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智慧来自于动手操作_幼儿心理论文

幼儿的智慧来自于动手操作_幼儿心理论文

幼儿的智慧来源于动手操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论文,智慧论文,操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幼儿园教学的核心目标,不再只是灌输知识,而是培养幼儿的智能。所以运用心理学理论在幼儿园教学中有序列地开发幼儿的智能,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教学艺术。要实现开发智能的目标,首先要从心理学角度认识幼儿智力的起源。幼儿的智能来源于哪里呢?是来源于先天遗传吗?是来源于所认识的客观对象吗?是来源于语言传递吗?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智能既不来源于主体,也不来源于客体,而是来源于“主体与客体的动作”,智能的形成机制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在婴幼儿时期,“主体对客体”的动作,主要体现在幼儿对客体材料的动手操作,即幼儿的智慧来源于动手操作。这一心理学规律的揭示,对幼儿园教学方法的研究是一种深刻启示。

皮亚杰把幼儿的经验分为数理逻辑经验、物理经验和社会经验三大部分。幼儿的数理逻辑观念是怎样获得的呢?皮亚杰不同意数理逻辑知识直接起源于知觉的经验主义解释。他同意知觉在幼儿其它方面的学习作用,但它们对数理逻辑概念的形成则是无能为力的。数理逻辑概念有一系列运算,这些运算并非从所知觉到的事物的特征中直接抽象而来。它最初来源于幼儿对客体材料的具体操作活动,是主体从作用于客体及动作间的相互协作中抽象出来的。幼儿必须通过自己对客体的动作来发展数理逻辑观念。皮亚杰对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过分依赖演示性教学挂图的教法提出批评。他认为,知觉在本质上是不可逆的。幼儿从挂图上进行视觉水平的记忆,不能充分展开可逆性的操作动作,幼儿头脑中无法形成相对应的内化的动作结构,很难真正转化成对数理逻辑观念的理解。

皮亚杰也不同意数理逻辑观念起源于语言传递的观点,他论述道:“包含在数学概念中的关系,靠述说来教是不行的。”幼儿在语言出现之前,就有了一种感知觉运动类型的智慧。比如,婴儿发展了一种拿取毯子上玩具的手段——把毯子拉过来。这种感知动作的智慧中就有对应、次序、包含的逻辑。皮亚杰对聋哑幼儿和盲童的智力发展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聋哑幼儿虽没有语言,思维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但是那种分类、次序逻辑结构与正常幼儿相比,差异并不明显;而天生的盲童受到的损害则比较严重,他们在婴儿期失去了对空间动作进行协调的生理条件,从而严重损害了他们在感知运动阶段上的行为协调,他们在语言上的协调很难补偿这种延迟。著名语言心理学家辛克莱对不守恒的幼儿用语言讲解的方法进行守恒训练的实验表明,语言训练对幼儿守恒概念的形成没有多大的帮助。由此得出,数学关系是不能直接用语言来教的,数理逻辑观念是由不能用语言传达的“精神建筑物”,即只有当幼儿通过自己对客体的操作经验建立了关系后,词语才成为有用的名称或提示。

那么,另一大类的知识经验,即物理经验的获得是不是就可以依赖语言讲述了呢?皮亚杰认为,物理经验也决不是对现象的单纯记录,而是组成一种动作的结构,因为,它总是含有同化于数理逻辑结构中的作用。(例如,物理经验中两个重量的比较,必须先要建立一种关系,从而构成一种逻辑形式。)这就是说在思维层次上的物理经验的获得也仍需要数理逻辑的支持,同样也要依赖幼儿对客体材料的操作。

总之,皮亚杰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智慧起源于对客体的动手操作,起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幼儿的智慧是幼儿的动作结构逐步内化的结果。幼儿对客体材料的操作是他们思维运算结构发展的关键,所以皮亚杰强调幼儿在学习中“操作实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就给幼儿园教学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看”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变,只有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客体材料才是真正科学的教学方法。

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提出了幼儿的智力技能按阶段形成的理论。这种理论观点所依据的就是维果斯基的“内化说”,即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的形成,首先是以外部活动的形成而形成的,只是在以后才成为内部的心理活动。特别是在幼儿期智慧的形成,外部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向头脑内部表象、概念逐步转化的结果。这种转化过程通过五个阶段完成:①活动(动作)的走向阶段;②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③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④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⑤内部言语活动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即物质或物质化的活动阶段,就是指幼儿动手操作为主的学习过程。在“物质”活动中幼儿操作的客体是实物,是认识对象本身。而在“物质化”活动中,幼儿操作的客体不是认识对象本身,而是它们的替代物,例如:模型、标本、图片和学具等可操作的客体材料。这些东西可以模拟出客观事物的某些本质特性和相互关系。这种物质化活动的优点是:既有动作的直观特点,又突破了实物操作中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最易理解,最方便。加里培林认为,只有物质的或物质化的活动形式才是完备的智力活动的源泉。

总之,加里培林的智力形成理论可归纳成三个基本观点:①幼儿头脑中的内化运算来源于外部的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逐步内化的结果;②在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展开后,言语的参与对智力技能的内化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言语活动必须建立在外部的“物质”或“物质化”活动充分展开的基础之上;③幼儿操作的客体最好能够模拟出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的特征。

中央教科所教育科技中心实施的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幼儿园学具教学法实验研究”,把现代心理学科学成果创造性地应用于教学实践。它针对我国幼儿园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研究出用于实验教学的“智能学具组合系列”,研究幼儿园学具教学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智能学具组合系列,以手、眼、脑并用,教、学、玩合一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促进幼儿能力与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

《幼儿园学具教学法》包括十五种基本方法:(1 )培养观察记忆能力的方法;(2)培养概括分类能力的方法;(3)培养思维推理能力的方法;(4)培养数学逻辑观念的方法;(5)培养空间知觉能力的方法;(6)培养脱中心化思维方式的方法;(7)培养想象能力的方法;(8)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9)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方法;(10)培养计算能力的方法;(11)培养创造能力的方法;(12)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13)培养交往合作能力的方法;(14)培养自我评价能力的方法;(15)培养自尊感、成功感的方法。15种基本方法彼此关联,互相渗透。每种基本方法都由30个具体方法设计组成,并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不同年龄特征、构成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具体方法序列。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以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为主线的分科教学法的旧结构,改变了传统教学法中“只见知识,不见能力;只见教法,不见学法”的弊端,改变了传统教学法中“少数孩子做表演,多数孩子做陪读”的弊端,是一种面向全体幼儿,以动手操作活动为基本形态,以培养智能为目标的特殊教学方法体系。其中“智能学具组合系列”包括儿童智力学具、数学智能学具、智能游戏板、智能游戏棒四种学具。学具中包含了丰富的自然常识、社会常识、数学知识,构造新颖、功能独特、变化多端,能演化出两千多种智力题目。学具色彩鲜艳、图象生动、童趣盎然,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幼儿园学具教学的实验中,教师引导幼儿操作智能学具组合系列,彩图积木可以拿出放进、镶嵌排列、配对组合;彩色插棒可以拼插构造,拼摆造型,幼儿人手一套,自由操作,在操作中学知识,在操作中练思维,在操作中长智慧。创设出了手、眼、脑并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活动过程,全面促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一种独创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标签:;  ;  ;  ;  

幼儿的智慧来自于动手操作_幼儿心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