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人民医院,748200
【摘要】目的:评价分析腹腔镜手术在普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普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观察组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种手术方法的美容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微创型和住院时间。结果:根据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美容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微创型和住院时间的效果远远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普外科疾病治疗的应用中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其微创性和美容效果深受广大患者的认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普外科;治疗;应用
近些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外科手术的发展逐渐走向了微创化趋势,由于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特点,容易被许多患者接受,从而减轻了传统开腹手术造成的巨大伤口给患者带来的心理负担,同时具有并发症少,手术安全性高,术后恢复时间短等特点[1]。临床上,微创疗法理念已深入人心,而基于腹腔镜的微创手术在普外科中应用极为广泛,尤以胆囊切除术对腹腔镜的依赖,使得腹腔镜技术的治疗价值被越来越多的开发。本文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普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普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观察组男15例,女21例,年龄17~66岁,平均年龄45.3岁,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男17例,女19例,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43.2岁,应用开腹手术治疗。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所患疾病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观察组手术步骤:?术前进行常规的准备,如灌肠、备皮、留置导尿管等,在给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核对手术用药和患者的相关信息,术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并静脉输注输抗生素,预防感染[2]。?确认无误后将患者进入手术室,进行全身麻醉。?谨慎、小心的插入套管鞘,避免插入套管鞘的时候对腹内器官造成损伤,然后建立气腹,患者的腹内压要保证处于基线上方约14mmHg处[3]。?将腹腔镜连接到计算机显示屏上,操作人员可以先观察整个腹内脏器的状态,同时避开腹壁内的血管,在腹壁上建立切口,以便于操作器械进入腹腔内进行操作。然后进行手术操作。
1.2.2对照组手术步骤?: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与观察组的术前准备工作相同。?对根据患者所患疾病选择手术体位和手术切口,然后进行常规手术。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所有研究所得的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对比,当P<0.05表示数据资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对比
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以上两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都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切口的情况十分满意,而对照组患者的心理负担较重。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 腹腔镜在普外科疾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普外科患者采取腹腔镜技术进行手术治疗应严格把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外科疾病的适应证:经结合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相关检查等无创检查可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的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全麻手术,严重腹胀,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怀疑有腹膜后脏器损伤,估计在腹腔镜下完成困难程度较大者应列为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同时注意应适时把握中转开腹手术时机,当局部解剖变异,粘连致密,操作困难,腹腔污染严重,并发大出血等情况出现,应不失时机的选择开腹手术[4],避免盲目追求微创,导致延误病情,增加手术风险。同时操作过程中应细致全面的探查,严格遵守探查程序,一般应先探查全腹腔,有脓苔附着,或积液最多,或大网膜粘连聚集处多为病变位置,之后再仔细探查局部,根据局部病变情况,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3.2 腹腔镜在普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局限性
虽然腹腔镜技术有着诸多优势,但是其在普外科疾病的应用中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非所有的疾病都适用。由于腹腔镜手术是在密闭空间内进行的,不能像传统手术方式一样将术野直接暴露出来,所以常常会损伤脏器或组织,在器械进入及在腹腔内操作的时候也容易损伤患者的脏器和血管等,引起出血;也会出现有些腹腔镜器械落入腹腔造成意外创伤;腹腔镜手术也会出现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皮下气肿、张力性气腹、气体栓塞、血管或内脏损伤等[5]。所以,手术开始前仔细检查器械,认真准备;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时候医生要保持高度警惕,小心谨慎;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该认真按照护理要求进行操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腹腔镜手术过程中,不能用手触摸,缺乏探查病变部位所需要的手感;另外对于腹膜间位及后位的病变或损伤,探查及操作均很困难;还有对于病情非常危重,尤其是脏器破裂大出血的患者,传统开腹手术能更快速的抢救患者的生命,更具优势。有学者认为,腹腔镜在腹部疾病诊断方面并不能完全代替其他的诊断方法,应结合临床体征、生化检查及影像学等诊断技术,提高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的准确度。
3.3腹腔镜在普外科疾病治疗中的意义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帮助解决了目前临床传统的手术的弊端,降低患者手术承受的痛苦,减小切口面积,缝合后留下的小伤口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预后的心理负担,同时缩短住院时间等。避免了对患者集体的肌肉及神经系统损伤,也降低了手术室周围脏器暴露在空气的时间过长引起的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明显小于传统开腹手术,本组资料中腹腔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6%,而开腹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腹腔镜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是在患者的生理性瘢痕―脐上切开,将腹腔镜深入腹腔内,通过腹腔镜的放大技术可以将腹腔内的器官形态放大,方便术者对手术环境及病变器官的观察。在观察患者腹腔内的情况后,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几个位置做手术切口。虽然腹腔镜切口损伤小,手术时间短,但是,由于手术医生是经过显示屏幕上的影响进行操作,所以进行腹腔镜手术的医生要具有丰富的手术经验,或者有经验丰富的医生在旁辅助,以便应对突发情况[6]。由于腹腔镜手术的创伤小,患者所承受的痛苦小,其术后并发症少,所以在普外科被广泛使用。
总之,腹腔镜在普外科疾病的应用中有着重要意义,可一定程度上避免开腹手术,治疗优势明显,代表了当前普外科疾病诊治的主流技术,建议临床对该技术作进一步研究,以扩大腹腔镜微创术的应用领域。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患者能早期下床活动,胃肠道功能恢复早,降低了术后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同时肠粘连、胃瘫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有所降低。 同时腹腔镜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金龙,冯金发,杨勇等.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6):35-37.
[2]陈伟.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3,4(22):52,60.
[3]李世光.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腹腔镜切除术65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13):205-205.
[4]傅卫,修典荣,陈仲强等.腹腔镜微创手术对普外科平均住院日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院,2012,12(10):1-5.
[5]韦仕毅,韦承生.腹腔镜在普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J].社区医学杂志,2014,11(13):ll-16.
[6]刘付宝,黄伟,耿小平等.腹腔镜普外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J].肝胆外科杂志,2013,18(6):470-472.
论文作者:石耀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3
标签:手术论文; 腹腔镜论文; 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普外科论文; 疾病论文; 术后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