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经济危机下的“避风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危机论文,避风港论文,商学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危机下的美国商学院可谓是冰火两重天。一方面,毕业生遭遇自网络泡沫破灭以来最严峻的就业形势,华尔街的“巨鳄”纷纷倒下,他们不得不转投中小公司;另一方面,商学院的招生办公室门庭若市,入学申请人数大幅攀升,他们视校园为避风港,希望在这里度过寒冷的市场冬天。
最严峻的形势
在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和博思艾伦咨询公司担任4年管理顾问之后,现年26岁的阿里·珀尔曼很想去投资银行一试身手。去年夏天,这名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MBA)与雷曼兄弟公司签署了实习协议。紧接着,金融风暴席卷华尔街。雷曼大幅削减了珀尔曼的实习工资。在他重返校园之前,雷曼宣布倒闭。珀尔曼的最后一张差旅支票在银行遭拒。他收到一封电子邮件,说是会把新的支票寄给他,结果“杳无音讯”。如今,珀尔曼正在努力寻求一份咨询工作,“但坦白说,我不抱什么希望”。
26岁的布莱恩·米洛切尼克是罗切斯特大学威廉·西蒙商业研究生院的MBA。去年夏天,他结束实习后未能被瑞银集团录用,至今仍在苦苦求职。他担心,可能到今年春天都未必有结果。
“各大银行都说它们正在内部裁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恢复对外招聘,”米洛切尼克说,“许多影响我工作前程的因素,都非我能控制。”他已经决定放弃华尔街上的大公司,而把目标转向小型投资公司和中型银行。
在美国,商学院里一向生机勃勃,学生们从来都信心满满。可现在,越来越多学生像珀尔曼和米洛切尼克一样,不断降低期望,重新规划职业未来。许多公司从去年起就开始缩减用人名额,金融行业有限的职位竞争变得异常激烈。MBA的就业市场面临自网络泡沫以来虽严峻的形势。
MBA就业服务委员会近日对77所商学院进行了调查,70%学校表示,去年10月金融行业的全职就业市场出现低迷;有一半学校表示,去年秋季的全职职位同比下降了5%;有的甚至说,下降比例高达10%。
今年的MBA就业市场,很可能出现类似当年网络泡沫破灭后的情况,一些银行和咨询公司将取消早先与MBA学员达成的用人要约,或者重新商议有关条款。这些情况,去年还没有出现。但很多人担心,经济形势可能继续恶化,陷入深度和长期衰退。
“我认为,今年秋季,形势会变得非常非常困难,”乔治敦大学迈克多诺商学院教务主任乔治·G·达利说,“没人能想象那会是一种什么情况。”
从投行到咨询公司
由于投资银行是此次金融危机的重灾区,许多学生放弃华尔街,转投咨询公司。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40%的课程设置都针对投资银行,但学生们去年起纷纷投奔咨询公司,咨询公司的招聘会人满为患。“管理咨询俱乐部”组织有关面试准备讨论会,参加人数上升了80%。
博斯管理咨询公司校园招聘高级经理尼基:拉思说:“我们发现,简历中拥有华尔街银行工作背景的人明显增多。”
但是,咨询公司也非人们想象中的天堂。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当大批金融专业学生蜂拥至咨询业寻找工作,咨询业的职位竞争势必激烈,受聘者的签约奖金必然大打折扣。
肯尼迪信息公司咨询部副总裁汤姆·罗登霍伊泽对前景并不乐观。他说,最优秀的学生在好的年景可能得到6个职位机会,但去年可能只得到两三个职位机会。签约奖金下降到2万美元,差的可能只能象征性地获得5000美元,甚至什么都没有。
同时,2009年对于咨询业来说极具挑战,许多咨询公司已经下决心砍掉可有可无的项目,以降低成本。
火了商学院
不过,所有对于商学院学生来说的坏消息,对于商学院本身而言,却都是好消息。商学院的招生官员说,2009年的申请人数有望呈两位数增长。每逢经济不景气时,商学院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招生办副主任罗斯玛丽娅·马蒂内利说,截至去年底,来自世界各地出席招生信息会议的人数上升了20%,美国的申请者更是大幅增加。
在圣母大学门多萨商学院,申请人比去年增加了20%,面试者则增加了50%。
同时,去年9月,全球注册参加研究生管理学入学考试(GMAT)的人数同比增加了16%。这种情况,当年网络泡沫破灭时也出现过。这一次,商学院的入学竞争可能更加激烈,因为衰退现象不仅仅局限于某一行业。
主持GMAT考试的研究生入学管理委员会主席戴维·A·威尔森说:“2009年的申请人数将大幅增加,这种增长趋势可能要延续到2010年末。”
