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就地取材方便、耐久性好、耐火性好、整体性好、可模性好、比钢结构节约钢材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所有建筑中。在施工中,要求工程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图纸和规范施工,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特点,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一、施工阶段钢筋混凝土结构特性
1.1施工工序产品的易损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工序产品的易损性是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前道工序产品作为后道工序产品施工作业的平台和支架,受后续工序施工作业影响,其品质会遭受破坏。
1.2施工工序的复杂性
钢筋混凝上结构施工,通常包括以下工序流程:准备工作―测量与放样、模板架立―钢筋架立―埋件安装―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等。这些工序工作面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给施工质量管理控制带来困难。
1.3施工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时变性
施工荷载都由混凝土时变结构和支撑系统组成的临时承载系统承担,这一临时承载系统的形状和混凝土材料性能与支模层数、施工周期密切相关,其承担施工荷载随施工工序不断变化。由于各工序所需施工设施、材料、施工人员数量差异较大,导致作用于时变结构体系的荷载随施工工序不断变化。
二、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前期准备
根据建筑物的框架结构所使用的材料可将框架分为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框架等。框架结构是指那些以钢筋混凝土浇注成承重梁柱,再用预制的一些轻质板材装配而成的房屋。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延展性,整体施工速度较快,并且建筑质量较好,在住宅建筑中框架结构被广泛采用。在施工前,施工人员应先做好施工准备,(1)要设计一份详细的施工图,并测算好所需要的各项数据,如基础承载力、框架结构的承载力都要明确;(2)做好施工安全准备,搭设好施工现场安全警告标志及安全防护措施;(3)安装好施工所需的照明、梯架、机器等装备。
三、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3.1轴线定位放线及标高确定
施工人员通常会选用经纬仪将建筑工程设计图纸里面建筑物的纵横向轴线网的控制线在地面上划清:随后采用水准仪按照建设地点附近已有建筑及道路的相对标高和拟建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将拟建建筑物室内地平的相对标高确定下来,需符合以下施工要求:在对轴线定位放线及确定标高时,一定要细致准确读数并将其记录下来,放线和标高定下来后,要派质检员及技术负责人进行复测,然后安排现场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核,以免出现误差。
3.2框架柱模板的安装
施工人员需对每个框架柱模相互垂直的方向吊垂线,才能确保柱模本身可处于垂直状态:还要对框架柱网线及横纵两个框架柱网拉通线,促使柱网的纵横轴线和柱边线都可处于准确位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框架柱混凝土的浇筑及振捣
(1)当框架柱超过3米后,施工人员要分两次进行浇筑和振捣:开展第一次浇筑作业时要把串桶伸到柱模里面,振捣必须到达柱底而且有浆出来才算可以,但不允许过振或欠振;
(2)混凝土二次浇筑结束后再进行振捣时,需把振动棒伸到第一层大概10毫米的位置,便于层与层之间交接的牢固性,而且振捣时也不能出现过振及欠振现象;
(3)还要避免振动棒长时间处于柱模里面没有人掌控并还在不间断振动,容易促使局部出现严重离析现象,有时甚至引发胀爆柱模板等安全质量事故;
四、框架梁及楼面板模板的安装
(1)立柱需选用规格为巾48X3.5的钢管或梢径超过100毫米的笔直圆木;
(2)模板和其支撑系统一定要具有充足的承载能力、较强的刚度及稳定性,可承受住浇筑混凝土产生的重量、侧压力和施工荷载;
(3)施工人员在支设立柱时,要确保立柱垂直,其下端需要设置垫板,上端要具备可以自由升降托架;果房间的平面尺寸超过36平方米时,就要按照施工规范设立相应的剪刀撑,确保整个支撑系统的稳定性;
(4)施工人员在对框架梁及楼面板模板进行支设时,需按照施工规范起拱,板缝的拼接一定要保持严密平顺,并用100毫米的宽胶带将其贴缝,才不会出现漏浆现象;
(5)框架梁和楼面板钢筋的绑扎及预埋件和管线埋设,施工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来制作、绑扎或采用机械连接钢筋;预埋件的制作及水暖、电气管线埋设也要按照施工规范进行,特别是在楼面板上面埋设管线时,一定不能将两根以上的管子重叠在一块,如果很难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就要沿着管线的表面铺设一道宽度为30毫米的钢板网带,防止板面有裂缝出现;
(6)梁、板混凝土浇筑及振捣
当梁高大于500mm时,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大于300mm;泵送商品混凝土浇筑梁、板时,布料杆应均匀布料浇筑,严禁集中布料、用振捣棒赶料摊铺的错误做法。由于商品混凝土水灰较大,浇筑后必须采取二次振捣、2~3次抹压;第一次是在浇筑完混凝土、用木杠大致摊平后,用振动棒和平板振捣器分别对梁和板进行振捣,切忌过振、欠振和漏振,振后用大拉板拍平;待表面收水后作第二次振捣,要避免过振、欠振和漏振,振后用大拉板拍平、用铁抹子作第一次抹压;约30分钟后第二次用铁抹子抹压,抹压比第一次力度稍大些;初凝后、终凝前作第三次抹压,抹压力度比第二次再大些,此时若个别部位有细小裂缝,抹后即会闭合。第三次抹压后务必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梁、板表面,模,随拆随用塑料薄膜包裹起来作保湿养护;而框架梁和现浇板则必须根据气温条件按规范规定的强度要求拆除底模,严禁为加快模板周转而提早拆模。以防出现干缩裂缝。框架柱在浇捣后至少十小时后方可拆侧。
(7)后期浇水养护及拆模
框架柱浇捣十个小时后便可以将侧模拆除,且需一边拆除一边采用塑料薄膜将框架柱包裹起来以便对其进行保湿养护;对框架梁及现浇板需按照当地的气温状况来拆除底模,不允许为了加快模板周转过早把底模拆去。
(8)填充墙砌筑技术
砌筑前施工员必须按施工方案向操作工人作技术交底,根据相关规范向操作工人提出具体要求,如砂浆灰缝应控制在8~12mm,砂浆饱满度不少于80%等。填充墙与框架柱、剪力墙交接处必须按规定间距在框架柱、剪力墙上打入膨胀螺栓,然后焊接符合规范要求直径和长度的拉结钢筋并埋设在砌体灰缝中;砌至距框架梁或现浇板板底约200mm处时,应静置至少一周,然后用粘土砖或砌块斜砌至梁(或板)底。
结束语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是最主流的施工方式,其抗震强优点相当明显,以其为技术中心建成的建筑能更好满足现代化建筑要求。尽管这项施工技术在日常管理和实际施工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但只要施工单位加强管理,对施工中存在问题予以重视,就可以保证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勾向海.房地产建筑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2]陈丽艳.浅谈建筑工程中棍架结构构造与设计[J].价值工程,2011.
论文作者:柯柳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框架论文; 钢筋论文; 工序论文; 混凝土论文; 框架结构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标高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