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中小学生家长素质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生家长论文,素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家长学校
问题的提出
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中华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应有的位置,必须在高科技和文化领域处于优势地位。能否做到这一点,要由人才决定,更确切地说,要由人才的素质决定。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这就是我国当前开展21世纪素质教育大讨论的原因所在。
笔者认为,要顺利实施21世纪素质教育,除深化教育改革外,大力提高中小学生家长的素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儿童、少年生活和成长的基本环境。从教育的角度说,家庭是儿童、少年的第一学校,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小到大,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其性格和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儿童、少年好似幼苗,他们需要外力的保护、扶持和爱抚。在其成长过程中,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可以保证他们发展成为体魄健全的、有完整人格的人,成为能为国家繁荣富强及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贡献的新一代;而恶劣环境的影响和错误教育,也可以把他们引入歧途,成为危害家庭和社会的罪人。无数事实证明,儿童、少年不论向哪个方向发展,家庭的影响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位英国教授说:“幸福美满的家庭犹如港湾、沃土,畸形的家庭则犹如染缸和腐蚀剂。”这个比喻已由英国的一项调查所验证:幸福美满家庭的孩子比畸形家庭的孩子的学习成绩平均高出12.6%。在我国,这样的例子也信手可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颁布义务教育法之后,我国教育发展迅速,成绩显著。但在教育中,特别在基础教育阶段出现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的产生除与学校教育自身存在的弊端(如由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的学业负担过重、只重智育而忽视其他各育等)以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影响密切相关外,家庭教育的不力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从中小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透析其与家教的关系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中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学生出走是令人忧虑的第一个问题。近两年来,出走学生的年龄有向低龄发展之势;出走的人数从单枪匹马到结伴而行;出走学生的性别从以男生居多到男女皆有;出走的路线从南下广州、深圳,到北上嵩山少林寺各径不一。
从一些出走学生自述中看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是导致学生出走的一个重要原因。多数出走者是由于不堪重负。学校的课业已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家长还层层加码。在双重重压之下,有的孩子被“逼上梁山”——出走。这其中也包括个别的学习尖子生。除难以承受的学习重压外,迫使孩子出走还有其他种种家庭原因。例如,有的出走者是因为家长的限制过多、过严,甚至不顾孩子的尊严和人格,私自拆看孩子的信件和日记,把孩子置于自己的“全面监视”之下。孩子不堪忍受对其人格和尊严的无视和伤害,于是以离家出走作答。
另一些学生出走,完全是由畸形的家庭造成的。其中不堪忍受家长无休止吵闹者有之;因父母离异受继父(母)虐待者有之;因父母只顾自己的无度娱乐、消遣、通宵达旦打麻将而无学习条件者有之;因父母只顾大把捞钱而使孩子得不到爱抚者亦有之。现在有多少孩子在呼喊:“我想有个安宁温暖的家!”
