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途径论文,幼儿论文,生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命教育1928年在美国蓬勃兴起以后,近年来,中国也已有中小学在着手进行,而在幼儿园却几乎是刚刚起步。事实上,实施生命教育也应该从幼儿园开始。
一、幼儿生命教育的涵义
幼儿生命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来达成幼儿对生命具备恰当的认知、态度及行为。具体来说,就是在尊重幼儿发展主体性的基础上,通过生理教育、心理教育、生活教育、品德教育等多种途径,让幼儿不但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身心,更能够正确认识到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能善待自己,尊重他人,爱护生命,敬畏生命,与他人、社会、环境和谐相处,将尊重这个概念落到具体的行为中。
二、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
幼儿园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设置适当的课程模式。通过启发式教学和体验教学法,整合幼儿园、教师、家长、社区以及相关机构的力量,让幼儿对生命的态度和价值,从家庭中酝酿、在学校中学习、到社会中实践,真正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1、从对生命本质的探求开始,让幼儿认识和尊重生命。幼儿的生命教育需要“润物细无声”地点拨。生命教育,首先要让幼儿了解生命的涵义,知道生和死的特征。不少幼儿都有过饲养小动物的经历。也有不少幼儿碰到过小动物死亡的情况,这时他们往往会哭得十分伤心。这时老师就应抓住机会引导幼儿回顾小动物成长的过程,告诉他们:这些动物都是活生生的小生命,对任何生命来说,死亡都无法避免,死亡也是生命旅程的一部分。进而引导幼儿掌握死亡的内涵,让他们知道如果小动物死亡了,就“不能吃,不能喝,不能再和我们一起玩耍,心脏不会再跳动”,即了解死亡的躯体功能失效性——身体一切器官停止一切生命活动;让他们知道死亡的不可逆性——一旦死亡就无法复生,即让幼儿懂得死亡后不能再被救活。进而引导幼儿要爱护生命,敬畏生命,对动物要如此,对人更要如此;对自己要如此,对他人也要如此。
2、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幼儿获得身心的体验。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体验安全防护技能是幼儿生命教育的主渠道。据媒体报道,近几年的“六一”前夕,不少地市县的公办幼儿园、乡镇的民办幼儿园都推出防灾自救,珍爱生命的教育活动。
同时,幼儿园也要开展交通安全的主题活动。如在教小班幼儿学习儿歌《安全第一要知道》时,教师可利用园门口这一特殊现场,对幼儿“现身说法”,告诉幼儿“马路上,汽车跑”,所以“走路要走人行道”“玩耍不能上马路,安全第一要知道”。针对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多数孩子将面临自己步行上学、步行回家,几乎天天要在道路上行走的问题,幼儿园可以陆续开展一系列交通安全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在马路上怎么走》《怎么过马路》《怎么过十字路口》《上学、放学的途中安全》等主题。让幼儿懂得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增强交通安全意识,珍爱生命,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3、给幼儿生命教育找个好帮手——生命教育还需家、园同心。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唤醒、启迪、培育幼儿心底的爱,而家庭却是学习“被爱”和“爱人”最自然的地方。幼儿园教师再尽心尽职,若无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养方式缺位,生命教育的效果也难以达成。所以,实施生命教育必须家庭和幼儿园双方互相配合,在家园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孩子的生命发展才能更趋于完善。这就要求家长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良好的生命意识,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家长资源,采用各种方法训练幼儿记住家庭住址、爸爸妈妈姓名,这样,幼儿在跟着妈妈逛超市万一不慎走失时就不至于束手无策;采用适当的方式与幼儿讨论遇到困难和危险时,如何寻求帮助和自救的问题,以提高幼儿的自救技能。家长可以教会幼儿正确使用手工制作中常用的工具,如小刀、剪子、小锤子等,让幼儿知道这些器械是不能随便拿着玩的,以免误伤自己和他人。家长也可以教会幼儿认识家庭保健箱中的常用药品,让他们大体知道外用药、内服药的区别等,避免误食药品的危险发生。此外,还要教儿童学会识别坏人,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和食品;不要轻易听信陌生人的话;不要让居心不良的人随便接触自己的身体。
幼儿园也应在促进家园共育环境的建设方面承担自己的责任,应该建立一种合适的机制,引导家长在日常的家庭活动中加强生命教育,并保证家、园双向沟通渠道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