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结构与分析&以北京市为例_社工论文

专业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结构与分析——以北京市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市论文,为例论文,社会工作者论文,结构论文,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204(2014)06-0015-06

       专业社会工作者是国家人才队伍中的新兴群体,近些年受到广泛关注,各级政府也投入了极大的支持,但较之其他队伍的蓬勃发展,这一群体的成长性和忠诚度都在经受着不同程度的考验。高离职、低效率、少工资、缺规划的现状无疑给这个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专业社工的职业认同问题浮出水面。

       一、研究回顾

       (一)职业认同(Vocational Identity)的界定

       职业认同是由自我同一性(Ego Identity)发展而来的一个概念。Erikson首先界定“同一性”的定义,认为个体在青少年时期将会存在生理、心理等巨大变化,因此,应建立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任务。[1]国内外学者基于Erikson的自我同一性展开了对职业认同的研究,但是对这一概念存在不同的界定。Meijers提出的观点更偏重“过程”,认为职业认同是在心理发展过程中逐渐构建和成熟的。[2]部分学者更加偏重“结果”,Samuel和Stephens提出职业认同是对形成在自我生活经验中的矛盾价值、态度等的总体理解[3];Fugate等人认为职业认同是为不同职业的经历和愿望提供的较为清晰的解释。[4]

       中国国内学者也对职业认同的界定进行了探究,如魏淑华认为职业认同是个体的职业社会化的结果[5];安秋玲认为职业认同是基于职业特征,从投身的工作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将自身的职业与自我身份定位挂钩[6]39—40;乜琪认为职业认同的本质是职业社会化的过程和结果[7]。

       国内外学者对职业认同概念的界定存在一定差异,但其共同点是基于个体对职业的评价、喜爱和体验。此研究认为职业认同是个体对所从事工作的正向评价以及由此带来的积极体验。

       (二)职业认同结构的探讨

       学者们对职业认同的测量展开深入研究,通过不同维度结构,解释职业认同的内在构思。国内外学者对职业认同结构的研究如表1所示。

      

       虽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职业认同结构的研究并不少见,但研究对象多集中在教师、护士等职业,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并没有形成成熟的量表,且中国国内的研究结构较多为探索性因素分析,很少利用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更为严谨的方法探寻职业认同的结构模型。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特点,此研究最终选定了4个高频率维度,即职业价值、职业情感、职业技能和职业期望,构建了专业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四维模型。参考Meyer和魏淑华的量表设计了包含12个题项的调查问卷,并选取样本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二、研究设计与样本分布

       (一)研究设计

       研究分为量化分析和深度访谈两部分:首先,运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对专业社工的职业认同结构进行验证,并评价其拟合程度。其次,为了更好认知和评估专业社工的职业认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社工进行深度访谈,并结合四维结构展开探讨。最后,提出相应的制度和政策建议。

       (二)样本选择与分布

       社会工作者包括3种类型,即普通社会工作者、实际社会工作者和专业社会工作者。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颁布的社会工作者的国家职业标准,笔者所探讨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指接受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训练,在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指导下,从事专业的社会工作,有专业知识、专业技巧和伦理要求并从其本职工作中获取相应的工作报酬的社会工作者。[16]这一概念的界定把专业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以及民政系统、共青团组织、工会、妇联等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区分开来。

       研究样本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验证性分析的样本,来源于北京市59家社工机构。共发放问卷153份,回收问卷145份,问卷回收率为94.77%,其中有效问卷139份,问卷有效率为95.86%。其中,男性占28.8%,女性71.2%;年龄基本集中在25~40岁,84%的被调查者从事社工工作2年左右。第二部分是深度访谈的样本,在兼顾工作类别和岗位差异的基础上,选取了12位具有代表性的专业社工进行访谈,年龄在24~40岁之间,从事社工工作2~5年。

       三、研究结果

       (一)职业认同结构的验证

       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题项所在维度结构的载荷及模型整体的拟合程度,专业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专业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四维模型路径图(N=139)

