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距骨骨折手术疗效的因素分析论文_施强

影响距骨骨折手术疗效的因素分析论文_施强

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 要】目的:探讨影响距骨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以我院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间收治的26例距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手术14例,急诊手术12例;加压固定19例,克氏针及普通螺钉非加压固定7例。结果:在本组的26例患者中,解剖复位14例,优良率为85.7%(12/14),满意复位9例,优良率为55.6%(5/9),复位不良3例,优良率为0。术后进行功能评分发现解剖复位优于满意复位和复位不良优良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加压固定组患者的优良率为47.4%(9/19),7例克氏针和普通螺钉组中,优良率为57.1%(4/7),两者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之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5例,距骨坏死4例,骨折愈合不良3例。结论:对影响距骨骨折手术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关键词】距骨骨折手术疗效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27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071-01

距骨与胫骨下端的关节面相接,分为颈、体、头三部分,为足部的严重创伤,在临床治疗上存在一定棘手性,全身骨骼中距骨是唯一无肌肉起止的骨骼,仅有滑膜、关节囊和韧带相连,因此血供较差,出现骨折不愈合、创伤性关节炎、距骨无菌性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距骨骨折临床上较为少见,约占足部骨折的3%-6%,如果早期进行明确诊断,采取有效措施行复位和固定,对提高治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间收治的26例距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探讨影响距骨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6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4例,年龄最小的15岁,年龄最大的60岁,平均年龄35.3岁。从致伤因素分析,有12例为交通意外致伤,8例为高处坠落致伤,2例为砸伤致伤,其他4例。26例患者中距骨体骨折15例,距骨颈骨折11例;开放性骨折10例,合并距骨周围骨折9例,距骨粉碎性骨折7例。择期手术14例,急诊手术12例。加压固定19例,克氏针及普通螺钉非加压固定7例。本组不同手术之间,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创伤较重污染且为开放性骨折者,需要先彻底清创再采取克氏针固定;没有发生骨缺损且骨折呈满意复位的患者,可采用可吸收螺钉或空心螺钉行加压固定治疗;有骨折且复位不良者,应当用克氏针在复位后对距骨外形和长度进行维持,再将非加压普通螺钉拧入;对于合并周围骨折的患者,为了防止骨折短缩,不能进行加压固定,而要进行内固定进行治疗;患者为粉碎性严重骨折时,骨折线应最大限度地对线良好,平行远近关节面,以达到解剖复位的效果;骨折小腹关节炎面时,应保证关节面的完整性,完成复位固定后要对关节面进行探查,进行C臂机透视检查,看复位效果是否满意。手术之后要给予石膏托对膝以下足功能位进行2周固定,改小腿管型石膏在拆线后进行6-8周固定,然后拆除并进行踝部功能锻炼。应定时采用CT及X线对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复查,若仍存在骨折线,需要继续行2-4周的石膏固定,直到骨折线消除,方可下床训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复位标准

本研究的诊断标准依据Lindvall等的相关推荐,其中:解剖复位即距骨体部或颈部的骨折端无向前的成角畸形,无移位;满意复位即允许骨折端间有轻度的内翻成角或1-3mm的间隙存在;复位不良即骨折端间分离移位>3mm或对位不佳。

1.4效果评价

本研究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踝-后足评分系统,满分100,功能的受限程度占50分,踝-后足对线情况占10分,疼痛占40分。按照分数分为4个等级:优:90-100分;良:75-89分;中50-74分;差:0-50分。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都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本组26例患者中,解剖复位14例,其中优10例、良2例、中2例,总优良率为85.7%(12/14);满意复位9例,其中优4例,良1例,中2例,差2例,总优良率为55.6%(5/9);复位不良3例,其中中1例,差2例,总优良率为0。手术后进行功能评分,解剖复位的优良率优于满意复位和复位不良优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加压固定组患者中,优1例,良8例,中7例,差3例,总优良率为47.4%(9/19);7例克氏针和普通螺钉组中,优2例,良2例,中1例,差2例,总优良率为57.1%(4/7),两者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5例,距骨坏死4例,骨折愈合不良3例。

3讨论

距骨的治疗存在一定难度,对于距骨体营养血管损伤轻、无移位的骨折采取保守治疗会面临骨坏死、骨折错位的危险性。对于骨折伴有移位的患者应当进行解剖部位的治疗,并对踝-后足对位对线进行恢复,以促进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在本次研究中,解剖复位的优良率要高于满意复位和复位不良的优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距骨长度因加压螺钉固定时的加压作用而出现缩短表现,对踝-后足的对线造成一定的影响,这阻碍了术后功能恢复,进行非加压固定,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距骨长度短缩,并降低术后踝-后足对线不良发生率,因此选择非加压螺钉固定对距骨骨折端存在碎骨块的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手术效果。

在临床治疗中,如果处理不当,距骨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针对相

关因素进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常认为手术时机的选择是引起距骨坏死的重要因素,因而临床上倾向于进行急诊手术治疗。术中复位情况也对距骨坏死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对于复杂的骨折类型,为了不延长手术时间,可以进行双切口联合入路治疗,以降低碎骨块对周围软组织的压迫,更好地复位碎骨块。与距骨颈骨折比较,距骨体骨折发生创伤性骨关节炎的比例较高,除了与距骨所处的解剖位置相关,复位、创伤因素以及长期对足踝部制动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因此需要加强术后的功能锻炼。如果手术复位不良,距骨体发生骨折,影响了力线的正常传导,很容易发生骨折愈合不良的情况,需要进行明确诊断和治疗。综上,分析影响距骨骨折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陈秀林,白金广,冯雷.手术治疗距骨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9):85-86.

[2]张波,杨惠林,王根林,等.距骨骨折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9):1602-1605.

论文作者:施强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8

标签:;  ;  ;  ;  ;  ;  ;  ;  

影响距骨骨折手术疗效的因素分析论文_施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