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冰冻病理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IDPN)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_李胜

四川省阆中市人民医院 病理科 637400

摘要:目的:研究术中冰冻病理在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中的价值。方法:120例术后石蜡病理确诊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其术中冰冻病理与术后石蜡病理结果。结果:术中冰冻病理对于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总体诊断准确率为90.83%,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与导管内乳头状癌诊断准确率对比P<0.05。结论:术中冰冻病理对于诊断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意义重大,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准确率高于乳头状癌。

关键词: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术中冰冻病理;诊断

Clinical value of intraoperative frozen pathology in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intraductal papillary tumor(IDPN)

Objective:to study the value of intraoperative frozen pathology in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intraductal papillary tumors.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120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as intraductal papillary tumor by paraffin pathology after operation,and their intraoperative frozen pathology and postoperative paraffin pathological result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overall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 of intraoperative frozen pathology for intraductal papilloma was 90.83%,and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 of intraductal papilloma and intraductal papilloma was compared with P < 0.05.Conclusion:intraoperative frozen patholog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iagnosis of intraductal papilloma,and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 of intraductal papilloma is higher than that of papilloma.

Keywords:breast intraductal papillary tumor;Intraoperative cryopathology;The diagnosis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IDPN)即女性乳腺导管的内衬上皮出现的增生并衬覆在其纤维血管轴心的表面所形成的呈现乳头状结构肿瘤性病变,伴随或不伴随上皮细胞增生。通过采取术中冰冻病理能够为医生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病理信息,也是术者决定采取何种手术方案的主要依据,其临床诊断率较高[1]。为了进一步探讨术中冰冻病理的临床应用和诊断价值,本次研究将针对术中冰冻病理在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中的价值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经由术后的石蜡病理诊断确诊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共计120例作为研究样本,患者年龄19~86岁,平均年龄(46.3±0.6)岁;患者初潮平均年龄为(14.2±0.3)岁;绝经前患者82例,绝经后患者38例。120例患者经由术后的石蜡病理确诊,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102例和导管内乳头状癌患者18例(其中包括囊内乳头状癌患者3例,以及实性乳头状癌患者1例)。

1.2临床表现

120例患者当中,其中62例(51.67%)患者经查体可触及明显的乳房肿块;67例(55.83%)患者通过挤压其乳房有乳头溢液;26例(21.67%)患者同时存在乳房肿块及乳头溢液;13例(10.83%)患者经查体并未见显著的阳性体征。

1.3诊断标准与治疗

本组120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方案治疗,手术中实施冰冻病理检查,依据病人的手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结果明确其手术范围。手术后患者均接受石蜡病理检查。本次诊断标准参照《世卫组织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以SPSS17.0处理,采用率以%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良性与恶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对比

在患者的年龄分布中,其中年龄≥50岁的患者,导管内乳头状癌的发病率高于导管内乳头状瘤,提示导管内乳头状癌发病年龄相对较晚。特别是绝经后女性占比显著高于导管内乳头状瘤,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内乳头状癌患者多数伴随乳房肿块(P<0.05);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多数伴随乳头溢液(P<0.05)。详见表1。

表1 患者的良性与恶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对比[n(%)]

3讨论

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乳腺疾病,该疾病又可分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状癌、包膜内乳头状癌和实性乳头状癌等。本次研究当中,属于实性乳头状癌和包膜乳头内状癌的患者例数相对较少,因此均将其归纳为导管内乳头状癌。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临床中比较多见的发生在患者乳腺导管上皮处的一种良性乳头状肿瘤。该疾病在女性患者临床中乳腺良性肿瘤当中的发病率较高,仅低于乳腺纤维腺瘤,虽然该疾病属于良性肿瘤,但仍有可能出现恶变。有报道指出[2],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癌变发生率约为4%~9%之间,与此同时在患者的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周边伴随着不典型增生者可能发展至浸润癌的风险性相对较高。而导管内乳头状癌在临床中女性患者乳腺癌当中所占比例相对较低约为2%左右。该肿瘤属于低度的恶性病变,患者接受全乳房切除术之后其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发生率约为1%~2%之左右。

目前临床中关于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病因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报道中指出[3],该疾病的出现可能与患者的PIK3CA/AKT突变和16号染色体出现活性缺失等因素相关。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其组织学特征相对比较复杂,可能出现不同程度上皮及间质处增生。与此同时,可能产生继发性病变,因此也使得患者病灶呈现为复杂多样性,这也进一步加大了对于该疾病的临床病理诊断难度。

冰冻病理可实现术中送检,具有快速诊断的优势,有利于术者一次性完成患者疾病操作治疗。本次研究结果提示,通过进行术中冰冻病理患者的总体诊断准确率高达90.83%。然而术中冰冻病理针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导管内乳头状癌,显然针对导管内乳头状癌术中冰冻病理的临床诊断准确率相对较低,因此病理医生常常无法通过进行术中冰冻病理得以明确诊断。能够明确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癌的临床要求为超过90%以上的乳头均完全缺乏肌上皮的细胞层分,然而无论患者是否出现以及缺乏显著的上皮增生和病变当中,出现超过90%以上的可识别性导管原位癌,在进行冰冻切片的判断肌上皮状况时仍然存在较高难度。患者肌上皮层常会受到挤压而变薄,因此增加辨认难度。在乳头状癌的病理诊断中,常需要应用石蜡切片等实施免疫组化染色加以明确判断其肌上皮的存在状况。本次研究当中共计11例患者经由冰冻病理并无法明确进行判断,需要进一步采取免疫组化进行确诊,因此本次研究的延迟诊断率达到9.17%。

总而言之,冰冻病理能够在术中提供患者的相关病历信息,是明确患者病理诊断的有效方式,再决定患者的进一步手术范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本次研究结果证实术中冰冻病理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和核芯针穿刺活检相比,冰冻病理在有效降低二次手术方面优势显著。并且对于同时存在乳头溢液患者手术中应用冰冻病理诊断的准确率相对较高,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断准确率相对高于乳头状癌,因此仍需要继续加强对于导管内乳头状癌的研究与认知,充分发挥术中冰冻病理在该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优势,不断提升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术中冰冻病理对于诊断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意义重大,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准确率高于乳头状癌。

参考文献:

[1]王文瑛.术中冰冻病理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6,03(17):89-90.

[2]代高赛,马婷婷,江立玉.术中冰冻病理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诊断价值[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1(7):34-38.

[3]刘丽云,张志勇,胡月明.甲状腺疾病术中冰冻及石蜡病理诊断结果的对比与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09(2):295-298.

[4]潘先均,胡代星,苏新良.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及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13(2):180-183.

论文作者:李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  ;  ;  ;  ;  ;  ;  ;  

术中冰冻病理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IDPN)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_李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