       模型评估除了要考察协方差结构指

/df,还要考察理论合理性指标CFI,NFI,NNFI,IFI和RMSEA。前4个指数的值在0.8以上,表示拟合程度较好,可以接受。RMSEA的值在0.08以下被认为拟合程度较好。专业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结构拟合指标如表2所示,从中可见,此研究的各个拟合指数均达到统计检验要求,具有较好的拟合程度,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四维结构得到验证,可以作为工具评估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程度。

      

       (二)问卷信度检验

       此研究通过SPSS20.0的信度检验,得出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量表的总体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98,Guttman Split-Half Coefficient系数为0.775,信度检验符合要求。

       四、专业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访谈与探讨

       根据四维结构的研究对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进行了深度访谈,通过对访谈者直接表达的分层剖析,诠释这一群体职业认同的不同表现。之所以没有选择单纯量化的方式,而配合以深度访谈,是因为任何的抽样都不能涵盖整体,单纯的说职业认同高或低并不具有实际意义,而对被访者想法的分类和归纳,可以更为直观和清晰地反映这一群体职业认同的表征。

       (一)职业价值

       社会工作的职业价值观是“助人自助”,只有自我价值观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相符,专业社工才能更好地投身于工作中。在回答“您选择社工职业的原因”一题时,选择“为了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的社工占67.7%,说明专业社工渴望通过工作实现自身价值。深度访谈的个案中,有的是放弃好的工作机会投身社工行业,有的是通过多年工作对社工产生了浓厚的感情,有的是想通过自己的工作多积善事,保佑家人,这些也都体现了职业价值观对职业认同的重要性。

       1.“助人自助”的价值契合

       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理念是“助人自助”,从事这一行业的社工内心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价值观表现,愿意倾注自己的力量帮助社会上的困难群体,实现自身的价值。

       说实话,本科选择专业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地区和学校的因素,对社工专业不是非常的熟悉。但是,经过本科四年的学习,加深了我对社工专业的热情和理解,尤其是社会工作本身的理念就是以“助人自助”为宗旨,帮助社会上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体现出它是一个非常有社会价值的专业。在考研的时候,出于对专业的热情以及学科的延续性,依旧选择了社会工作这个专业。希望能从中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理念,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会工作的实践中去。(Z先生)

       我感觉自己的一些观念和这个职业挺相符的,我想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一些人,也想为社会做点贡献,所以说我觉着现在的工作挺符合我的。(C先生)

       2.积德行善的价值归属

       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多是帮助弱势群体,部分从业者希望通过这样的工作帮助别人,从而使家人和自己也能得到相应的保佑,利己利他。

       我做这样的工作,是有种信念的,觉得自己做点好事,积德行善,能够为自己的后代多攒些福报!现在的社会中,充斥着乱七八糟的不好的东西,负面的东西,这也使得我们不得不面临许多负能量。我觉得需要更多的人来做些好的事情。这也是我的价值观所在。(N女士)

       老公是家里的顶梁柱,我自己挣得不多,家里全指望他支撑整个家庭的支出。所以我特别注意老公的身体健康,后来自己到事务所工作后觉得这样的工作真好,能帮助别人,我想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和家人也一定能平平安安,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X女士)

       (二)职业情感

       天才的本质就是对事业、对工作过程的热爱,对职业的热爱是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一个人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所从事的工作,通常能够在工作中发挥最大的潜力。当被问到“抉择工作的原因”时,有68.3%的被调查者的选择是“能够让我感到身心愉悦并富有热情的工作”。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能够拥有发自内心的主观体验和情绪表现,他们热情投入到社工事业中,获了情感的满足和助人的快乐。

       1.自我情感的职业承载

       人们常说留住一名员工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爱上这份职业和这份工作。访谈中的C先生和X女士正是出于对社会工作这份职业的强烈情感归属,他们才会不管在其他行业做了多久,做的多好,最终都为社工工作停驻了脚步。

