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企业资金紧张的原因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原因论文,资金紧张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资金紧张,从表面上看,是成本上升、货款相互拖欠或者产品滞销造成的。但进一步分析就不难发现,导致企业资金紧张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其中包括政策和市场变化的因素,也包括企业缺乏有效的资金管理机制的成份。本文首先简要剖析形成目前企业资金紧张的原因,然后重点谈谈如何通过加强企业内部资金管理,来避免和克服资金紧张。
一、形成目前企业资金紧张的原因剖析
(一)企业外部环境因素。
1.国家金融紧缩政策,导致企业资金紧张。1993年7月国家指令银行限期收回贷款,抽走大量企业流动资金,致使许多企业出现资金紧张。国家的紧缩政策,主要是针对炒钢材、炒股票、炒房地产等经济过热行为的,但不幸的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介入其中。这些炒做行为一旦无后续资金,其投入资金就很难收回。而国家的紧缩政策执行是坚决的,结果企业的运营资金、往来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用来归还了炒做资金贷款,导致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紧张。而且,限期收回贷款的做法,本身是与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连续性、按比例性相矛盾的。
2.市场供求波动过大,浪费和沉淀了一部分资金。目前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活动,主要是通过价格等经济杠杆来调节的。如果产品价格上升,则企业增加生产,如果产品价格下降,则企业减少生产。然而,由于产品价格在流通和形成过程中变化频繁,供求竞争激烈,结果常常使价格的波动幅度过度放大,形成产品供求的大起大落,即一方面产品短缺和物价上涨,另一方面生产过剩而产品滞销。如我国钢材、石油等产品在1993、1994年期间的价格和供求变化,正是如此。当产品紧缺时企业因扩大生产而感到资金紧缺,当产品滞销时企业因货款收不回而感到资金紧张,结果企业感到资金紧张是长期的,而不紧张是暂时的或短期的。而且产品价格和供求信息传递很快,但企业对产品品种、生产规模的调整需要一定时间,这就使那些没有跟上市场变化企业的资金大量沉淀或浪费于产品过剩、生产能力过剩或者高价购买原料上,从而使企业之间有效的流动资金减少,加剧资金紧张状况。当然,企业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来克服市场变化所引起的资金紧张,例如企业做到以销定产,则资金紧张的情况就会减少。但如果某一企业不能支付,则与之相关的企业的支付能力同样受到影响,形成企业之间的相互拖欠,引起资金紧张。
造成目前企业资金紧张的外部原因,除了上面两个方面之外,税制改革、银行商业化、汇率并轨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
(二)企业内部因素导致企业资金紧张。企业的资金状况主要是由企业的经济行为决定的。企业的经济行为,主要受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左右,如企业的市场调研和销售机制、企业的应变能力、企业的自我约束和发展机制、企业的决策机制等。从企业的角度来讲,企业应该建立起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克服自身劣势、发扬自己优点的有效机制。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不好,不能适应市场变化,是企业陷入资金紧张的主要原因。
在企业的经营机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的资金管理机制。因为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最终都要通过资金的流动来实现。企业通过资金的流动情况,能够及时、有效地监督和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建立企业资金的有效监控机制,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不发生资金紧张的关键。
然而,新财会制度实施以后,企业资金的有效管理机制并没有形成。新制度取消了资金专款专用、分块管理、各块资金保持适当平衡的管理原则,一方面使企业拥有一次动用大量资金的能力,另一方却增加了因决策失误或经营失败而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的可能性。企业拥有资金使用的自主权之后,企业可将短期资金作长期投资使用,将折旧、技改资金作扩大经营规模使用,这的确使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提高了,使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调整的力度加大了,但企业因经营决策失误而出现资金紧张的机会也同时增多了。这就要求企业相应提高资金的管理水平和技巧。但事实上在实施新的财会制度后大部分企业却放松了资金管理,特别是资金平衡管理。结果是只有在企业出现支付困难、资金紧张时,才弄清原来企业的决策失误和资金使用不当,但这时企业已经陷入了不能自拔的困境。目前的三角债、资金紧张等情况,从企业的角度来讲,主要是取消过去的资金平衡分析方法之后,没有建立新的、有效的资金监控机制造成的。下面我们重点谈谈如何通过建立有效的企业资金监控体系,来避免出现资金紧张。
二、建立资金监控指标体系,克服资金紧张
(一)通过计算现金支付能力指标,监控企业是否出现短期支付资金紧张。企业资金紧张首先表现为企业缺乏流动资金,无现金支付。因此,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是监控企业资金紧张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指标。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一般通过计算企业在短期内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来确定。即:
现金支付能力=(货币资金+短期可变现投资+短期可收回票据)-(短期借款+短期应付票据)
如果计算结果为正,说明企业短期无资金支付困难;为负,说明企业将面临资金紧张和支付困难。通常在中小企业,一般用资产负债表中与上面各项对应的数值来计算。但对于大中型企业,要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各项的计算范围和期限,如以半月或者10天内的以上各项的收支数值来计算等。
