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肾内科经常发生的问题
在肾内科诊室中,经常会遇到前来就诊,直接带有疑惑的问医师,我是不是有肾病?往往医师会首先要求患者说一下目前的反应。患者可能会说我后腰部疼痛。那么医师可能会询问,眼皮,腿部是否肿胀?血压以及血糖是否升高?排尿是否正常?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一问三不知。
又或者患者可能本身去内分泌科室就诊糖尿病,高血压,但是医师可能会让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肾脏B超检查,抽血化验,而后让患者去肾科就诊。但是患者又会疑惑,我日常生活中没有任何疼痛感,没有任何异样。但是经过检查后肾脏指数确实异常。
再或者遇到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反应后,全身出现红斑,就诊后经过过敏药处理后,过敏消失。但是经过其他检查发现尿液检查潜血指数+++,尿蛋白指数+++。
以上三个最常见问题就是肾内科经常存在的。对于肾内科来说,医师十分关注的肾脏病常见反应为水肿,高血压,尿少或者无尿,多尿和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尿中泡沫增多,腰部疼痛和其他全身反应。
2 什么因素可能导致肾病
①糖尿病因素:糖尿病具有极高发病率,如果糖尿病病症不加以关注,则并发慢性肾病的几率非常高,糖尿病也是造成慢性肾脏疾病的最关键因素。
②高血压因素:高血压患者数量不断提升,而因为高血压导致的肾脏疾病不断增多,也越来越严重。各种类型的高血压都会造成慢性肾病,血压如果长期较高无法降低,则肾脏功能也会被高血压影响。所以对血压控制,也能够避免各种肾脏病症发作。
③痛风因素:如果出现了痛风,则尿酸将持续升高,尿酸一般需要通过肾脏才能清除。所以高尿酸会导致肾脏受损,甚至造成尿酸性肾结石和痛风性肾病。
④药物因素:用药三分毒,药物会对肾脏产生损害,如退烧药,中药等很多成分可能没有被身体完全吸收。所以需要通过肾脏进行代谢,但是肾脏产生严重负担,从而引发肾病。
3 肾病的主要反应
①水肿:水肿多发于眼皮,脚踝,背部和臀部。如果肾病严重会伴随胸水、腹水、会阴水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水肿区域会跟随体位不断变化而产生移动,如平卧状态下眼眶局部软组织水肿则更为明显,站立或者久坐后内踝位置会出现凹陷水肿。
②高血压:肾脏患者就诊时一般都会检查血压,如果血压上升,则一般是病症严重的主要表现。另外高血压患者也应注意检查尿常规,如果尿常规检查中发生尿蛋白(+),则也要检查眼底,分析眼底血管病变情况,来更加清楚判定,到底是肾脏疾病导致的高血压,还是高血压导致的肾脏损害。
③尿少或者无尿:成年人1日的尿量如果<400毫升(或者每60分钟<15-20毫升)则称之为少尿,<100毫升则称之为无尿。这时肾脏无法通过尿液排出所谓的代谢废物和毒素,也无法对水,电解质以及内环境进行平稳。
④多尿或者夜尿:每一个晚上尿量>2500毫升则称之为多尿。如果晚上没有过量饮水,没有服用利尿药物,没有糖尿病等原因,则多尿反应出现就是肾小管浓缩功能不全的特征。健康人群早晚排尿量都是有规律性的,白日尿量应>晚上,夜晚尿量应<750毫升。如果夜尿提升,早上和晚上的尿液发生变化,也表示为肾小管浓缩功能降低。
⑤尿频、尿急、尿不尽:尿频主要是小便次数增多,但是尿量非常少;尿急是无法憋尿;尿不尽是尿不完,总存在遗漏。
⑥血尿:主要是血液均通过受损的肾小球,肾小管混合进尿液导致。如较多出血量,肉眼可见到肉眼血尿;出血量较少,肉眼无法判别,需要离心后经过显微镜记录才能发现。肉眼可能看到的血尿多为结石和肿瘤,显微镜检查的血尿一般是由于肾小球病症。
⑦尿液出现过多泡沫:表示为大量蛋白增多,则进行尿常规和1日尿蛋白定量检查。
4 肾脏疾病包括哪些?
临床最为多见的肾脏病症包含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慢性间质性肾炎(Chronic interstitial nephritis)、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肾结石(renal calculi)、肾囊肿(kidney cyst)、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高血压性肾损害(hypertensive renal disease)、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急性尿酸肾病(acute uric acid nephropathy)。所有肾脏疾病都有一定可能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也就是尿毒症。
结论:因此一旦发生肾病一定要及时就诊,多数肾脏疾病都是慢性的,也和多种慢性疾病有关,有一些疾病不需要用药,只需要按时复查,没有增长就不会有影响。如果本身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则定期检查肾功能,尿常规,才能更好防治肾病。
论文作者:孙发碧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肾脏论文; 肾病论文; 高血压论文; 水肿论文; 疾病论文; 血尿论文; 患者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