       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网的公益频道,之后我自愿去了**基金会工作。当时**基金会也没什么编制,我在那里的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都不如在**网的时候好。但我很开心的,是因为我是走进了一个真正做公益的单位,我是一直都想做社工这方面的事情,虽说我大学读的不是有关这方面的专业,但我在大学的时候对社会工作就很有兴趣,对公益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可以说是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儿。(C先生)

       我从事这个行业也有4年了,从外行到内行,我觉得从价值观理念上也一步一步不一样了。社会价值是众人治众,比如大学生救助的项目,我们会对救助过的大学生进行跟踪,现在有些人在企业当上了领导的地位,或者已经有了一个美满的家庭,这对于我们都是最大的欣慰。社工的职业就是“助人自助”,我们从中也获得了快乐,在这里工作的每一份子都把这份工作当成了一种幸福。(X女士)

       2.职业积累的情感培养

       后天的环境和熏陶对于专业社工的职业认同是至关重要的,目前的认同缺失也是因为当前的大环境对社工们没有给以足够的尊重和肯定。通过职业积累的情感培养,更多的人关注社工,了解社工,进而爱上社工。

       2009年我们和壹基金做了一个陇南地震灾区安居的志愿者公益活动,当时那里受灾很严重,我们去了受灾地,出了200万的研究资助的费用,同时我们选择了117个特别困难的住户,把他们受灾的情况分成了A,B,C三级,我们制作了数据库,向社会征集。这个项目前前后后执行了2年,效果很好。如今做了将近5年的社工工作了,不知不觉中已经爱上这个职业了。(F女士)

       我对投身社会公益和服务社会的热情都是在学习了社工专业之后才产生的。而且,在本科学习的阶段,我把更多的时间都放在了校外活动中,希望把学到的价值理念,用在真正的社会实践中,去深入地体会专业社会工作者应该是怎样的,应该去做些什么。(Z先生)

       (三)职业技能

       任何工作的成功都离不开专业素质与能力,社会工作亦如是。虽然在访谈中,谈及最多的关键词是责任心、热情、乐观主义等,但被问到“社工流失的主要原因”时,80.5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机构提供培训有限,不能较好地培养工作技能”。由此可见,居高不下的专业社工离职率,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该群体的职业培训和成长诉求没有得到回应,而专业社工在职业技能培养上的强烈诉求也对今后社会工作的长远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通用技能的拓展应用

       专业社工通常需要频繁地与人沟通和协调,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找出解决对策,具备一定的通用技能在这一职业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胜任能力,我认为首先是品德还有意愿,对于人力素质,是踏实稳重,持续学习的能力也比较重要。(X女士)

       第一,要有责任感,这很重要。第二,要对这个行业有热情,愿意从事社工工作。第三,还必须要有专业技能,我觉得这三点是很必要的,这样才有能力有素质胜任这份工作。(C先生)

       我觉得平时工作内容都差不多,就需要有非常认真的态度,我觉得态度可能比掌握的知识技能更重要一些,然后就是做事时要非常仔细,富有责任感。就比如,我们在录入学校信息和复核时,要很认真,因为我们会涉及很多学生的信息,录入的时候就需要非常细心,千万不能出错,要反复的检查。所以我觉得细心和责任感特别重要。(W女士)

       2.专业技能的加强巩固

       通用技能的提高是任何职业都不可或缺的,熟能生巧的专业技能的培养也可以帮助个体确定职业方向,奠定职业地位。

       我个人觉得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能力,这是你工作的保障,也是区分工作好坏的重要因素,同一个工作不同的效果,这个和专业能力是分不开的。另外,从我个人的角度,认为资源运作的能力也很重要,不然很多事情没法展开或者覆盖的范围较窄,难以深度化。(Y女士)

       (四)职业期望

       职业期望是对某项工作的态度倾向,并希望在职业上到达一定高度。专业社工也同样需要较好的晋升空间,对行业发展有所期待。在回答“社工流失的主要原因”这一多选题时,66.2%的社工选择“晋升空间有限,不能满足个人的职业发展”。

