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造现行贷款五级分类法的可行性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分类法论文,可行性研究论文,五级论文,贷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中国银行业对贷款分类、判断采取“一逾两呆”和“五级分类”并行,并以“一逾两呆”为主的贷款分类方法。从商业银行实际运作情况看,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一、贷款两种分类方法的利弊分析
现行“一逾两呆”的分类判断标准以期限管理为主,管理上比较直观,统计口径清晰,便于操作。对贷款逾期的罚息易被借款人接受。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风险程度认定上程序化。如逾期一天的贷款就反映为不良贷款,这与一些企业实际上某一时点资金周转不到位贷款无法归还的情况有悖。而国际惯例一般贷款超过90天以上才化为不良贷款。(2)对信贷资产质量认定滞后化。如未到期的贷款不一定正常。如中长期贷款期限长,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很有可能在贷款未到期就发生变化,或者丧失贷款偿还能力。(3)贷款分类表面化。按“一逾两呆”的划分方法,呆滞贷款要转入呆帐贷款,企业必须破产清偿以后银行仍无法收回的贷款才能确认为呆帐贷款。而在实际操作中,如企业已被工商行政管理局注销营业执照、法院已判决中止、终结或已破产但清偿程序尚未结束的贷款,虽然实际贷款损失已经形成,但仍无法转入呆帐贷款。
贷款的“五级分类”判断标准与国际惯例接轨,是以借款人偿债能力为主,能较为真实体现贷款风险状况,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1)清分工作量大,在清分中信贷员要对每一户贷款企业现金流量、财务指标、非财务因素进行测算、预测和分析,这需要投入大量人力。(2)从“五级分类”实践的情况看,“五级分类”不良贷款比率远远大于“一逾两呆”,如此巨大的不良贷款在日后的银行信息披露中尤其在中国入关后,不利于中国的国际形象的树立。(3)信贷的基础资料不全和信息的不真实是“五级分类”实施的一个障碍。(4)信贷员素质尚有一定距离。采用“五级分类”需要分管的信贷员具备较全面素养。无论是国家的宏观经济背景,还是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无论是行业变化趋势,还是法人代表行为动态,均要有较好的判断,但从目前的信贷员队伍来看,具备较全面素质的人较少。况且在商业银行自律约束机制尚未健全的环境下,我们认为不宜全面推广“五级分类”。为此建议使用贷款新的五级分类方法。
二、以期限性标准为主,以判断性标准为辅的贷款新的五级分类方案
定义。根据借款合同的约定,贷款是否按期归还和贷款内在风险的高低依次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详见下表。
三、新的贷款五级分类方法的合理性
1.贷款管理既简便又全面。贷款新的五级分类方法仍以贷款期限管理为主,即以贷款逾期的情况作为判断贷款形态的依据,同时辅助于三个指标和抵押物变现能力分析判断贷款的风险及发展趋势。这种方法既有“一逾两呆”的操作方便的优点,又结合“五级分类”对贷款偿还能力的测算,同时摒弃原“一逾两呆”管理滞后和“五级分类”中的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等众多财务指标繁琐的核算,弥补了两者的缺陷,两者相辅相成,贷款形态反映全面,可操作性强。详见下面的对照表。
三种贷款分类判断指标对比表
一逾两呆 五级分类新五级分类
1.贷款未逾期
2.第一还款来源充
足:
现金流量>0短期贷款;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
短期贷款总额项目贷款;
经常活动现金净流量+
借款人能够履 投资活动
正
行合同,有充
现金流入量>一年内到
常
分把握按时足 期的货款
额偿还本息
3.资产负债率:
工业企业≤65%
流通企业≤70%
房地产、建筑企业≤
75%
(垄断企业不作要求)
4.净资产利润率≥贷款
利率或:近三年资产负
债率平均每年下降5个
百分点
根据借款合同
约定,贷款能1.贷款逾期三个月以内
按期归还。 (含展期)
2.第一还款来源充足:
现金流量>0短期贷款;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
短期贷款总额项目贷款;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尽管借款人目
投资活动
正 前有能力偿还
现金流入量>一年内到
常 贷款本息,但
期的贷款
/ 是存在一些可
3.资产负债率:
关
能对偿还产生
65%<工业企业≤75%
注 不利影响的因
70%流通企业≤80%
素 75<房地产、建筑业≤
85%
(垄断企业不作要求)
4.0<净资产利润率≤贷
款利率
5.抵押有效、足值、易
变现,处置后能还清全
部贷款
一逾两呆
五级分类
新五级分类
1.贷款逾期三个月以
上,一年以下(含展
期)
逾
借款合同约定后
借款人的还款 2.第一还款来源不足
期到期(含展期后
能力出现显的 3.第一还款来源充足
/ 到期)未归还的
问题,依靠正 ①资产负债率:
次
贷款(不含呆滞
常经常收入已 工业企业>75%
级贷款和呆帐贷款)
无法保证足额 流通企业>80%房地
偿还本息 产、建筑企业>85%
②0<净资产利润率≤
贷款利率
按财政部有关规
定,逾期(含展
期后到期)超过
借款人无法足 1.贷款逾期一年以上
呆一年以上仍未归 额偿还本息, 二的以下的(含展期)
滞
还的贷款,或虽