还有的中学生出走与其过早成熟有关。由于家长的过份溺爱,一些独生子女从小就不停地食用各种带激素性的滋补品、营养液,促使孩子生理早熟,加之社会传播媒介的影响和商品经济的冲击,他们的心理也过早的成熟了,于是出现了一些十四、五岁的孩子无心在学校读书,而是要出去闯一闯、混一混,并要挣大钱,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不难看出,上述列举的中学生出走的种种原因,无一不与家长的错误的教育方法和行为密切相关。
(二)中学生中令人忧虑的另一个问题是早恋现象。由于生理、心理的早熟,初中生早恋现象已较普遍。这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令人吃惊的是,1993年春节期间,武汉市一名15岁少女产下一个男婴。更令人不解的是,在这个少女十月怀胎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竟全然没有察觉,结果造成少女产婴悲剧。这一严酷的事实说明,出现中学生早恋的原因之一,是教育中忽视少年的性成熟提前而性教育滞后,然而家庭教育不力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如家长对孩子要么是不闻不问,要么是粗暴呵斥,使孩子有了心事不愿说,做了错事不敢说,最终酿成恶果。
(三)中小学生弃学经商是令人忧虑的第三个问题。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脑体倒挂”问题日益突出。这引发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目交短浅的家长,认为钱可以代替一切,于是只注重给孩子提供金钱和物质享受,而对孩子的学习却不关心。如有的个体老板很坦然地说:“做买卖能看报看信就行,多念书没用,我没念多少书,不是一样赚钱吗?”甚至有相当数量的家长,竟无视义务教育法的规定,迫使正接受基础教育的孩子帮助自己经商做买卖和干家务。家长这种只看眼前不顾长远的错误导向,促使一些本来就不愿学习,心想“下海”捞钱的中学生(也有小学生)弃学经商。
(四)道德行为滑坡是中小学生中存在的又一突出的问题。现在,缺乏起码的文明礼貌是中小学生中较普遍的现象。最常见的是中小学生乘公共电、汽车抢上、抢下、抢座位,对老者、孕妇和带小孩的人缺少同情和关怀;在车上吸烟、指爹骂娘打闹的现象也不鲜见;中小学生的小烟民、小酒鬼、小牌友、小香客的“队伍”在不断扩大。这些还属于中小学生道德行为滑坡的轻度表现,更为严重的是,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在急剧增加。专家们指出,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国青少年犯罪出现了增长趋势,而且具有低龄化、女性犯罪率上升、疯狂性和残酷性增强和城市化增强等特点。当前,25岁以下青少年犯罪人数占所有犯罪人数的70%左右。其中不少青少年犯罪是由畸形的家庭和畸形的家庭教育直接酿成的。令人惊诧的是,青少年犯罪中,竟出现了外孙女亲手杀死自己的外婆,亲生子杀死自己的双亲等案件。峨眉山市原峨眉二中高二学生彭足伟亲手杀死生身父母和胞弟是典型的畸形家教酿成的悲剧。
仅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就已雄辩地说明,这些问题的产生无一不与家教的误区相关。如前所述,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不论其是不顾孩子的承受能力而一味给增加学习负担也好,这是不顾孩子的尊严和人格对其严加“管制”也好,虽然都是用心良苦,但都已不知不觉陷入了家教误区。至于那些认为棍棒下面出成绩、出人才,孩子成绩达不到规定指标就施以暴力的家长,不只是一般地陷入了家教误区,而是达到了疯狂的程度。这些错误的教育方法是属于畸形家教的一个极端,其后果都是欲速不达。相反,有的迫使孩子出走,有的把孩子推向犯罪的道路,使一幕幕家庭悲剧不断发生。因忍受不了家长压力而亲手杀死自己父母的彭足伟于其关押期间的日记中写下的一段话可谓警世良言。他说:“我对天下父母说最后几句话:父母不但要在生活上、身体健康上关心孩子,而且应该也是最应该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另外,就是要根据自己孩子的能力提适当的要求,不要提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彭足伟是一个杀人犯,同时也是一个畸形家庭教育的牺牲品。他的这段话道出了无数中小学生的心声。
那些只顾自己玩乐或捞钱,而不顾孩子的学业和成长、丧失责任感的家长,或认为能为孩子提供金钱和物质享受就是爱孩子的家长,则是陷入畸形家教的另一个极端——对孩子娇宠放任,最后同样酿成各种恶果。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畸形家教,都是中小学生中产生各种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虽然几年前教育界就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唤,《人民日报》还开展了“今天我们怎样教育孩子”的讨论,《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设有家教专栏或园地,但收效甚微,有的问题还有发展之势。从家教的角度看,问题的症结在于家教的误区。家教之所以走向误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家长的素质决定的。因此,要救孩子,必须先救家长,救家长的根本办法就是提高他们的素质。
普设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
