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中的“神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神话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随着会计地位的提高,有关它的“神话”越来越多。揭开会计中的某些“神话”,如会计主体的界限是清晰的,利润视同财富,财务报表定式是稳定的,复式薄记系统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是一座丰碑,对会计准则权威性的迷信,会计信息的效益远大于成本,等等,对会计的发展和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入是会有帮助的。
关键词:会计主体 利润 财务报表 复式簿记系统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 会计准则 会计信息
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伴随着会计地位的提高,有关它的“神话”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揭开会计中的某些“神话”,让它们暴暴光,对会计的发展和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入相信是会有帮助的。
一、会计主体的界限
主体概念的形成以及会计主体在现代会计中作为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假设而广泛使用,的确迎合了公司业主和公司高层管理者的需要,也满足了现代公司立法的要求,更使会计的生存和发展有了独立的空间。人们由此就认为会计主体能够保护业主在该主体的投资和经营业绩不被管理者侵蚀,在其他主体的投资及家财不受连带影响,政府和其它方面应从该主体得到的利益也可得到保障。因为会计主体划清了主体与其它所有方面(包括业主、管理者、政府等)的界限,其结果将会是各得其所。
事实上,会计主体的界限常常是被打破的。首先是公司高层管理者利用其特殊身份,常有伸手过长的情形发生。这种情形,国外存在,国内特别是国有企业更加普遍。在自由市场经济国家,近年来社会对公司高层管理者薪酬的大幅增加,以及享有诸多的其他益处(如免税、津贴、假期)提出了尖锐批评,对频频发生的涉及高层管理者渎职而导致公司或机构严重亏损,甚至宣告破产的事件表示难以理解。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更难体会会计主体的深刻涵义,不少人分不清什么是国家的?什么是企业的?什么才是自己的?在这些厂长经理的支配下,会计人员几乎分不清厂长经理与企业的界限,也分不清厂长经理与国家的界限,统统称为“老板”。
打破会计主体的界限对公司的业主来说,可能是受害者,也可能是受益者。因此,他们经常尝试跨越这条界限,以便取得更大的利益。例如,亚洲企业林林总总,绝大多数带有浓厚的家族色彩。在这些企业中,虽然吸纳了不少“外人”,但外人很难问津高层决策,只属一般的“技术幕僚”。为什么?因为业主不想与会计主体离得太开,也不想外人更多地、更深入地了解他们与会计主体关系的内幕。
公司高层管理者和业主越过会计主体的界限,践踏法律、破坏社会公平,对政府当然有不利的影响。但是,政府机关插手公司事务、伸手要钱、乱摊派,甚至要公司服从某一政府机关和政界人士意志的事例并不少见。国外有许多所谓“金钱政治”,我国则长期政企不分。会计主体与政府机关的界限也是那么不清不楚。
既然会计主体的界限有时是不分明的,为了确保法律的尊严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会计界就应当勇敢地面对并承认事实,要研究维护会计主体“纯洁性”的方法。
二、利润与财富观的变化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几百年中,利润曾经大为风光。这一时期,利润一直被视为财富的同义词。利润增加,财富就多了;发生亏损,财富就少了。利润不仅成为业主和管理者追求的首要目标,也为会计的发展带来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因为会计能够计算利润,他们可以告知业主和管理者公司赚了多少钱,而别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在过去的一段时期,会计受到较多的重视,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与人们的这种利润财富观不无关系。
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是利润究竟是不是一种行将过时的财富观。如果不是,会计还将受到种种恩惠;如果是,会计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因为,会计计算出来的利润不是业主和管理者感兴趣的。其结果将是,业主和管理者要求改变会计,要不然将会抛弃会计而“移情别恋”。
什么是财富(fortune)?英文辞典原来的一般解释是财产、大笔金钱(wealth,a great amount of money)。由于新兴产业和许多跨国公司对营业额、市场占有率、竞争力的追求,最近在评价新兴产业和跨国公司及其决策行为时常常用“影响力”(power of influence)一词。一个决策行为,现在可能有丰厚的利润,但如果缺乏较长远的竞争力,公司一样会很快败下阵来:一个决策行为,如果讲求的是竞争力,即使现在亏损或微利,公司照样能发展下去。并且,随着竞争力的增强,发展潜力会越来越大,影响力也会增强。
