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成忠
身份证号码:63212419XXXX157898 贵州贵阳 550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交通拥堵等“城市病”日益严重,智慧城市是解决城市发展难题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积极规划和推进智慧水务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对“互联网+”时代智慧水务的建设与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水务
1智慧水务国内外发展现状
美国在2009年5月提出智能水网的概念,由一名水创新联盟的私人组织创建的基金会提出。智能水网在美国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向:建立水管理系统、基于水资源管理设施和智能电网的优化能源使用方案、水质和水量的联合检测平台、水资源高效管理系统的构建。以色列的水资源比较短缺,在供水方面取得的进步主要是海水的淡化处理和许多高科技公司用创新的方法解决缺水问题。其他国家,比如澳大利亚,在2007年后提出智能水网的概念;荷兰定制智能水表标准。
我国智慧水务起步比较晚,但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2012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上提出了引导和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提出水务系统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环节。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在社会引起热议。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表明“互联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水利和互联网相结合对于促进我们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的转变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智慧水务的建设和发展还并不完善,处于初步阶段,各个城市根据自身水资源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建设智慧水务,没有统一的规划,比如北京市主要是为了解决水资源调度问题,上海市主要是为了提供更好的社会化服务,海南省主要是为了促进河湖的连通。
2智慧水务现状与问题
智慧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而供水就是基于既定的质量要求和用户需求去提供服务。智慧水务通过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视频识别技术对基础性的水资源设施、供水管网设施、地理基础设施等进行系统整合,构建智慧型设备,用精细化和动态的控制方式加强对整个供水系统的生产、管理以及服务流程的约束,提升服务质量,进而从根本上推动供水改革与发展。
智慧水务的建设工作在现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广东省构建了信息化的水务数据中心,上海市推动了智能化水务管理系统的建设。通过加强对水资源的优化管理、强化污水收集与处理,加强排放监测,从根本上提升了水资源利用率,初步实现了智能化以及信息化的水务管理模式。但是智能水务系统的构建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部分水务系统虽然购买了智慧水务设备,但没有充分的凸显其价值与效能;二是即便构建了智慧型水务管理系统,但是缺乏信息沟通与交流,无法实现各种水务信息的共享;三是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缺乏技术支持以及专业人员管理。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整个智慧水务建设工作的开展。
3“互联网+”智慧水务的建设目标
从智慧和应用的角度出发,提高水务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互联网+”智慧水务的建设需实现以下目标:(1)实现24小时动态监控水质安全。传统技术手段监测水质安全主要采取人工监控,智慧水务系统和物联网技术相结合,不仅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而且可以24小时实时监测水质情况,可以随时发现净水过程中的一些参数异常情况,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保证居民用水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对各类监控对象,比如:水源地、自来水管网、排水管网、城市生态河湖水系等,建立防洪抗旱减灾工程、城乡供水、城市排水工程和生态河湖工程等控制体系,实现水务工程自动控制。(3)在业务和政务管理方面实现统一流程,使业务人员的管理更加高效,实现精细化管理。对不同目标、不同区域、不同用途的水量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和收费,实现更精细、更差异化收费。(4)过去对未来的预测是凭专家的经验,建设“互联网+”智慧水务后,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对未来进行预测,而且可以破除经验的局限性,总结一定的规律,从而可以达到对未来的变化进行预测和预警的作用,掌握复杂的行业规律,帮助提高应对决策的科学性。(5)把智慧水务和智慧城市相融合,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给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决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建立涉及水行政、民生的公共服务,宣传智慧,实现水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让社会公众了解及体验到智慧水务的方便、快捷以及人性化。
4智慧水务的构建及实施建议
4.1普及“智慧水务”知识,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水务管理单位应加强对“智能水务”的知识宣传,特别是基层水务组织的宣传,普及“智能水务”的内涵和发展战略,让管理者认识到水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建立从市到县,再到基层的综合管理体系,建立公共数据平台和服务平台。要充分挖掘公众与水信息的关系,使智慧水务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4.2吸引优秀技术人才,加强技术研发能力
中国不确定水管理业务和用户需求发展迅速,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息系统不断完善和升级,但由于传统水务产业的影响,信息人员的技术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智能水的建设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技术人员.网络智能水务的顺利建设和健康运行,关键是要建立一支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水务部门技术队伍。因此,有必要吸引一批优秀的技术人才,加强水利部门的技术研发能力。特别是日常管理软件及相关业务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通过校园招聘、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等途径,建设一支具有较强业务能力、技术水平和相对稳定性的技术队伍,对智能水务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4.3科学制定总体规划,完善管理机构
智能水务的建立需要科学、全面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在制订计划前,我们应考虑发展“互联网”智能水务对未来管理的影响和影响。使智能水利建设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兼容性。在水务系统内,设立专门的智能水务领导小组,负责智能水务的技术指导和业务指导;同时,邀请有经验的专业咨询机构,对智能水务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基本业务要求、业务流程、关键技术要求等问题,进行科学的总体规划,在智能水务领导小组中,应建立相应的需求组、应用层组、网络组、数据组、技术组、系统组、安全组等。从而保证智能水的建设适应新的发展环境。
结语:
水系统是智能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和重要环节。水利是一项古老而传统的产业。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融合,新技术与智能产业的结合,对我国水利工业向现代水利产业的转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研究“互联网”时代智能水务的建设与发展,对于促进和发展城市水务管理,使城市供水系统更安全、更环保、更高效,提高城市供水管理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确保居民用水安全,节省大量人力和时间。
参考文献:
[1]王卫峰,汤强.一种城镇智慧水务体系结构[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24):169-171.
[2]张一鸣,田雨,蒋云钟.基于TOE框架的智慧水务建设影响因素评价[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5,13(05):980-984.
[3]彭智欣,徐嘉祺.智慧水务的思考[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5,15(09):234-236.
[4]敖旭平,徐斌,金凡,赵佰枫,郑展望.智慧水务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5,31(08):34-36.
论文作者:曹成忠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3
标签:水务论文; 智慧论文; 互联网论文; 智能论文; 城市论文; 水资源论文; 技术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