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娴 资阳师范学校 641300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6-140-01
一、语文诵读的重要性
语文能力的培养分为四个方面,即听、说、读、写。没有读,便没有高水平的听;没有对语言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技巧的把握,便不能自然、流畅、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没有相当的语感积淀和语言材料,肯定也写不出文从字顺的文章。诵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诵读。
二、诵读为本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
古人十分重视诵读,不少人还对诵读的地位、作用等作过精辟的论述。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凡读书……熟读而精思,可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些闪烁着睿智之光的论述,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三、当今语文教学不够重视诵读
语文教改提了多年,各种各样的模式出了不少。但细细检讨,这样或那样的模式无不围绕一个“讲”字。很少有人真正重视诵读,真正把诵读当做教学目标加以实施,真正放开时间让学生去感知、去品昧的还是有限。多数老师仍把课堂时间用于分析词句结构、主题线索、写作特点之上。殊不知,学生真正喜欢的是文本本身,喜欢的是其中的所谓文化。重讲解,轻诵读,使语文教学存在一种“舍本逐末”的尴尬。
不重视诵读,后果是严重的:
1.教师的分析、学生的练习缺乏支撑,学生的思维无法参与,能力无法提高。老师分析过多,学生就无暇感知,那么,教师的分析也就成了架空的分析。尽管有的老师也重视学生的课堂预习,但由于预习的任务定位在解决知识性的问题上,学生对课文的感知还是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即使为升学而硬着头皮听老师分析,也会因思维无法参与而一无所获。
2.学生的情思无法投入,学习兴趣难以形成。满堂烦琐的分析及练习,势必把课文这个鲜活的整体变成一系列支离破碎的“碎片”,学生在这些碎片的牵制下,无法联系生活体验、倾注自己的情感披文入境,无法进行审美体味。长期如此,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淡,甚至发展到反感、厌弃的地步。
3.影响说、写的能力的培养。不进行有效的诵读训练,学生对书面语的口头感知强度就小,口头表达能力就很难大幅度提高。不进行有效的诵读训练,学生头脑里就缺少丰富的、鲜活的语言及事理材料,语言组织能力差,思维枯竭,写出的东西肯定干巴巴、空洞洞。
看来,摆正读与讲的关系,加强诵读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界同仁已认识到,诵读对于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十分重要。
四、如何加强诵读教学
诵读吟咏是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语文文本是一个有声的生命存在,它将浓厚的民族文化情感潜匿于静止的文字符号之中。学生诵读体验的过程便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将无声藏情的语言转化为有声溢情的语言。在琅琅的读书声中,语文文本中特有的音韵美和内在情感才能跃出纸面,驻于心间。学生才能在悦耳动听的韵律节奏中融于意境,生出感情。
古人的一些文章,语言风格追求简朴自然之美,不做作,也不矫饰,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反复吟诵,字字饱含深情。古代的许多散文大家,更是讲究言辞形象生动之美。学生不亲自诵读,怎能有心灵深处的感受呢!鉴于此,笔者采用如下方法:
1.加大诵读的训练量。一堂课,应保证主要时间用于指导学生读书,而不是进行琐碎的分析。通过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读,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通过读,强化记忆,培养语言思维能力;通过读,最终提高感悟语言的能力。同时,通过读,使学生身临其境,直人文本深处,切身体验“此景此情”,与作者进行面对面地沟通与交流,产生灵魂与灵魂的感染与共鸣,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感悟文本,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教育。
2.加强教师的范读。出色的诵读就如同一首词曲兼美的歌,营造出令人沉迷的艺术氛围。老师的课上得十分出色,这跟她们注重范读有很大的关系。加强范读,要求语文教师一定要练好诵读的基本功,要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熟练掌握朗读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做出高水平的示范,才能给学生营造一个高格调的艺术氛围,才能激起学生的诵读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的感受力。
3.加强诵读的指导和督促。由于相当长的时间以来,大家都不够重视诵读,致使诵读能力成为学生的弱项,诵读的知识对于学生也几乎是一片空白。因此,极有必要加强对诵读的指导和督促。
(1)从督促学生讲普通话开始,这是训练诵读语感的最有效途径。
(2)结合诵读实践,传授给学生一定的朗读知识,使其有“迹”可循,不至于漫无目的,无所适从。掌握诵读的技巧至关重要,要求学生做到八个字: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3)课前要布置诵读预习作业,课堂上要检查,检查后要有中肯的评价。
这样,给足时间让学生练,加上有效的指导和督促,便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一旦学生领悟到诵读的妙处,便会沉醉其中,欲罢而不能了。读得多、读得好了,语感便具备了,语言材料也充实了,再辅以语言知识的点拨,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何愁语文学不好呢?
总之,语文教学中诵读教学的方法与途径很多,教学实践中新方法的探索与创新亦是无止境的。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素质教育的日益完善,学生诵读能力的培养势必愈来愈得到广大同仁的重视,学生的诵读能力也必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论文作者:马娴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学生论文; 语言论文; 能力论文; 语文论文; 重视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语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