对于大型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来说,利润不等于财富。帐面利润尽管可能会让个别管理者沾沾自喜,但若果真是这样,他们的命运必将是悲剧色彩的。绝大多数企业家已认识到由营业额、市场占有率、技术或客户需求目标实现度等综合形成的竞争力、影响力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根据国外的一项调查,世界最大的50家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对公司排名顺序变化的关注程度和兴趣远远大于对公司利润变化的关注程度和兴趣。这种心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的财富观的变化。
21世纪的世界将主要是一个经济竞争而非军事竞争的时代,各国政府将会更多地利用企业家的力量和跨国公司的发展开展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不同,现代企业家不会再为多一倍的眼前利润而去冒极大的风险。与过去任何时代相比,现在的企业家将肩负更重的国家使命,与政府关系将更加密切,对政府的影响力也会增大。这是因为,国家的竞争力、影响力主要取决于其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持续的竞争力、影响力,现有的财产、外汇储备、利润是维持不了多久的。可以预料,财富观的这种变化必将对现行会计仍停留在计算利润的水平产生很大的冲击。会计界应尽早清醒,从利润的神话中跳出来的确是到时候了。
三、财务报表定式
财务报表是现代会计的杰出成果,特别是财务会计,如果离开财务报表,会计人员真的不知道要做什么了。财务报表尽管仍在不断变化之中,但其基本定式却惯性地保留了下来。我们说财务报表的定式当然主要是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或收益表)以及现行财务报表体系的基本格局。在财务报表的神话笼罩下,人们都认为财务报表是沟通公司与信息使用者的最好手段,财务报表中按项目及其绝对金额描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方式是最佳的方式,定期的财务报表是必然的和有效的。
财务报表定式是否需要打破,能否打破?主要取决于三个主要因素:一是“材料”的变化。这里所说的“材料”主要是指会计信息系统加工处理的原始资料。与过去相比,现代会计所面临的原始资料更加复杂、多样化和多面性,现行的财务报表体系根本无法表现那么复杂、多样化和多面性的原始资料的经济现实。例如,金融资产的膨胀、知识产权的兴起、新兴产业的发展、信息源的进一步开拓、原始资料表现和存在形态的改变,现在常常都被财务报表的定式所忽视和抛弃。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上述问题恰恰是最重要的。二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财务报表定式基本上能够满足传统产业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与传统产业相比,新兴产业的公司目标、组织形态、决策和行为方式都将发生变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根本不可能等待定期提供的财务报表,也不可能依赖若干项目金额的信息作出决策,他们的需要可能是即时的、多个参照标准的、多样化和多面性的,并且也对信息视觉、听觉、美感、动态、可随时选取等特性提出种种要求。三是信息处理、表现、传递等技术的变化。再经过若干年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技术、网络工程等等,将改变我们现有的生活方式,同样会大大地冲击现行的财务信息处理、表现和传递方式。具体地说,即时提供信息,提供形式多样化的信息,在信息提供时增加诸如提示、警戒等功能,增加信息的频度、密度和统计分析,在技术上都是有可能实现的。
从以上三个因素的预见和分析来看,财务报表的定式在未来很可能会被打破。我们相信,除财务报表之外,还可以发展包容性更大,更适合新一代信息使用者需要,又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神奇之力的会计信息表现和传递方式。
四、复式簿记系统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
会计中有不少古迹,其中,复式簿记系统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就是历史悠久、影响非常大的重要古迹。我们之所以称它们为古迹,既有一定的理由,也有一定的目的,对其处理的方法也有一定的考虑。
