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工程对水资源保护的影响探讨论文_杜欣荣

生态水利工程对水资源保护的影响探讨论文_杜欣荣

天津市河东区 30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人口的迅速增长,我国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缓解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的问题,国家开始实施大型水利工程建设。这些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和部分地区饮用水严重缺乏的现象。但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些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有的是十分严重的,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当中要寻找生态水利建设的方法,减少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水资源保护;影响

引言

虽然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但是,淡水资源不仅是人类世界中最为珍贵的自然资源,而且还是良性环保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作为一种具有战略意义价值的资源,是确保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水资源质量的优劣对于国家文明发展程度与人民安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就目前而言,虽然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将水资源保护问题,提升道路战略高度,而且相关部门已经认识到保护水资源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现实问题却是,我国水资源目前仍然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大多数针对水资源的保护措施并没有发挥出前期应有的作用。

1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水利工程对所在地气候的影响

在我国,许多地区的气候都是比较稳定的,稳定的气候对农业等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一些大型水利工程在一些地区建设,一些地区的气候被改变。例如一些大型水库的修建,改变了所在地的空气湿度,进一步使当地的降水量发生改变,这些改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的甚至可能影响当地农作物的种植,造成一些生态物种的灭绝。

1.2水利工程对水体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中一个最大的影响主体就是水体。大型的水利工程修建后当地的水体分布发生了改变,这对当地的水体有着很大的影响。第一,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影响了地下水体的流动。在一个地区地下水的流动有着自己稳定的流动方向和流速,当一些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对当地地下水造成了来自水利工程中水体压力的影响,将会改变地下水体原有的流动方向和流动速度,这对当地的饮用水的取用是不利的,可能造成一些地区因此而缺水。第二,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地下水的补给方式。在一个地区地下水和河流水有着稳定的补给方式,这能对洪涝灾害的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像水库这样的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将改变原来地下和河水的补给关系,这将导致一些地区产生严重的洪涝灾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河流周边农业的发展。

1.3水利工程的建设将严重影响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

水利工程的建设最直接的影响是改变当地的水生生物生存环境。在一些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改变了河流的流向、一些大型水库的修建改变了原来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并引入了一定的外来物种。这些都将对当地的水生生物造成严重的影响。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将导致一些原有的水生生物因为不能适应生存环境的改变而灭绝,而一些适应性较强的水生生物物种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这种改变就导致当地稳定的食物链产生破坏,威胁当地生物的生存。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设还会对陆生生物产生影响。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了当地水资源的分布,造成一些陆生生物的大量繁殖。一些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阻碍了生物的迁徙路线,造成一些陆生生物的直接灭绝。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将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导致生物间稳定的生态关系被破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加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促进水资源保护措施

2.1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

针对目前的水资源利用现状,国家已经颁布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同时设立了专职管理部门,严格的控制非法使用水资源现象的出现,实现了针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来临,水资源保护问题已经不只是我国政府所面临的问题,而是一项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水资源利用情况,相关部门必须建立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同时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力度,才能在促进水资源保护效率稳步提升的同时,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全面的保障。

2.2加大生态水利投入,支持环保工程

政府部门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管理的主导者,所以为了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的顺利实现,政府部门必须在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建立长效投入保障机制,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全面的支持。另外,政府部门在发展水利工程项目时,应该积极的借鉴和应用多元化投资主体的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大水利工程建设中,这种多元化投资主体机制的建立,不仅营造出了良好的市场投资环境,确保了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充足,同时也有效的缓解了政府公共财政的压力。

2.3河岸防护

生态水利工程实施后将直接影响和改变水陆连接区域的河岸防护型式,水陆连接区域往往是水生物栖息和繁衍的基础地带,也是水生物与两栖生物觅食、避难、迁徙、生活的重要场所,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必须基于水生物栖息地保护和生态系统维护的基础,加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协调设计,以保护生态景观与生物物种多样性为原则,避免硬质不透水材料等的使用,为物种的生存繁衍和生态环境多样性的保存提供条件。河岸景观设计能够成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点睛之笔,以原有自然河岸为基础,进行水生、湿生和中生性河岸植物的搭配种植,加强园林绿化和生态绿化手法的结合运用,加强河岸绿化格局的层次性与景观性。

2.4保证水域生态整体性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的整体性水域生态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时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充分重视与相邻水域之间的衔接,才能在有效满足水源流动性的基础上,促进生物活跃性的进一步提升,才能将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分解和净化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另外,必须建立统一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标准,才能在避免对相邻区域水质与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基础上,促进水利工程建设区域内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效果的提升。

2.5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中国古代哲学十分崇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正如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必须重视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的发挥,借助生态系统所存在的组织功能和修复功能,加强生态水利工程的辅助性设计,实现自然力与人力的充分结合。当然这种结合必须建立在对流域水文水质、土壤地貌、植被类型、生物物种等生态属性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类似生态属性下生态水利工程实施的成功与失败案例,积极探索最为适宜的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可能结合的模式,保有并增强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修复及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赢。

结束语

对生态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影响进行评估,依靠地区独特的人文、地形、地貌、水利、气候等因素对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及对水资源的调配进行分析,总结新疆地区独特的水利环境和生态环境特点,合理地对水域内的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并对区域内的物种进行保护,有利于实现对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保护。

参考文献

[1]孙宗凤.基于生态的水利工程水量水质联合调度及效应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17.

[2]江道买.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基本原则[J].建材与装饰,2017,33:251~252.

[3]陈玉美.生态水利工程与水资源保护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06:176~177+181.

论文作者:杜欣荣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9

标签:;  ;  ;  ;  ;  ;  ;  ;  

生态水利工程对水资源保护的影响探讨论文_杜欣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