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中的给排水设计,对于促进城市的发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其设计是否合理以及完善直接关系着城市的经济建设和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针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的城市水污染严重问题,本文以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为主要线索进行分析探讨,并提供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市政排水;排水工程设计;问题探讨
相关的设计施工人员,在实践工作中,要不断的对要不断的对设计施工方法措施进行改进加以完善,大胆的采用新方法新技术,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供基础性的保障。市政的排水设计不仅是排水工程自身的需要,而且有利于城市面向未来,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基础和保障,还对人民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1市政排水设计的主要内容
市政排水设计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在2002年,我国正式颁布了市政排水工程的规划规范,该项规范的实施,成为了我国市政排水设计的重要依据和执行标准,给我国市政排水设计指明了道路,它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要确定市政排水的范围,根据人口、范围、用水的定额预测排水量,其次确定排水体制、建设规模和建造位置,对排水系统的排水体系进行布局和设计;最后确定排水后污水处理的流向及程度;确定排水枢纽的方位,建造用地和规模范围。市政排水设计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是我们在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程设计,它的根本任务就是:处理和解决生活中的污水、工业废水和自然降水能够及时排放;对收集的污水集中的进行消毒、循环利用、处理和排放。排水设计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城市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前提条件,不断的为社会发展创造社会和经济价值。
2市政排水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
2.1水量预测技术落后
目前,城市确定所在地区的人均综合用水指标和人均综合生活用水指标,通过用各种性质的用水指标作参考,运用历史综合用水数据外推得到,这种预测方法相对非常落后,可靠性不高,主要原因就在于水量预测过高。
2.2 排水设计规划混乱
现阶段市政给排水设计缺乏科学性,设计不能因地制宜,缺乏功能多样化和设计的多目标化。设计管道走向杂乱,缺乏实地勘察;部分次干路、支路辐射的管道埋深较大,无法接入主干道敷设的管道;个别路段的雨水管直接排入外河等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凸现了出来。由于缺乏系统的整体设计,市政给排水出现的这些矛盾已严重威胁到城市的水系统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3随意更改规划和设计施工
在城市排水工程的总体规划中,排水的出口位置都是根据城市的地形、水体以及管网系统的布置等分析确定的,如果在施工阶段,随意地改动,那么就会给城市的排水设计带来一定的影响。
2.4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设计图纸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施工图说明有误以及施工图深度不够。施工图说明有误主要是因为有些人员仍然引用旧的规范或者标准图不是现行的版本。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一般的设计人员都有自己的习惯,有些人员为了提高其设计的效率,对规范或者标准图中出现的修订未及时进行相应的变动,仍然引用自己以前熟悉的版本;有的是因为对标准化说明基本不做变动,缺乏针对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
3.1管道布置和埋深
在现代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管道的布置和埋深问题,其中管道布置主要从污水管道的定线问题出发(依次从主干管、干管、支管来开展工作)。在定线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利用地形,让管有合理的走向,并能有效地排出污水。为了满足管道中雨水流速不超过管道所能承受的压力,还要对于水管的最大纵坡增强控制。然而对管道埋深的问题主要从两方面来来阐述:一方面是最大允许埋深。对于干燥的土壤,管道最大的埋深不超过6~7m;对于湿润的土地来说,管道最大埋深不超过3~4m;另一方面是管道的最小埋深。在安置过程中,其应该等于管直径加上管道上面的最小盖土深度。对于马路下面的管道来说,管顶的最小盖土深度一般在0.7m以上;如果在天气比较寒冷的地区,应该根据防冻的需求来确定盖土的深度。
3.2排水管材的选择
国内常规设计中,一般都采用钢筋混凝土管道,由于钢筋混凝土管的自身质量大,管壁厚,沟槽开挖宽度也较大,增大了施工工程量,但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工技术的发展,新型管材的生产技术越来越成熟,强度能满足设计要求,价格也趋于合理。如塑料管,其内壁光滑,粗糙系数小,过水能力比同等管径的混凝土管大,在同等条件下可以减小埋深或减小一级管径,施工也相对便利。因此在城市排水设计中,应大力推广新型管材。
3.3雨水系统规划设计
雨水系统设计应与城市防洪排涝和城市竖向规划相结合,特别是地处平原、盆地的城区,这三者有机配合显得更为重要。例如市区内河设计标准采用五年一遇不漫溢(水利标准,相当于城建一年一遇标准),而相应道路排水重现期,两者洪峰相遇是经常性的,雨水管道出口经常是压力出流。因此雨水系统设计要进行必要的压力流校核,同时与竖向标高相协调,避免在重现期P=1情况下,雨水溢水路面造成城市内涝,给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3.4合流制与分流制讨论
一般而言,在新城区采用分流制,旧城区采用截流式合流制。但鉴于我国目前排水系统的实际情况,真正意义上的分流制在实践中很难做到。雨污系统中有一根接错,两个系统就相通,可能就是合流制。根据某污水厂厂外管网工程实践证明,完全分流制必须从化粪池出口分流开始,并且采用专业监督和专业队伍施工。同时初期雨水污染也比较严重,截流式合流制有利于初期雨水的截流,因此中小城市建议以截流式合流制为宜。
3.5污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市政给排水的污水系统时,可以吸取其他城市的设计经验。目前,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比较常见的污水消耗方式为集中管理,在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内,规划出污水处理点,通过管道将污水引流到集中处理污水的地点,利用高效率的消耗方式,快速处理污水。例如:某城市针对市政给排水污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提出改进方式,以此来提高污水消耗的水平,仍然采用集中处理的思想,将原有单一的处理点,改为多个处理点,通过管道连接所有的处理点,形成以局部地区为主的污水系统,减少污水达到处理点的距离,由此可以减少污水输送过程中的突发情况,既可以提高该城市污水处理的效率,又可以体现污水系统规划设计的效益,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
3.6给排水的防洪安排
防洪是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关键目标,解决多雨季节的洪涝灾害。以某城市在建市政给排水为例,分析防洪方面的规划设计。该城市存在双重洪涝隐患,即:外洪、内洪。内洪可以通过蓄水解决,适当时进行排水,难度比较高的是外洪防护。该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要配合外洪防护的体系,该城市一旦遇到外洪隐患,通过市政给排水工程,一方面进行预防、控制的作用,另一方面执行分洪泄流,有效疏导了洪水,因为该城市已经建成了防洪大坝,所以降低市政给排水防洪设计的压力,防洪部分只需要满足泄洪、疏导的标准即可,无需再重新规划数值参数,该城市更加注重市政给排水的配合力度,体现规划设计的分配能力。
4结语
市政给排水工程需通过规划设计的方式,规范工程建设的标准,而且设计规划是市政给排水的重要部分,为施工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体现规划设计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的效益价值。绿色环保节能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从全局和系统的角度加上创新的思维,运用创新技术来优化设计现代城市市政工程给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等市政公用设施,这应该是每位市政给排水工作者努力实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丹;刘晓.浅谈市政建设中给排水施工技术[J].工程科技,2012,(05).
[2]奚茜,杨波.探讨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技术[J].中国科技纵横,2011(01)
[3]吴应。如何实现市政建设给排水节能节水[J],价值工程.2010.18
论文作者:胡海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市政论文; 给排水论文; 城市论文; 污水论文; 管道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系统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