即使执行抵押 2.贷款逾期不到一年
/ 未逾期或逾期不 或担保,也肯 (含展期)但企业经营
可
满一一生产经常
定要造成一部 已停止、项目已停建
疑
已终止,项目已
分损失及事实已呆滞的贷款
停建的贷款(不
含呆帐贷款)
在采取所有可
呆能的措施和一 按财政部财商字
帐
按财政部有关规
必要的法律程 [1988]第227号文及
/ 定列为呆帐的贷 序后,本息仍 人总行银发[1999]
损款 然无法收回, 263号文规定的7条标
失或只能收回极 准
少部分
2.贷款形态反映客观、真实。(1)根据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商业银行有较多的信贷资金作为辅底资金。因而贷款新的五级分类方法本着实事求是的思想,将贷款逾期三个月以内(含展期)的作为关注类贷款,改变了“一逾两呆”分类中的贷款一逾期就反映不良贷款的机械做法。据嘉兴市工行本级测算剔除三个月以内的逾期贷款2380万元,不良贷款率比“一逾两呆”下降0.74个百分点。(2)通过三个指标和抵押物变现能力的测算,使贷款形态得以确切反映。如浙江兰宝国际毛纺集团公司,该企业第一还款来源的充足,现金净流入量1188万元,资产负债率56%,净资产利润率7.2%,原“五级分类”将其清分在次级类,主要是对兼并企业的贷款归还有些拖延,因此工行清分将其下调一级。根据贷款新的五级分类方法,将其清分在关注类,我们认为这样比较合适,贷款的形态反映较为确切。经嘉兴市工行本级对50户贷款余额1000万元以上的贷款企业按贷款新的五级分类模拟测算,不良贷款减少15183万元,不良率降低4.69个百分点。
3.贷款风险的揭示既及时又连续。贷款新的五级分类方法日常以期限管理为主,通过贷款逾期情况来及时判断其贷款质量,辅之于每三个月一次对贷款企业的三个指标进行测算、分析,判断趋势,提出预警信号,从而连续地监测贷款风险的变化情况。
4.三个指标设置的理由:三个判断性指标分别是现金流量、资产负债率、净资产利润率,它们基本上涵盖了贷款的偿还能力、资金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具体如下:
(1)现金流量。该指标是判断还款可能性的基础,是衡量企业是否有现金流量来归还到期贷款,也能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资金营运能力,因此可以省去了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等指标。
(2)资产负债率。该指标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说明借款人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鉴于目前实际情况,我们对资产负债率标准定得较低,而且考虑了行业间的差别。
(3)净资产利润率。该指标反映企业资本金获利能力,也是衡量企业负债资金成本高低的指标。该指标与销售利润相比,销售利润率难以比较行业之间的差别,而净资产利润率较综合地反映了不同行业、企业投资收益情况。
四、新的贷款五级分类方法实施的前提和条件
1.贷款新的五级分类方法实施的前提是银行必须建立贷款管理信息系统。商业银行的贷款分类管理要做到科学、全面,必须建立完善的、用于持续监测信贷关系,包括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内部评级,贷款形态、欠息以及法人代表情况等内容的程序,这不仅大大提高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促使银行的信贷管理在系统中得到增强,在动态中求得发展。
2.建议财政部作出规定,拟统一设立以期限为主的贷款科目。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将直接影响信贷资产质量管理。目前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科目都不尽相同,基本上是按行业、企业的性质设置贷款会计科目,而按行业设置贷款科目已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况且现在有的行业也很难区分,只能是大致归类。若实行贷款新的五级分类方法,从管理的角度按贷款期限设置贷款科目较为合理、科学,行业、企业的性质通过二级科目或贷款企业的帐号的编制进行区分。
3.建议财政部修改《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立相应的不良贷款科目。通过日常监管发现工行会计核算体系中没有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帐贷款等不良贷款核算科目,不能直观反映信贷资产质量总额及形态,造成会计与信贷管理部门的信贷统计无法核对,因而无法通过会计报表确认信贷资产质量的真实性。这样既不利于银行自身内控管理,也不利于央行日常监管。建议设立与贷款新的五级分类方法相配套的即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等不良贷款的科目。
4.限制贷款最短期限。《贷款通则》第三章第十一条规定贷款期限最长一般不得超过10年,而对贷款的最短期限未作明确,因而给贷款借新还旧、银行之间调剂头寸留下空间,建议规定贷款的最短期限(15天或一个月)。
5.明确贷款展期条件。《贷款通则》第三章第十二条对贷款展期的担保、期限作了明确规定,但对展望的条件未作出要求。建议在《贷款通则》中,明确展望必须要符合一定条件,如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能按时支付利息;贷款抵押担保有效;属于周转性贷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