从意大利人帕乔利正式系统介绍复式簿记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时间了,而复式簿记和历史成本计量实际运用的历史则更长一些。复式簿记系统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在会计领域闪烁了几百年的光彩,对现代会计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由于目前它们仍被广泛运用,并且仍在发挥作用,因此人们很少担忧这座丰碑的“倒塌”,并且常常把它们(特别是复式簿记系统)看成是不会过时的。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都有一个产生、发展、衰败和灭亡的过程,复式簿记系统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也不例外。现在我们要重点关注的是复式簿记系统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究竟处于运动中的哪个阶段。我们的看法是衰败阶段,主要的理由是它们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需要。具体包括:一是如前所述的“材料”的变化,复式簿记系统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加工处理不了,或不能有效地加工处理这些新的“材料”。材料的变化,对系统的设计、运作和加工处理都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建筑装饰材料的变化(如由过去的砖、木、瓦变为今天的钢、玻璃、铝合金、水泥等)对建筑设计、工程施工和建筑物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又如同为信息加工处理的统计领域,由于统计原始资料的变化对统计信息系统的设计、资料搜集方法、加工处理过程和方式也产生了较大影响。我们相信现在的确是到了因会计原始资料变化而要求复式簿记系统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变革的时候了。二是前面提到的信息处理、表现和传递技术的发展,使得按照现行的复式簿记系统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加工处理信息变得效率低下或不经济了。既然复式簿记系统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历史悠久,发挥过巨大作用,现在处于衰败阶段,那么还不如把它们作为古迹,这样或许可更好地利用它们。
在会计领域,与其他任何方面相比,人们最留恋的还是复式簿记系统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放弃了它们,就好象什么东西都没有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会计的发展被耽搁了,新的会计丰碑一直树立不起来。与其他学科相比,最近一百年来会计学的发展速度是缓慢了。从创新和发展的目的来看,把复式簿记系统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暂且视为古迹是有意义的。
对复式簿记系统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这些古迹首先要认真加以保护,适当地加以利用。更重要的是敢于深入研究和提出能够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比复式簿记系统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更科学、有效的新方法、新模式。
五、会计准则的权威性
会计准则的权威性是指确保会计准则得到遵守的能力。目前看来,会计准则的这种能力是取得了普遍认可的,这不仅表现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正雄心勃勃地开展一整套新的国际会计准则的制订和推广工作,而且还表现在许多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发展中国家也正在积极努力地发展本国(或地区)的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能否得到遵守,主要取决于它的权威性。会计准则是不是一定具有如此高的权威性,以致于适用的所有公司都会尽力遵守,我们相信答案并不肯定。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有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发展中国家也可能抱有太大的幻想。权威性并不是会计准则生来就固有的,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其中最主要的有:一是实施力量。所谓实施力量是指会计准则的制订机构有能力保证它所制订的准则被贯彻实施。在实际动作中,尽管会计准则的制订机构可能有一定程度上的法律授权(如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但会计准则不像法律,法律是有威严的警察和法庭保证其得到实施,会计准则则没有。很显然,会计准则制订机构本身的实施力量是比较小的,要确保会计准则得到遵守,不仅需要法律的授权、会计职业团体和证券交易管理机构的支持,而且还需要借助别的东西。二是地位和身份。在许多情形下,地位和身份的影响力是难以想象的。例如,患者若想尽早治好疾病则一定会服从医生的指示,因为他们相信医生是这一领域的专家,医生在这一领域的建议是值得依赖的。就会计准则而言,会计准则制订机构的地位和身份同样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各适用公司的会计人员、高层管理者没有认同准则制订机构的地位和身份,或者是准则制订机构不具有代表各有关方面最大利益的地位,不具备会计领域专家的身份,那么其制订准则的权威性就大受影响,会计准则的实施就会碰到很多困难。