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湖南邵阳 422800)
摘要:目的 探究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①观察组40例,成功抢救39例,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97.5%,对照组40例,死亡6例,抢救成功率8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抢救时间(40.3±5.1)min、分诊评估时间(0.4±0.3)min、建立静脉通道时间(4.7±1.0)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非常满意22例,满意16例,护理满意度95.0%;对照组非常满意10例,满意10例,护理满意度7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诊科发病率较高的危重病症,该病病死率高、病情严重、进展速度快,这对临床护理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加强急诊护理,能在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1]。为探究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标准:①均与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相吻合[2]。②患者均知情。③经伦理委员会同意。与此同时,排除精神疾病、严重心肾疾病、合并恶性肿瘤等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在54-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3±1.5)岁,观察组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在50-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3±1.7)岁,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传统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抢救患者生命体征、加强与医生配合等方面。
1.2.2观察组 观察组接受急诊护理流程干预,主要包括:①成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小组。科主任担任小组长,并与医生、护理人员共同组成急诊护理小组[3]。加强小组成员的学习力度,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全面提升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抢救等知识的学习力度,全面提升护理人员抢救护理技能。②设计护理表格。小组长带来全体小组成员根据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制定急诊护理表格,并在具体过程中加强完善。全体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评估各项护理措施的有效性。③具体实施:第一,积极开通绿色诊治通道。所有心肌梗死患者必须先进行急救,然后办理挂号、缴费等各项手续。接诊后立即送往抢救室,并及时通知相关医师做好抢救准备工作。第二,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价,主要包括患者的疼痛程度、发病时间、呼吸状况及患者意识等,半分钟内完成,在整个接诊过程中,必须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为接下来的治疗奠定基础;患者进行抢救室后进行吸氧、心电图监护等操作,并协助医生进行早期病情检查,动态监护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病情,收集患者全面的信息资料,并做好静脉通道、导管等护理工作,准备好各项药物及仪器,并加强与各科室之间的联系,为急救护理提供科学依据。第三,适当镇静镇痛处理。因疼痛会增加患者心肌耗氧量,这会加重患者心肌梗死面积。而烦躁、紧张等心理障碍则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故而,护理人员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在遵医嘱的基础上,及时给予镇静镇痛药物治疗。急诊人员到达后,护理人员可对患者进行急救药物治疗,若患者感到疼痛,可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进行镇痛处理。若患者心搏骤停,需及时进行心脏复苏术。
1.3观察指标
1.3.1统计两组抢救成功率
1.3.2统计两组抢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
1.3.3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 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满分100分,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0-79分为满意,低于70分为不满意。共发放10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100份,有效回收率100%[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综合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40例,成功抢救39例,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97.5%,对照组40例,死亡6例,抢救成功率8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抢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比较
观察组抢救时间(40.3±5.1)min、分诊评估时间(0.4±0.3)min、建立静脉通道时间(4.7±1.0)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比较两组病死率
观察组50例,1例死亡,病死率2.0%,对照组50例,6例死亡,病死率12.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抢救工作至关重要,这是在与上帝进行时间上的斗争[5]。传统急诊护理过程中,没有形成统一的护理流程和标准,各项抢救工作忙乱、无序、且容易延误患者抢救时间。而急诊护理流程的干预与实施,积极成立了急诊护理小组,经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学习,全面提升了小组成员的急诊护理技能,护理人员在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能有条不紊的、快速的进行各项抢救工作。全体护理人员相互配合,依据制定好的护理计划,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的赢得抢救时间。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先抢救后交费,为患者赢得了更多的抢救时间。小组长进行全面的护理过程控制,对每位患者进行细致、周到护理,在提高护理人员护理积极性的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6]。通过本文研究证实,观察组抢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为患者赢得救治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金秀,李屏.循证护理在预防冠心病介入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z2):199-200.
[2]陈丽娜,张学萍,姜明慧.综合护理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19):82-83.
[3]吴美玲,许秋嫦.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9):150-150,152.
[4]陈娟.静脉滴注胺碘酮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5):165-166.
[5]杨晶.团队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效果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z2):102-102.
[6]梅晓燕.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3,(25):48-50.
论文作者:刘茉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9
标签:心肌梗死论文; 患者论文; 急诊论文; 时间论文; 对照组论文; 成功率论文; 统计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