商学院入学申请火爆,主要是因为部分被公司裁掉的员工希望重返校园充电,还有一些临近毕业的本科生为了躲避就业危机而选择继续深造。
课程与时俱进
为了让教学更具现实意义,各商学院纷纷更新课程设置,增加最新案例讨论,并提高学生风险意识。
一直以来,“风险管理”不受重视,但在未来3到5年内,它将成为各商学院课程表上最重要的课程之一。越来越多的商学院还计划设立风险管理中心,迈阿密大学商学院已先行一步,于去年秋季成立了风险管理中心。
同时,教授们将在课堂上增加最新案例研究。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罗斯和丹尼尔·伯格斯特萨正在撰写一份分析报告,研究摩根大通草率接手贝尔斯登的案例。他们准备在今年春季的一年级课程“领袖和公司责任”中讨论这一案例。
罗斯说,他正在研究另外两个案例,一个是雷曼兄弟公司,另一个是沃伦·巴菲特对高盛50亿美元的投资。“最近一年半里,财务管理和金融战略方面有很多教训需要吸取,未来一段时间里,这样的教训可能还会继续出现,”罗斯说,“这些关乎重要战略问题,值得研究和反思。”
纽约大学增设了“大萧条”课程,主题之一是:当年危机发生时所采取的改革措施对当前危机产生有何裨益?
在乔治敦大学,金融副教授詹姆斯·J·安赫尔去年秋季开设选修课“金融市场的结构变化:经济危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课程深受欢迎,原计划招收65名学员,最终却有95人注册选修此课。
安赫尔说:“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更像一名地质学家在教授地震课程,我好几次撕毁已经写就的授课提纲,因为金融市场上的风暴不断改写着历史。当一个大事件发生后,我的第一反应是:‘哇,太酷了’,而当又一个大事件发生时,我会说:‘哦,不!’”
颇具特色的非美国院校的MBA项目
越来越多的美国MBA申请者将GMAT成绩寄往美国以外的学校,这一比例比4年前上升了35%。非美国院校的MBA项目一般规模较小,时间较短,课程设置更加灵活,也更具个性化色彩,因而深受学生喜爱。
在瑞士的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IMD),每个学生有20个小时的心理治疗时间,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看清自己的管理风格。团队教练鼓励学员发表不同意见,以此来锻炼他们处理矛盾冲突的能力。
非美国院校的MBA项目非常强调学员的国际化背景。在伦敦商学院,一年级学生会被分成若干小组学习,每组6名成员,分别来自6个不同国家。在法国的欧洲商业管理学院(INSEAD),来自同一个国家的教员不得超过10%。在马德里的IE商学院,去年共招收287名学员,来自55个国家。为了吸引更多国家的学生,IE最近在新加坡、迪拜、柏林和里斯本设立了市场和招生办公室。校长安提亚哥·伊尼格斯·德·欧佐诺说:“这不是一个参与者分享共同文化的大熔炉。”IE的目标是:让毕业生在多文化商业环境中游刃有余。
美国商学院的MBA项目遵循两年制传统教育,而大多数欧洲和加拿大商学院的MBA项目只需一年。2005年,加拿大西安大略省理查德·艾维商学院把MBA项目从两年制改为一年制,起初报名情况并不十分理想,但到了2007年,申请人增加了40%。伦敦商学院也于两年前做了调整,将学习时间从21个月减少到15个月。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的MBA项目最短,只需10个月。
各商学院还在特色上下足功夫。E在学年伊始会举办一个为期两周的“启动计划”,学习各种基本技能,包括沟通技巧等。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鼓励学生学习人文学科。多伦多罗特曼管理学院于两年前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了人文工作室。校长罗杰·马丁称这种课程安排为“综合思维”,可帮助学生以非传统方式解决商业难题。
非美国院校的MBA项目一般规模小,收费高,要与美国商学院争夺高材生还有一定困难,但它们的毕业生不愁没有工作。事实上,一些希望拓展国际市场的非美国公司,对这些非美国院校的MBA毕业生很有兴趣。阿尔卑斯山地区一家奶制品和饮料生产厂家去年录用了IE的15名MBA毕业生,并计划2009年从欧洲商业管理学院、伦敦商学院和西班牙IESE商学院的MBA学员中选用人才。
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2008年度最佳美国商学院”(前十名)
1、芝加哥大学
2、哈佛大学
3、西北大学
4、宾夕法尼亚大学
5、密歇根大学
6、斯坦福大学
7、哥伦比亚大学
8、杜克大学
9、麻省理工学院
10、加州伯克利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