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证素,以便临床早期发现肺间质病变,早期治疗,辨证论治,提高疗效。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临床特点;中医证素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6-0341-0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病变在关节,临床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肿胀疼痛,可伴有晨僵,后期可出现关节畸形,导致关节功能障碍。本病可出现多种关节外表现,累及内脏,肺部是经常受累的脏器之一,近年来发现RA合并肺间质病变(ILD)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了RA的生活质量。本文观察并分析2017年至2018年在我院住院的RA-IL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证素,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临床资料来源于2017年—2018年在我院住院的50例RA-ILD患者。其中男17例,女33例,年龄在47~92岁,其中60岁以下12例,60岁以上38例,平均年龄67.1岁,病程1~5年8例,6~10年12例,>10年30例,平均病程11.7年,合并高血压14例,糖尿病6例,其他疾病3例。
1.2 纳入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符合2010年EULAR分类标准,评分大于等于六分,即可诊断。ILD诊断标准:肺部CT符合肺间质病变影像学改变。排除标准: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疾病者除外;伴有肺癌、肺结核、肺结节病者除外。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时以(x-±s)表示。
2.结果
2.1 临床表现
50例患者均有关节肿痛,其中21例伴有关节畸形,肺部表现有:无症状者12例,咳咳咳痰28例,胸闷气急10例。
2.2 证素特点
参照《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根据症状、舌苔、脉象,四诊合参,进行证素分析,主要记录的病因/病性证素有:阴虚24频次,气虚16频次,阳虚5频次,痰25频次,血瘀22频次,热19频次,寒7频次,风5频次;症候靶点肺36频次,肾30频次,脾22频次,肝10频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实验室指标
血沉平均46.6±22.3mm/h;CRP平均25.8±12.6mg/L;类风湿因子阴性5例,低滴度阳性9例,高滴度阳性36例;抗CCP低滴度阳性3例,高滴度阳性47例;IgG升高12例,IgA升高8例,IgM升高1例;肿瘤指标:FER升高27频次,CA125升高15频次,CA724升高11频次,CY-211升高8频次,CEA升高7频次,CA153升高 7频次,NAE 升高4频次,CA199 升高3次,AFP升高2频次。
3.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并发肺间质病变,早期部分患者可无呼吸道系统相关症状,本文中无呼吸道症状者12例,比例为24%,极易漏诊,需早期进行筛查;随着疾病的进展可出现干咳、咳嗽咳痰,胸闷气急,肺活检是诊断肺间质性改变的金标准,因临床条件和患者依从性的限制,诊断主要靠肺部CT。目前,RA-ILD西医发病机制不明确,可能与免疫异常、遗传、原发病控制不佳、使用慢作用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相关。本研究中患者平均年龄67.1岁,平均病程11.7年,年龄较高,病程较长,患者均有多关节肿痛,血沉及C反应蛋白均较高,提示关节炎病情活动,病情控制欠佳。国内外多项研究亦表明,患者高龄,病程较长,疾病活动度高,关节症状控制不佳,高滴度类风湿因子等均可能与RA-IPF发生相关。相关研究表明,RF滴度越高,容易并发ILD,其发生的机制为RF可与体内变性抗原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从而激活补体途径,引起血管的炎症反应、气道和肺泡壁的损伤,导致纤维化形成,出现肺实质不可逆的重构,形成ILD,多种细胞因子在肺纤维化形成的整个过程中亦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研究,类风湿因子高滴度阳性36例基本与相关研究符合;抗CCP抗体是RA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本文中抗CCP高滴度阳性47例,提示抗CCP与RA-ILD存在关联,因诸多临床研究结论不一致,仍需大样本、更深入细化的研究。此外临床发现,RA-ILD患者伴有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均已排除肿瘤,出现异常的肿瘤标志物较常见的为FER、CA125、CA724,这些指标与RA-ILD的关系仍需大样本的观察。
类风湿关节炎归属中医“痹证”范畴,可累及多系统,出现肺间质纤维化。痹证的形成有内因和外因所致,内因有禀赋不足,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外因有居住潮湿、淋水涉水、气候寒冷、外感风寒湿热之邪等等,导致周身关节、经脉闭塞不通,发为本病。若痹证未及时诊治、久痹不愈,可内舍于脏腑,若风寒湿热之邪内客于肺,则出现肺痹。
证素是中医证的基本要素,是辩证所要辨别的本质内容,本研究归纳分析了RA-ILD的证素,研究发现,在病性证素方面,虚证以阴虚、气虚为多见,实证以痰、瘀、热多见,在病位上,肺、肾多见,说明肺肾的虚弱、功能失调在本病中作用重大。朱良春[1]教授治疗肺间质性肺炎,提倡从“痰瘀”论治,主要病机为痰浊恋肺,气机失调,瘀血阻络,肺络失和,肺失清肃,可见,痰瘀在RA-ILD起到了重要作用,临床治疗时需注重化痰活血祛瘀。陈湘君[2]教授认为本病多虚实夹杂,多个证素合而致病,其中虚、瘀、痰是 RA/ILD 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治疗上应标本兼顾,从气阴两虚、痰瘀痹阻、肺失宣肃论治。
总的来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伴有高龄、病程长、血沉及C反应蛋白较高、RF及抗CCP抗体高滴度阳性等因素,需常规进行肺部HRCT,以早期发现肺间质病变,及早干预,改善预后,在中医临床辩证中,注重气阴两虚、痰及血瘀等,进行证素辩证,合理选择方药,提高疗效,更好地控制疾病。
【参考文献】
[1]薛梅红.朱良春治疗间质性肺炎经验[J].中医杂志,2006,47(7):493.
[2]陈湘君,顾军花,茅建春,等.中华中医药学会第16届全国风湿病学术大会论文集[C].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
论文作者:李晓茹,许文亚(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频次论文; 类风湿论文; 关节炎论文; 关节论文; 间质论文; 患者论文; 阳性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