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分析论文_于晓琴

生态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分析论文_于晓琴

桐乡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浙江桐乡 314500

摘要: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的城市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国民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日渐突出。人们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城市生活质量的高要求,我国现阶段在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的重点目标是不断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建设规划的过程中,现阶段的重点目标就是要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将生态城市规划融入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有利于促进城市建设的改变。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规划目标;

1 生态城市概述

1.1 生态城市的概念

20 世纪 80 年代,苏联生态学家雅尼茨基 1981 年第一次提出了生态城的思想。他认为生态城是一种理想城市模式,此后,有更多的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城市的概念加以界定。“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四者保持高度和谐,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失业率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一个可持续的生态城市以对外围环境最低的依赖度为自身提供生存能量,产生“最低的生态足迹”,无论是从污染的角度,还是土地使用、降低温室气体等各方面,生态城市与其所处环境是友好的。

1.2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准则

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最主要是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及学习环境,因此在规划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当中,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基本准则:生态优先,环境优先:规划设计时以当地原有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科学合理规划;完善生态环保理念,加强生态、低碳生活生产观念;构建完善的生态建设保障体系:重视新能源的研发及应用推广,坚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理念;健全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交通、住房、医疗等的基础设施服务逐步完善,从而扩展生态城市就业机会。

1.3生态城市的特点

1.3.1和谐性

和谐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前提,对生态城市而言,和谐是其最主要的表现之一。这个特性集中地体现在人类与自然和城市之间的和谐关系,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确保对城市生态环境及其人文健康环境的保护作用。

1.3.2高效性

生态社会的发展还体现在对城市运转速度的提高方面。生态城市会为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交流指导更为方面的条件,从这一方面有效地降低城市运转与交流的资源成本,进一步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1.3.3整体性

整体性的特点体现在对城市发展中城市整体发展的促进方面。我们需要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保证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维护,需要尽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需要为城市的后续发展以及设计的长远发展提供保证。

2 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策略

2.1 充分的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生态城市规划时,要重视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城市多建设在有山有水的区域,或者是大江大河沿岸,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各个城市均具有良好的生态基础。城市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对于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充分的借助生态自然资源,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考虑到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对此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基于此做好生态资源提升工作,完善并且充分的利用生态资源,建设生态城市,以确保城市能够实现可持续化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合理的编制生态城市规划,要注重科学性,做好城市环境改善工作,坚持与时俱进发展。生态城市规划的有效落实,不仅可以获得经济方面的成效,还能够获得生态经济效益,因此需要重视生态环境与环境质量的改善,着力解决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以及环境问题,以全面促进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2.2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的规划与设计中重要的方向之一就是促进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撑。经济是体现一个城市发展程度以及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我们需要对城市进行环保生态转型,根据城市经济增长标准进行长效分析,确定实现能效的减排、经济的增长。首先要对城市的经济类型进行分析与划分,分析城市中的产业布局,以生态化为依据合理科学地规划城市产业的布局。其次需要对具有发展潜力的生态化产业进行大力的发展,不断强化对城市经济生态的监督与控制,从而减少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危害,实现生态城市的规划发展建设,促进城市环境向着良好方向发展。

2.3完善居住区设计

居住区是城市中的重要区域。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作用,而人的居住环境对城市的发展以及人类的生活质量有很重要的应影响与作用。基于此,在城市的生态规划与设计中需要合理地对居住区进行分析与规划。首先,需要保障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合理地布局城市的基础设施,从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水电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与规划。另外,居住的设计需要为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支持,因此需要从生态的概念出发在居住区合理地设计绿化植物、花园等,既能保障生态城市的发展,还能为城市居民的生活提供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建设基础。

3 城市生态规划目标和规划要点分析

3.1 生态城市规划目标

城市生态规划的研究对象是城市生态系统,它既是一个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又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但它绝非三部分的简单加加,而是一种融合与综合,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又是时间(历史)和空间(地理)的交叉,又是时间和空间的交叉。因此进行城市生态规划,既要遵循三生态要素原则,又要遵循复合系统原则。致力于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抑制过猛地人口增长,建立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有序结构。人口的增殖要与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相适应,抑制过猛的人口增长,以减轻环境负荷;土地利用类型与利用强度要与区域环境条件相适应并符合生态法则;城市人工化环境结构比例要协调。强化资源与能源的节约力度,普及绿色建筑,有助于降低城市的污染排放、能源消耗,以实现更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3.2致力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同步化

城市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区域背景,城市的活动有赖于区域的支持。从生态角度看,城市生态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调节城市生态系统活性,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离不开一定区域;人工化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结构的建立也需要一定区域空间。

3.3致力于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规划不能理解为限制、妨碍了城市经济、社会系统的发展,而应将三者看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整体。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在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城市的生态建设的意义愈发突出。因此在具体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中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从城市的交通、经济、居住区以及人口容量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方面实现对生态理念的落实,从而建设现代化的生态化城市。

参考文献

[1]贾铠针.新型城镇化下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14.

[2]臧鑫宇.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4.

[3]崔照忠.区域生态城镇化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4]李冬冬.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经济竞争力协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4.

论文作者:于晓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0

标签:;  ;  ;  ;  ;  ;  ;  ;  

生态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分析论文_于晓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