企业要根据自己企业的生产经营及销售活动特点,确定出自己应持有的合理现金支付能力数值的范围,也可以确定出现金支付能力和销售收入的比值,来做为检查和判断企业有无现金支付能力的标准。如果计算值高于合理值,则企业短期无资金支付困难。但过高说明企业有资金闲置。如果计算值低于标准值,则企业将出现资金紧缺。
如果在某一经营期间,企业连续出现现金支付能力不足、资金紧张,就说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资金供求不平衡,需要分析和检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资金的供求情况。
(二)通过计算运营资金需求指标,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资金供求情况。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主要是由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决定的。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资金供求情况的指标是运营资金需求指标。运营资金需求,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对资金的需求和生产经营过程对资金的供给的差额。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对资金的需求包括应收帐款、预付款、待摊费用、存货等,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对资金的供给包括应付帐款、预收款、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计算时要注意,凡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项目中未列入现金支付能力计算的项目,都应在计算运营资金需求指标时考虑。
运营资金需求=(应收帐款+预付款+待摊费用+存货)-(应付帐款+预收款+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
这就是说,运营资金需求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货、应收帐款等资金占用项目对资金的需求,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应付款、预收款等资金供给项目满足之后,不足的、需要企业自己提供的生产经营资金。在一般情况下,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先垫付生产资金,然后通过销售收回货款,因此企业的运营资金需求为正。但在一些中介机构或者先收货后结帐的商业企业,运营资金需求为负也是比较常见的。这些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一般不需要垫付资金。其它大多数企业,运营资金需求为正。
企业应根据其生产经营特点,确定出运营资金需求指标的合理数值或者确定出与销售收入的合理比值,作为检查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资金是否紧缺的依据。如果运营资金需求低于合理值,说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无资金困难,资金基本平衡。如果高于合理值,说明企业出现了新的资金需求,需要增加运营资金或者采取减少资金占用的措施,否则就会出现资金紧张或支付困难。
企业运营资金需求高于合理值,要查明原因:是属企业存货管理不善,还是因企业收回帐款不及时?是企业经营规模扩大的正常情况,还是企业产品销售不好、存货积压的不正常现象?通过分析,要确定企业是否需要增加运营资金(运营资本),即筹集长期资金来源。
(三)通过计算运营资金指标,确定企业是否需要筹资或投资,以解决资金紧张或资金闲置。运营资金指标,反映企业长期资金来源和长期资金占用之间的平衡关系。长期资金来源包括长期负债、资本金、公积金和企业未分配的实现利润等,企业的长期资金占用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等,运营资金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运营资金=(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其他长期资产)-(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总额)
如果计算结果为负,说明企业长期资金来源和占用不平衡,企业长期占用资金需求无长期资金来源做保证,其缺口必然来自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运营资金应该为正。这就是说,企业的长期资金来源,既要保证满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运营资金需求,又要满足长期资金占用,即运营资金为正并保持一定水平,才能保证企业无资金支付困难。
企业的运营资金多少才算合理,要看企业的运营资金需求数值。运营资金至少要大于企业的运营资金需求,企业才能有现金支付能力。如果企业的运营资金数额满足不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资金的需求,则表现为企业现金支付能力为负。
运营资金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资金的需求,要弄清原因:是长期占用资金过多,还是长期来源资金不足。如果长期来源资金不足,需要企业筹集资金。一般企业因长期资金占用过多而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最多。企业长期资金占用,如果没有足够利润或其他可长期使用的资金来源来保证,便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资金紧张。
如果企业运营资金超过运营资金需求过多,说明企业有大量资金闲置,需要开拓新的投资渠道。在新制度下,对企业资金供求平衡情况的分析,主要是通过运营资金、运营资金需求、现金支付能力这三个指标进行。
可见,实行新的财会制度以后,并不是不需要对资金平衡情况的分析,而是资金平衡状况的分析和控制,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企业自身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资金监控机制,则很容易因资金供求不平衡而陷入困境,因此,建立新的资金监控指标和机制,是克服目前企业资金紧张状况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