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取材——形成地理教学中的形象思维论文_李爱萍

就地取材——形成地理教学中的形象思维论文_李爱萍

山东省平度市南村镇郭庄中学 266737

21世纪是“环境与发展的世纪”,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等问题日趋严重,地理教学要树立面向21世纪的地理教育观、价值观、人才观、教学观,拓宽思想,深化改革,向教育科学和教学方法要质量,向教学手段要质量,一改传统地理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灌输式为主的封闭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为主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在教学实践中,我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为主,运用多种手段,努力上好地理课,具体做法如下:

一、充分运用地图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地图是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载体,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地球上地理事物分布的范围很广,很难直接观察,地图是地球表面全部或局部的缩影,它能将广大地区的地理事物形象地表示出来,因而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只有让学生在老师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下阅读地图,掌握运用地图解释地理问题的一些方法,才能使学生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形成空间观念,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在地图上独立获取新的地理知识的能力。

基于上述认识,我在地理教学中,注意了地图的应用,注重了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具体做法有:

1.讲清图例和注记,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是表达地图内容的点线和图形,各种符号不仅表示地形、地物的位置,还能代表所表示地物的范围和大小数量关系,所以只有讲清各种符号的地理意义,才能使学生熟悉符号所代表的具体的地理事物,准确而迅速地找出它们的分布概况、相互联系等。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先读图例的良好习惯,是减少读图盲目性,提高读图自觉性的主要方法。在地图上,除了图例外,还有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称之为注记。它的作用在于和图例符号相配合,在地图上说明地理事物的名称、位置、范围及方向等,让地理知识展现在图上,强化记忆,加深理解,促进地理思维的发展。

2.反复训练,经常使用,不断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在地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各个环节中进行读图、用图、填图和绘图的练习,针对讲授新课的内容,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查阅有关的地图,使学生熟悉地图要素,了解地理事物,获得感性的地理认识,并进而从感性认识阶段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地里教材中有大量的彩色照片、示意图、分布图等,它们是地理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浓缩了大量的地理信息,每幅图像都是紧密配合课文而精心绘制的,学生在理解图像的概念、分析问题的实质、记忆繁多的名词时,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因此教材中大量的图像、图表便成为学生获得生动形象感性知识的源泉。在学习“地图”一章中的“地图的三个要素”中,教师在讲解地图上的方向时,可指导学生先读课本中“地面上的八个方向”图,在学生弄清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以及由此定出的东北、东南、西南、西北这八个方向的基础上,可指导学生读懂课本练习题,回答:“你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邮局又在你家的什么方向?”再指导学生读课本“有指向标的地图”,回答:“公路的方向是怎样变化的?”教师还强调,在实地运用地图找目标的时候,必须使图上的方向与地面实际方向一致,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在讲解“西亚”一节中有关“西亚石油运输路线”内容时,只凭讲述,学生头脑中很难留有印象,而结合示意图,使学生能直观地观察到,西亚输出的石油,一部分通过管道输送到地中海和红海沿岸港口,再用油轮输出,大部分由波斯湾的港口装上油轮,经过非洲南端,或经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运往西欧和北美;往东经马六甲海峡运往日本,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运用简笔画、简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的深入课堂,课堂教学的密度和效率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但课件的制作过程却很费时间,而且每一节课都用课件也不现实,有些内容也没必要制作课件,有时候一些简单的做法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长时间的讲解,学生的精力易不集中,教师讲这儿,学生却看那儿,效果不好,如果把简笔画、简图引进课堂,只用一支或几支粉笔,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化整为零,突出重点,边讲边画,变挂图上静止的东西为动的,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学“大陆、半岛、岛屿、海峡”这几个名词时,教师边讲边画图示意(如下图):面积 广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叫半岛,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叫海峡。在教学中,适时运用此法,可根据目的有所选择和取舍,加强动态效果,突出重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二、就地取材,加强地理教学的直观性。课堂上的直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发展形象思维,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但有些教具不易制作或制作过程中出现占用时间多、搬挪困难等问题,如何在教学中省事、省时又能运用直观教具教学呢?在工作实践中,我比较注重用就地取材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这种方法在教学基本概念时效果较好。例如,在学习“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时,我从班中找出高矮各一名学生代表两座山,让他们站在讲台上,以讲台作为海平面,他们两人的身高即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他们各自的海拔,高同学比矮同学高出的距离即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是相对高度。这样不仅使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而且学生也很容易地理解了两个概念。

论文作者:李爱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4月第27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9

标签:;  ;  ;  ;  ;  ;  ;  ;  

就地取材——形成地理教学中的形象思维论文_李爱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