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要由全面均衡增长向突出重点的非均衡增长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生产论文,突出重点论文,要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农业产业结构怎样调整,其中的学问就大了。前一段,我到了一些县、乡调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地区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时,把市场需求和当地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选准一两个有优势有竞争力的产品,从资金、技术、政策等各个方面集中扶持,加快发展,二、三年时间就形成一个覆盖成千上万农户、产值上亿元的大产业,整个农村经济就活起来了。但也有一些地区,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时,选的项目很多,种养加、粮油茶、粮菜烟、果药杂,样样俱全,结果是小而全,什么都有,什么都成不了气候,当然效益也就差了。对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工作中,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解决指导思想问题,要用一种新的观念来指导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个新的观念就是非均衡增长的观念,即要由现有农产品全面均衡增长逐步向有重点、有优势、有竞争力的产品非均衡地增长转变,才能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益。
(二)
由非均衡增长的观点或者理论指导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认识上、工作上必须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一、非均衡增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区域经济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已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平衡并相对过剩;农产品市场已由过去封闭半封闭的区域性市场转变为开放的、统一的全国大市场,并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这两个方面的变化,给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这就是农业生产如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效益,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发展。
供求矛盾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矛盾,而市场则是调节供求矛盾的一支最有力之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实现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的最佳结合,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市场需求什么就生产什么”。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者自身的消费需要,产业结构必然是“小而全”,追求的发展目标是全面均衡增长。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与消费主要是通过计划来调节,其产业结构和生产发展强调的是“有计划,按比例”,实际上也是追求全面均衡增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是全社会的需求,市场是开放统一的市场,生产是专业化、社会化的生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农产品的生产与贸易,已经突破了区域经济的时空界限,区域内供需自求平衡的格局已被打破,当区域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之后,农产品的供求平衡则是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内来实现。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区域农业之间互相补充、互相依赖的关系强化了;另一方面,争夺市场的互相竞争也日益加剧了。这种互补互争的形势,迫使区域农业放弃全面均衡增长的发展路子,而选择扬长避短,大力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走非均衡增长的发展路子,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实现农业非均衡增长的关键是大力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非均衡增长理论也可以说是重点增长理论。有重点才会有突破,有突破才能推动发展。运用非均衡增长理论指导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自己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重点产业,以重点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农业的发展。事物的发展规律,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不平衡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重点产业的发展,必然引起资金、劳力、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生产力,从而推动农业新的发展。反之,如果坚持全面均衡增长的观点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小而全”、“大而全”的路子,其结果是该长的长不了,该短的短不了,优势发挥不了,劣势也避免不了,当然也就实现不了新的发展。实践是最好的证明,我省上一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很成功的,烟蔗茶胶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了全省农业的发展。在当前第二轮产业结构的调整中,也有一些很成功的典型,如呈贡的花卉,通海的蔬菜,砚山的辣椒,祥云的大蒜都形成了推动本地农业发展的重点产业。
上面我们谈了发展优势产业在实现农业非均衡增长中的关键作用。这里我们还必须注意另一个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势产业的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是因为人们的消费需求是一个变量,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只能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在市场经济中,不可能某一个农产品永久不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市场的消费需求趋势不断作出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适时选择发展新的优势产业,以替代已失去市场优势的产业,这种优势产业的新陈代谢,也是实现农业非均衡增长的重要因素。
三、实现农业非均衡增长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农业的非均衡增长是靠优势产业来支撑的,但是,在信息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快的环境下,区域农业中的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也要注意解决好这些问题,主要是:
做好农产品市场需求调查,为发展优势产业提供准确信息。现代农业是市场农业,农产品的生产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这里说的市场需求并不是仅指某一个地区的需求,而是泛指反映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社会需求。所以,我们说的市场导向,是说要以国内国际的市场需求来决定农产品的生产,以需求定生产这是发展市场农业的基本原则。而市场需求信息的获取、分析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我国,靠农户或一乡一县是无法做到做好的,必须要由国家设立专门的机构来做。在农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欧共体等,农业信息产业都是由国家的专门机构来做,有的国家还立了法,我国加入WTO后,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将面临国际市场的机遇和挑战,将对我国农产品生产产生重要影响,做好农产品市场需求的调查,为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这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迫在眉睫的工作。
搞好产业布局,避免产业趋同。产业趋同,是当前农业产品结构调整中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盲目性造成的,一些地区一些农户囿于条件的限制,盲目地跟着别人调,人家种什么养什么,他也种什么养什么;二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区域经济主要是以行政区划为范围的区域经济,由于各级行政区就是一级政府,它既有独立的利益,又有自主的权利,受利益的驱动往往造成地区之间竞相发展同一产业或产品。产业趋同,使得优势产业的优势不能很好发挥或者是在无序的竞争中很快消失。各级政府要加快产业布局的宏观决策,从信息、资金、政策等方面引导优势产业的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的特色。特色就是优势,有优势才能有效益。这个问题,在我国加入WTO后, 尤为重要。
开拓市场搞活流通,把产品优势变为市场优势。重生产,轻流通,这是长期的计划经济沉淀下来的积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积垢越来越严重的阻碍着农业的发展。当前,我省农业出现的增产不增收的问题,除了全国经济环境影响这一客观因素外,我们不重视农产品市场的开拓也是一个重要的主观原因。开拓市场,靠一家一户农民不行。政府要做这件事,要提供信息和服务,一是抓好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的建设和外埠市场的开拓;二是抓农产品营销企业和营销队伍的扶持和发展;三是抓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的建立;四是抓农产品流通运输通道的建立,保障货畅其流,把农产品的产品优势变为市场优势,实现增产增效增收。
做好加入WTO的应变工作,促进农业的新的发展。加入WTO,给我国农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农业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要解决的重大课题。要把我国融入全球农业经济之中,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竞争中求得发展。为此,要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强化农产品国际竞争意识。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导致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农业要积极参加国际市场竞争,积极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种资金,实现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以优势产业取得市场优势,实现农业的非均衡增长。二是加大改革农业管理体制的力度,尽快建立积极有效的农业支持服务体系。要尽快规范政府行为,建立以农业相关法规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快农业信息产业的发展,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三是遵循国际规范,从价格支持政策向非价格支持政策转变。四是积极发展支农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增加经济效益。
标签:农产品论文; 产业结构理论论文; 均衡生产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产业结构优化论文; 市场均衡论文; 三农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