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产前护理策略及效果分析论文_黄雁娥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产科一区 广东惠州 516001)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产前护理策略及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选取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按照统计专业分配原则,在征求患者意愿的基础上随机分成每组各50例的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产前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个体护理措施。比较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针对性个体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升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显著改善患者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为母婴健康生存奠定基础,是一种科学的护理措施,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产前护理;效果;对比;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8-0287-02

作为一种特殊的糖尿病类型,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机理复杂,主要和患者长期受到慢性炎症刺激、新陈代谢和内分泌系统发生紊乱、胰岛素及胰岛B细胞功能受限等情况有关,目前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如果孕妇不注意饮食、运动等,将会引发严重的高危妊娠糖尿病,对其自身和胎儿生命健康都会产生很大的威胁。临床上对于该病症的研究较多,随着医疗护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产前护理模式更加多样化,通过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产前综合个体护理干预,从而大大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概率,从而提高母婴生存质量。本人对所在院开展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前护理策略及护理效果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调研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从这段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共选取100例患者进行调研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50例,年龄21岁至37岁,平均年龄(27.43±4.02)岁,孕周最小的35周、最大的41周,平均孕周(36.43±2.53)周。观察组患者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39岁,平均值为(28.93±3.14)岁。孕周在36周至41周之间,平均孕周(37.35±1.01)周。两组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均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同时排除其他心肺功能不全、精神障碍及认知性疾病。所有患者表示将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和调研,两组患者在基础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 具体护理方法

患者入院后进行全面检查,并对胎心进行动态监护,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实施胰岛素或者降糖药物。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按照护理操作规程和制度要求引导患者按时用药,并密切监视临床生命体征变化。

观察组患者实施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护理内容有: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实施精细化药物指导护理,加强饮食营养护理和运动护理,强化环境卫生护理等。

1.3 观察测评方法

对护理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对发生的母婴并发症进行观察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的文本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引入χ2检验、t检验,统计学差异标准以P<0.05为判断依据。

2.结果

2.1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护理后临床血糖指标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统计测评结果可以得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血糖水平改善程度明显比对照组更佳,血糖控制效果更优,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008)。

2.2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婴并发症发生概率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

通过观察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观察组母婴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χ2=8.00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高龄产妇不断增加,加上受到生活环境、不良饮食与作息、生存压力以及内在因素等影响,妊娠期糖尿病病症发病率越来越高,如果患者体内血糖持续上升,就会引发胰岛功能受限,造成妊娠期代谢紊乱,从而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概率非常高,严重的妊娠期糖尿病还会引发产妇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或者血管病变,从而导致胎盘血液供应不足,影响产妇和胎儿的性命。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身心病痛和负担,提高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功能,进而提高成功分娩的概率。具体护理内容有:

一是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往往心理压力较大,害怕影响胎儿生长发育,所以医护人员要和患者积极沟通,耐心讲解相关病因、危害以及治疗的科学意义,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及时通过心理疏导、案例说法等方式引导患者逐渐减轻抑郁、烦躁情况。

二是加强用药护理,按照医嘱要求为患者定期进行用药指导,密切记录和观察患者血糖变化情况,并根据临床改善情况动态调整用药。

三是做好营养护理。根据患者血糖情况制定科学的营养饮食计划,合理搭配三餐,少食多餐,及时补充钙剂、叶酸等。严格控制每日总热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的摄入,确保产妇餐后血糖控制指标低于7.8 mmol/L。

四是强化运动护理。为患者量身制定运动康复训练计划,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对血糖和体重进行严格控制,确保运动适当,从而降低新生儿不良并发症。

还要加强环境卫生护理,为患者营造舒心的住院环境,定期通风,保证室内温度、湿度等适宜,从而提高住院舒适度。

总之,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患者血糖程度明显改善,母婴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降低,是一种科学有效安全的护理模式,值得在 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肖志芳.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前护理策略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0):225.

[2]摩西·霍德,阿尼尔·卡普尔,大卫·塞克斯,徐赫男.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倡议:诊断、管理与护理实践指南[J].糖尿病天地(临床),2016,10(08):339-352.

[3]温朝阳.妊娠期糖尿病产前护理策略及效果的临床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10):167-168.

论文作者:黄雁娥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  ;  ;  ;  ;  ;  ;  ;  

妊娠期糖尿病产前护理策略及效果分析论文_黄雁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