的“小古文诵读”课程就比较典型,其提出的目标很鲜明:(1)使孩子们感受古代人文风情、受到古人思想的熏陶,从而产生厚重的历史感;(2)让孩子们在小学阶段能拥有一定的文言基础,为阅读更多的古代典籍作准备;(3)让孩子感受到汉语言的变迁,并吸收文言中的精华,从而提高语言修养,提升语言表达能力[3]。从朱文君老师所编写的《小古文一百课》可以看出,其在教学上体现了一定的计划性,其文言形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教什么,后教什么,是有一定的计划性。如上册开篇《放风筝》一文,只有“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吾后行”两句,然后逐渐复杂,及至下册结篇《猴王出世》片段,已实现了对经典文言的阅读。再从其内容上看,遵循了主题性原则,每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小主题,而单元与单元之间从自然到生活,从生活到社会,从社会到人生,从人生到对真理的追求,也是逐渐递进的。从体裁上看,有散文,有童话,有小说,有寓言,可谓完备。所谓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性,就是每一篇章或每个单元的主题都遵循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小古文一百课》的编排大致分为“入门篇”“悦读篇”“雅读篇”和“赏析篇”,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孩子们的学习由浅入深,由薄到厚,最终达成课程目标。与此同时,朱文君老师提出,小文言的教学策略只有一个,那就是读、读、再读[3]。新教育的“晨诵”也具有同样的课程特点。

      三、“微”而有“序”——语文微课程的实施特质

      1.依据主题框架,自主编选教材

      微课程一般没有固定的教材,但都具有一定的主题框架,一般建议教师自主进行选择,并鼓励教师自行编选。如新教育提出的主题框架是:关联学生的当下生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4]。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和学生的特点自行确定小主题,并编选教材。于是,有的教师以“一年四季”为主题,到了春天,便有序编选一组以春天为内容的儿童诗,如金波的《笋》《芽苞》《迎春花》《春天走来了》等,让孩子们身在春天诵春天,到了夏天、秋天和冬天,教师也会编选相应的儿童诗。

      2.编织课堂生活,师生共同穿越

      微课程最大的魅力还在于课堂生活。几乎所有的语文微课程都跳出了传统语文课堂的藩篱,其课堂教学更讲求师生之间的民主、对话和唤醒,在课堂上,师生都在学习,都在探讨。这样的课堂,孩子们似乎还处在一种日常生活当中。当然,这样的课堂,是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的。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很重要,教师有时候是群鸟中那只领唱的鸟,有时是一只“无知”的鸟,而有时又会是一只“好斗”的鸟,有时候还是一只“寂寂无声”的鸟。但是,教师绝不是一只专门发布“行政命令”的鸟。设计好了教师的角色,也就设计好了学生的角色。接着就是设计课堂的程序。语文微课程的课堂一般有相对固定的让孩子们十分喜欢的程序,这使得微课程课堂更像是一种仪式。所谓仪式,按照《小王子》中小王子的说法,就是使这个时候不同于其他的时候[5]。这样的仪式性教学,往往更易使孩子们产生期待。比如,朱文君老师的小古文教学,课堂上仿佛没有教师,只有故事的讲述者,只有一个总是讲一半让孩子猜一半、最后再把另一半变出来的充满诱惑的魔法师。“猜一猜,下面会写什么?”就是小古文微课程的特有仪式。最后,是设计教学媒介。语文微课程十分重视对课堂媒介的设计,尤其是多媒体的使用,力求使多媒体不仅具有展示或者拓展教学内容的功能,还具有自动组织和展开课堂的功能,甚至希望每一张PPT中都能隐含学生、教师以及课堂环境的密码。这样的课堂,因为时间短,在不知不觉中就结束了,因而感觉就像在“穿越”一样。

      3.联系当下生活,走向言语表达

      语文微课程十分注重孩子言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追求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教师十分重视让孩子联系当下生活进行言语表达,或者为孩子营造一种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写作情境。新教育的“晨诵”倡导让孩子将诗歌内容画下来,并进行仿写或者再创作。美国教育家肯·古德曼在他的《全语言的“全”,“全”在哪里?》一书中曾提出,孩子应该在与之关系紧密的生活中学习语言,因为生活的支撑,孩子会更认为提高言语表达能力是有用的[6]。这些理念,在语文微课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使得孩子们不会感到写作的艰难,反而认为是一种自然行为,甚至是一种快乐行为。

      四、“微”而立“人”——语文微课程的评价指向

      语文微课程没有“考试”。语文微课程看起来没有评价活动,但当我们跟踪观察语文微课程的实施时,我们发现语文微课程是有评价的。从内容上讲,语文微课程的评价更侧重于一种“生命式”的评价。从评价的形式上讲,强调“榜样”和“全面”相结合。语文微课程很少评定孩子的“学业知识和能力”,而更多的是评价孩子们的生命状态,就是力求对孩子们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个性进行评价。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创新,便会对其“创新性”进行评价;有的孩子喜欢读书,便会对其“读书生活”进行评价;有的孩子喜欢批判,便会对其“批判内容”进行评价。因此,微课程对孩子的评价是“全面”的,每个孩子都会得到肯定性的评价。语文微课程还十分重视“榜样式”评价。所谓“榜样式”评价是指在语文微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针对一些学习积极性突出、学习效果显著的孩子,教师往往会授予他们一些富有趣味性或者诗意的“称号”。事实证明,微课程对孩子的评价是十分受孩子们欢迎的,在这样的评价中,孩子们更能发现自己的“生命特长”,从而获得一种自我确证。另外,各种“个性化称号”的授予,与传统具有“行政命令”性质的称号相比,更能让孩子们有一种骄傲感,而同时还不会使其他孩子因差距而生出“不愉快感”。这样的评价直接指向“立人”,因而往往更有效。

      五、“微”有所“值”——语文微课程的价值意义

      1.敞亮生命历程,提升生命质量——人的价值

      依上所述,语文微课程往往从一个细小的角度关注儿童的语文生活,因而会选择并组织极其微小的经过精心加工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能够直达孩子的生命内核,产生“脉冲效应”,让孩子们迅速产生共鸣,并引起生命的自我反思,产生热爱生命、积极参与生活和语文学习的浪漫情怀。与此同时,作为微课程的倡导者和执教者,教师自己也享受着生命成长的快乐。一方面微课程的教学内容首先一定是教师自己所喜欢、所被感动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己一定也会陶醉其中;另一方面,许多微课程教学内容需要教师自主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教师会感到一种才情的发挥和生命的充实,当自己设计的内容能为孩子们所接受时,那份喜悦是无法言说的。

      2.感受母语润泽,提升语言素养——语言的价值

      如上所述,语文微课程一定是指向母语、指向语言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提高孩子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孩子的语言素养作为核心要求提了出来。语文微课程也不例外,将课程目标指向了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有的语文微课程十分注重萃取优秀的文学文本,这些优秀的文本在语言文字运用方面匠心独运,每一个文本都展现了高超的“语言游戏”能力,很适合儿童进行阅读,很多孩子几乎每堂课都感受着母语的润泽,惊讶于母语的魅力。

      3.完善语文课程,丰富课程理论——课程的价值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效益不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便是语文课程的单一性,最显著的标志就是“一本书”现象。既然是“一本书”,又要包罗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在语文界,对教材问题的口诛笔伐从来就没有间断过,但一时间却也提不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来。语文微课程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语文课程“一本书”的缺陷。当下,许多语文微课程的创建者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理论体系,并实现了其与语文课程理论的兼容。

标签:;  ;  ;  ;  

语文微格课程的发展:一种有益的“热”现象_微课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