       1.自我激励的职业突破

       善于自我激励,内心怀揣希望,渴望寻求突破,都是职业期望的表达方式,也是工作热情的来源。

       我对未来公益基金会的长期发展还是很看好的,之前我也说了,我很喜欢这个行业,而且这么多年了,我对它也很有感情,现在我给自己的工作热情打3~4分吧,也希望未来能够得到更大的收获。(C先生)

       2.行业发展的稳固提升

       行业的发展对从业者的影响毋庸置疑,倘若社工事业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关注,让专业社工对行业发展充满期望,就会有更多的人投身这一领域。

       目前来说,我对现在的职业是比较满意的。当然,现在社工的发展还不够,希望未来这个行业能更好的发展,使我有更大的信心继续干下去。现在我们单位在培训、未来发展方面的支持在我们同行里还是不错的,将来我们组织可能会成立一个专门的研究院,以后我更大的精力会花在研究,还有国际交流这方面。(F女士)

       我觉得社工行业会越来越好,现在网上都充斥着各种负面信息,需要更多的人来做这项工作,传递善和美的能量。发达国家对社会工作比较重视,这方面发展得比较好,咱们还属于发展阶段,社会在发展,政府不能够做所有的事情,就需要社会组织来替他做些事情,就相当于社会的润滑剂,使社会更趋向和谐。(N女士)

       五、讨论和建议

       自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决策部署以来,这一职业群体日益壮大。社工队伍在提供专业服务、解决群众困难、缓解社会矛盾的过程中,也让人们看到了社会工作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同时,人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设工作的基础还比较薄弱,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也不太完善,社会大众对社工的认识也有待提高。更为重要的是,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和职业认同对这一群体的长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研究结合政府相关政策,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强化社工人才职业认同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职业价值

       民政部下发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强调要加大对社工的宣传力度,这对提升社工群体的职业价值有促进作用。[17]第一,需要运用多种方式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宣传,鼓励社会工作者以身作则,将实际工作情况反馈给受众群体,增进与民众的沟通。第二,新闻媒体需要加大对社工日常工作和优秀事件的报道力度,通过积极宣传,使社会大众通过正式渠道了解社工,提高社会认知度。第三,社工事务所等专业机构也可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开展活动,创建社会工作服务品牌,提升职业价值,稳定社工队伍。

       (二)定期互动交流,增进职业情感

       提升专业社工的职业认同,较为快捷有效的方式之一是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调查和访谈均表明,同事之间的相互支持、理解与帮助对社工人才尤为重要,因为社工的很多工作都需要彼此的配合方能顺利开展。机构可定期组织社工的互动交流活动,分享工作中的成长与沮丧,有效的沟通平台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工工作的压力,提升社工的职业认同度。机构应着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作风建设,促使从业者践行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培养扎根基层、注重实践、务实进取、甘于奉献、诚信友爱的良好作风,增进职业情感,促进社工个体和群体的正向发展。

       (三)加强专业训练,积累职业技能

       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和民政部等18个部门和组织2011年11月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规划,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18]机构需要定期对社工进行专业培训和岗位培训,确保其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注重加强社会工作学科的专业体系建设,高校应将社工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鼓励教师在社工机构中担任职务,参与到社工实务中,并将最新的社工理念和实践带到课堂中,一方面可为学生讲解社工机构的真实案例,另一方面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专业实习。学校可以联合专业社工机构建设学生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假期实习的机会,帮助学生体验社工实务,积累职业技能。

       (四)明晰使命愿景,满足职业期望

       中国社工事业仍在发展阶段,需要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人才制度体系,做到机构与社工共同成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孙建立2011年指出:“要综合考虑实际需求情况,参照国际标准,按照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研究建立各类单位性质内社会工作岗位的设置范围、数量结构、配备比例、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等,建立健全各类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与设置的政策措施和标准体系。”[18]在逐步完善社会工作人才政策的同时,机构领导需要定期与专业社工沟通工作经验与感想,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满足其职业长期发展的期望。社工机构应严格选拔和配备督导,为专业社工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支持,以促进专业社工队伍积极健康长足的发展。

       收稿日期:2014-08-22

标签:;  ;  ;  ;  ;  

职业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结构与分析&以北京市为例_社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