中小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已充分说明,家庭教育的成败,家长的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里所说的素质即指综合素质,它既包括文化素质,又包括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从我国当前中小学生家长群体的情况看,他们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所从事的职业多种多样,居住地点和生活条件差别悬殊。这决定了他们各方面的素质也存在着重大差异。因此,他们对子女的要求与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使我们看得很清楚,那就是在陷入家教误区的家长当中,各个文化层次的都有。这说明,我国中小学生家长群体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因此,要深化教育改革,家庭教育的改革要同步进行。而改革家庭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全面提高中小学生家长的素质,其途径就是普设家长学校。
几年前我国某些地方就已有家长学校问世,其效果也不错。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这种机构还为数甚少。鉴于中小学生家长群体中缺乏家教知识和科学育儿方法者大有人在,致使各种悲剧时有发生。因此,普遍设立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势在必行。
(一)普设家长学校应研究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是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形式和教材。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应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包括儿童心理学、青少年生理学、心理学、家庭教育学、性教育知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青少年的经济教育知识等。实践部分主要通过专题讲座和讨论课进行。可拟如下一些专题:(1)以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家长言行对子女的影响,(2)什么是对孩子的真正的爱?(3)应该怎样教育下一代?(4)家长的责任是什么?(5)合格家长应具有哪些条件?(6)现代条件下子女的消费教育,(7)科学的育儿方法——中外优秀家教典型介绍,(8)中国伦理道德的精粹应不应该继承?(9)家长和子女的关系——父(母)子(女)——师生——朋友,等等。
家长学校的办学形式。办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所谓灵活,就是按家长群体的文化层次由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举办以注重教育艺术与方法的专题讲座;以理论知识与教育方法兼顾但偏重教育方法的培训班;以理论知识与教育方法并重的学习班。所谓多样就是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家长学校既可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举办,又可由大中型企业面向本单位职工举办,还可由社会团体或私人举办,使之网络化。
家长学校教育的教材。配套的教材是办好家长学校的关键一环,也是提高家长素质的实质所在。应由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或国家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牵头,组织一批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优秀中小学教师和科学育儿的家长,投入教材的编写工作,争取尽快编写出版一套适合不同文化层次,从事不同职业的中小学生家长学习需要的家教丛书。
二是家长教育要逐步制度化、法制化。为确保家长的素质能适应当代子女教育的需要,在普设家长学校的前提下,家长教育要形成制度。身为中小学生家长的所有社会成员,都必须接受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家长教育,并把是否按规定接受这种教育作为单位考核职工的一项重要内容(同计划生育一样)。从事个体经营和无业的家长,城镇要在居民委、农村要在村屯的监督下接受家长教育。要真正达到家长教育制度化,需要法律作保证。为此,各省、市、地区,可先制定家长教育的地方性法规,然后,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再制定国家的《家长教育法》,从而实现家长教育的制度化、法制化。
三是家长教育逐步向学科化过渡。在反复实践和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家长教育构建成一门学科,放在中等教育阶段(农村在初中、城市在高中、职高和中专)开设,使未来的父母在婚前就掌握应有的育儿知识和方法,并具有为人父(母)的道德修养和心理准备。经过若干年后,学校中的家长教育学科就可以完全取代家长学校的职能。
(二)利用教育卫星电视作为家长学校的辅助形式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有的地方,诸如少数民族地区、山区、边远地区和穷区,一时还不具备设立家长学校的条件,而这些地区中小学生的家长又正是需要重点提高对象的一部分。因此,在暂不能设立家长学校的情况下,可利用教育卫生电视作为辅助形式,承担起家长教育的任务。这要求在教育卫星电视节目中开辟家长教育专栏,面向上述地区的中小学生家长,将适宜的教育内容为他们播放,提高他们的素质。
(三)设立教师、学生、家长委员会,解决学校和家庭教育“两层皮”现象。定期召开有教师、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会议,共同讨论中小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易发问题以及防治对策,以此激发学生家长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这不仅有益于提高家长的素质,而且可解决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层皮”现象,促进两方面的密切合作,切实做到教师、家长对学生齐抓共管,口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