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的治疗和护理效果论文_徐小辉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 北京 1013000)

【摘要】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的治疗和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需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病患,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式对组内患者进行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待护理干预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综合护理干预下其治疗效果优越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对综合护理干预方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经微创血肿清除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护理效果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疼、恶心、呕吐、嗜睡、颅内压增高,严重时患者会出现昏迷和呼吸性障碍,脑出血做为高血压疾病引起的最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甚至会因此而死亡。据相关统计,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与季节、患者的性别和情绪波动有着一定的关联[1]。目前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方式主要是以药物治疗,然而当高血压严重时最终导致脑出血后,患者就必须尽快接受手术治疗。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医疗技术的发达,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在我国已相应成熟,通过微创手术即可完成血肿的清除,患者手术创口小、安全系数高,很大程度减少了传统开颅手术的痛苦与危险。由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普遍为中老年患者,无论对手术治疗方式还是术后护理质量都有着极高的需求。为了进一步推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的治疗与护理方法,我院特实施临床实践研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对经微创血肿清除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通过实践对比发现,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在微创血肿清除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起到了显著的效果,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护理对策提供了新的方向,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参与实验的患者均为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入住我院的100例需进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对患者的全面检查,数据显示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2]。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病患。实验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最小为37岁,患者年龄最大为59岁,平均年龄为(51±3.5)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最小为39岁,患者年龄最大为62岁,平均年龄为(55±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患者通过CT定位头部血肿位置,手术定位要绕开脑部重要功能区域和血管繁密区。患者进行手术前先将头发剃光。用龙胆紫画出手术分割线,做好消毒工作,整个手术保持在无菌技术下进行。如有需要可用苯巴比妥镇定患者的情绪,以此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麻醉方式采用局部麻醉,配合医生在手术分割线中将直径2至3mm,长度6至7cm颅内穿刺针深入血肿中心[3],然后拔除针芯,快速抽离淤血。用盐水冲洗血肿位置,将末端和无菌引流袋相连。等引流清澈后再注射10万单位的尿激酶和5ml生理盐水,闭管后继续引流。在引流过程中对患者出现的症状进行对应处理。引流时间不能超过7天,两组患者均采用该方式进行手术。

1.2.2护理方式

对照组对组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即通过宣传教育引导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时,将患者的头自然的偏向另一侧。调整患者床头高度,控制在15至30度左右,具体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病情需要而定,这样有利于降低患者颅内压,避免水肿发生率。为了防止患者跌落床下,需要对患者的床位安加防护栏,保持室内温度,一般以18至22度为宜,病房环境要安静,保持室内空气质量和卫生,每天对病房消毒2次,每次30min,消毒后开窗通风,祛除异味。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组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①对症护理。仔细观察患者的意识情况,患者的意识情况直接反应患者大脑受压情况,如果意识始终处于模糊状态,则说明大脑存在受压,如果患者的意识逐步清晰,则说明病情有所好转。有些患者可能病情会加重,出现脑疝,对此护理人员必须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任何细节变化,时刻做好记录,为了避免患者出现舌后坠窒息现象,随时做好气管切开手术的准备。②管道护理。患者的引流管必须要保持清洁,定时更换辅料。如有渗出,马上更换。合理控制引流管的高度[4],控制好后给予固定,保持引流管的通畅,不要有扭曲和阻塞。患者做检查需要暂时离开床铺时,要关掉引流管,避免积气和逆流。引流管被凝固的血液堵塞时,用冰盐水通开。当患者的颅内高血压症状消退时,可去除引流管,拔管前需关闭24小时后再拔除。③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如果患者语言障碍较为严重,可以用手写板或手语来进行沟通。鼓励安抚患者,排解患者内心负面情绪,让患者建立信心,轻松面对,不要让患者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病情上。根据患者情况,将患者入睡前用棉质绷带将患者与陪护家属的手腕相连,方便患者在午夜清醒时叫醒的陪护人员。④饮食护理。食疗对患者的康复有着很重要的帮助,术后应加强患者营养的补充,如果患者无法自主进食,可采用鼻饲的方式注入食物。在食材的选择上优先蛋白质高、易消化的高膳食纤维食物,饮食量要节制,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进食。

1.3疗效评定

本次疗效评定分为四项内容,分别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当患者经护理干预后,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表现症状全部消失,肌力达到5级标准时为治愈;当患者经护理干预后,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表现症状全部消失,肌力达到5级以下3级以上时为显效;当患者经护理干预后,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表现症状基本消失,肌力达到3级以下,2级以上时为有效;当患者经护理干预后,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表现症状无改善,肌力在2级标准以下时为无效[5]。

1.4评价标准

患者在结束护理干预后,组内负责医护人员会针对患者对各组护理方式的满意度,通过自制问卷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分为三项,分别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患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对问卷内容进行选择,本次问卷调查发放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为100%。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以t检验,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治疗效果情况

实验组患者经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病情好转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组数据均优越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治疗效果对比

4.讨论

高血压疾病在我国很常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高血压脑出血病死率也在不断上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可以看出,中老年人群是高血压脑出血的高发群体,高血压如果久未治疗,就会造成脑内小动脉出现病灶,最终导致脑出血。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病势非常迅速,而且发展迅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的同时给患者带来无尽的痛苦。目前我国针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不断调整,即便在血压不变的基础上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也是不同的,为此,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判定适合患者的血压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近年来对于脑出血的治疗方式微创血肿清除术可为最受认同,得到了广大的推广与应用,但是从患者病情康复为目的的角度来看,除了手术方式的可行并不能作为实现预期效果的依据,术后的护理也至关重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不仅可以进一步保障手术的成功率,对患者的病情的康复和痊愈也是起到很大作用的。 通过本次医院实施的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可以看出,它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增益效果明显要高于常规护理干预方式,不仅患者的治愈率高达100%,患者满意率100%更是证实了该护理方式的可行性,能够满足广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护理的需求,在治疗效果和护理方式满意度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实验组各项数据都优越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对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降低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丽娜.48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3):252-252.

[2]杨金玲,吴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3509-3510.

[3]李梅.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的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1):15-16.

[4]王春霞.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18):466.

[5]王莉,李翠珍,李红等.35例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的观察与护理[J].医药前沿,2012,(20):105-106.

论文作者:徐小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杂志》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

标签:;  ;  ;  ;  ;  ;  ;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的治疗和护理效果论文_徐小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