三是质量,即会计准则的质量。一般地说,会计准则如果得到了普遍接受,那么可以肯定它具备了必要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普遍接受是一个令人捉摸不定的概念。因为,被谁普遍接受(会计人员、高层管理者、审计人员等)?怎样才算普遍?接受的程度如何?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难以统一的。会计准则除了解决财务报告的技术问题外,还影响着一系列的利益关系。只有当会计准则能够协调各有关方面的利益冲突时,它才具备了充分的质量。要做到这点,事实上更不容易。在制订会计准则的过程中,有时来自政府的压力和利益考虑可能是决定性的,有时来自业主或银行的压力和利益考虑也可能是决定性的,无论出现那种情况,都会影响会计准则的质量。
追求会计准则的权威性是必要的,但如果准则制订机构对会计准则的权威性抱有无条件的自信,会计准则的执行者对会计准则的权威性发展到了迷信的地步,那将是害人又坏事的。令人可悲的是,这一情形却客观存在着。
六、会计信息的成本效益
在当今社会,人们一般都不会怀疑会计存在的必要性和所发挥出来的巨大作用。因为人们都有这样的信念,即会计信息的效益远远大于成本。而形成这一信念的基础有三个:一是会计信息可靠和可以信赖;二是会计信息对决策有用;三是会计领域很少浪费。与其他管理领域相比,近半个世纪以来会计所受到的直接批评算是少的,其变革和发展步伐也算是较小的。会计界充满了一种神奇的自信和心安理得,对偶而听到的外界批评也很少进行深入的反省。
表面上看,会计信息的确可靠,值得信赖。因为人们所能看到的是凭证、帐簿与报表金额的相符,一系列的会计平衡式和试算平衡机制。在它们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别的什么东西,外界并不知道。会计信息的可靠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凭证、帐簿与报表金额的相符,以及一系列的平衡。有凭有据、平衡并不完全代表可靠。如前所述,公司高层管理者的特殊地位是可以“创造”凭据和平衡的,业主和政府机关的插手也是可以“创造”凭据和平衡的。更可怕的是,受现行法规、准则、制度的约束,会计信息反映的常常并不一定是经济业务的现实(经济现实),而很可能是瞬间已变的“历史”,某些表象形式,甚至是已变得面目全非的东西。这些信息或许是“可靠”的,但往往不值得我们去信赖。
会计信息在很多情形下是不值得信赖的,这是影响它对决策发挥作用的一个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同样重要的影响因素。例如,前面论述的财务报表、利润中的问题都会影响决策过程中会计信息的作用,这里不再赘述。下面要重点讨论的是现代决策模型变化对会计信息利用的影响。
关于现代决策模型的变化,目前管理界有许多论述。从会计信息主要使用者即业主和公司管理者的角度看,投资与公司决策模型主要发生了以下变化:一是决策目标多元化、不确定和采用越来越多的非财务指标;二是决策方式灵活多样,战略决策、阶段性决策与即时决策并存;三是决策数据库的扩大;四是与公司组织形态朝扁平方向发展相配合,决策参与面越来越广,而深度则变浅。从公司决策模型的上述变化不难设想:公司的目标除利润之外,增加了许多别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目标如市场占有率、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这些目标常常是难以完全用财务指标表现的,而需要广泛而大量地采用非财务指标。考虑到市场、竞争对手、政府政策的变化无常,决策往往分为战略决策、阶段决策和即时决策,其中战略决策主要取决于对市场的战略考虑,决策目标往往是对外竞争性的,带有某种模糊色彩的,而不是十分确定和可以完全数量化的;即时决策体现的主要是决策者对市场、竞争对手、政策的迅速反应。此外,技术的进步有助于管理层次的减少,决策参与面和数据库的扩大,这对专业性较强的会计来说,其优势会被抑制。为此,现代决策模型的这种变化将很可能使得现有会计信息对未来决策的影响力大为减少。
除了上述这两个基础有问题之外,第三个基础也往往是不牢靠的。会计领域有没有浪费?我们认为是有浪费的,并且这种浪费也是惊人的。平时,会计人员处于监督的位置,对制造部门、营销部门、人事部门、后勤部门的浪费看得比较清楚,甚至计算出了确切的浪费金额,外界人士对这些部门的浪费也比较容易感触得到。但是,会计领域的浪费的确存在,主要原因有:一是会计领域中存在多个不相容的职务(岗位),划分这些职务本身是必要的,但由于会计专业性较强,实际运作时又没有很好地与其他部门的工作安排协调起来,人浮于事的情形常常可见;二是会计帐务处理程序比较复杂、繁琐,存在不少中间环节和形式上的东西,浪费了不少时间、资源(如纸张);三是会计领域中的无效劳动很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有不少是没发挥作用的。
从以上讨论不难发现,对会计信息的成本效益是值得怀疑和进一步研究的。如果的确存在会计信息成本大于效益,或者会计信息效益下降,成本中浪费严重的情形,那么重新研究会计信息系统的改进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标签:会计论文; 会计主体论文; 会计准则论文; 政府会计论文; 会计知识论文; 会计职业论文; 会计利润论文; 财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