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教育主体的经济博弈分析_教育论文

成人高等教育主体的经济博弈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主体论文,成人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成人高等教育中的“稀缺性”假设

正如经济学所分析的“人类社会必须按照自己需求欲望的轻重缓急,选择如何对既定资源进行配置,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一样,成人高等教育也要解决好三个基本问题:第一,教育培养什么人和多少人?这是成人高等教育的产出问题,即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是什么?是根据计划来培养还是根据人才市场来培养?第二,如何教育培养?这是成人高等教育的投入问题,即人才由谁来培养?使用哪些资源作为教育的投入要素?采用何种方式和技术?第三,教育培养谁?这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分配问题,即由谁来接受教育?这是有限的教育资源如何在不同的个人及家庭之间进行分配的问题。

二、成人高等教育主体的“经济人”假设

在成人高等教育的整个过程中,直接参与教育的主体是“成人学生”和“高等学校”。我们用“经济人”假设对他们进行逐一分析。

1.“成人学生”的“经济人”假设。成人高等教育中的主体之一——成人学生是指利用业余时间接受大学教育的在职人员或自由职业者。如果把教育过程从教育服务支付和受益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成人学生就完全不同于全日制普通高教的学生。因为,普通高等教育中的教育服务费大多数是由学生家长支付的(支付教育服务费),而教育服务的消费及受益是由学生本人收益的。从家长的角度来看,由于不是受教育的主体,从而也就不是教育的最终收益人。在他的收益列表中,他更关心的是学校的名气、专业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等,这些收益在支付教育费的同时是得不到的,他们只是预期的收益,实际收益要到子女毕业时找到工作才能通过子女的实际收益来间接实现。从普通高校的学生来看,由于不是教育成本支付者,只是教育的收益者,因此在对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教育标准的判断上不具有完全的成本——收益行为。成人学生则不同,他们既是学费的支付者,又是接受教育服务的主体,同时他们具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经历,他们对当前社会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最敏感。因此,他们对于教育服务的需求是有严格的成本——收益分析的。他们对于自己的资源在教育需求上如何分配,怎么分配的行为是具有“经济人”特性的。因此,在分析成人高等教育时,假设其参与主体之一——成人学生就是“经济人”。

2.“高等学校”的“经济人”假设。高等学校在教育中的行为是否具有“经济人”特性,这和教育“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争论有联系。如果主张“教育产业化”,那么就要把产业经营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教育领域,降低教育成本并提高成本补偿,提高资源利用率;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教育,扩大教育供给,满足社会需求;根据劳动市场的人力资本需求结构调整人力资源的教育规模、层次以及教育内容。如果反对“教育产业化”,那么就不能把教育产出商品化,因为教育是非生产和非经济部门,属于法定的非营利性公共部门,教育提供的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而非私人产品。教育的收费是成本补偿,是受教育者预期收入的代价,而教育市场化、教育结构企业化以及经费上个人负担比例会增大,这将影响到教育的公平性。这样对于高等学校的教育行为就不能简单地界定为“经济人”。

对于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来说,它的存在有其特殊性。首先,从国家财政部、国家教委下达的“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通知”规定:“高等学校的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即高等学校在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而在“关于颁发《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改革实施方法》的通知”中指出:社会服务收入是高等学校在完成国家下达的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接受委托培养、举办干部专修科、函授、夜大学以及开展社会技术服务和咨询所取得的收入。因此,成人高等教育部门开展函授、夜大学,提供社会服务所获得的收入应该是高等学校的经营收入。同时,在《实施方法》中规定:“高等学校接受委托培养研究生,本、专科学生,举办干部专修科、函授、夜大学,接受进修教师,所收取的经费,80%做自动增加经费拨款处理,20%纳入学校基金”;规定“学校基金的使用,用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发展教育事业部分,不得低于60%;用于教职工奖励和集体福利部分,不得高于40%”。由此,成人高等教育部门获得的经营收入一部分是用于补贴普通高等教育,另一部分是用于教职工奖励和集体福利。其次,高等学校对成人高等教育部门只进行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投入,而对其不会给予直接性的投入。那么,这就从根本上要求成人高等教育部门必须要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引入成本——收益核算机制。因此,从这方面来讲,成人高等教育部门就是“经济人”。

三、成人高等教育主体的经济博弈分析

在成人高等教育主体的经济博弈分析中,我们可以找到这样几种关系:“成人学生”和“高等学校”在“教育市场”上的契约关系;接受教育的“成人学生”和“用人单位”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契约关系;“国家教育部门”通过政策供给和“高等学校”发生的关系;“人事部门”通过制定劳动力市场的准入标准和“用人单位”与“成人学生”发生的关系。“国家教育部门”通过认证劳动力市场准入标准和“用人单位”发生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模型把以上的几种关系表示出来(如下图):

1.国家教育部门通过行政管理和政策供给对高等学校进入教育市场的资格进行认证,其次下达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计划,并对教育方向、教育目标和教学标准给予政策指导和监督。由于成人高等教育属于高等学校向社会提供教育服务的经营性项目,他的成败和学校的教职工奖励和集体福利有切身关系,所以高等学校往往会不顾国家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和指导方针,超过其教学承担能力进行扩大招生,同时在办学层次和专业设置上盲目跟从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热点,放弃教育投资的长期收益,造成远期人才供给的过剩;更甚者,如果高等学校以降低教学质量在教育市场上进行恶性竞争,将会导致人才的市场准入——文凭的贬值,导致劳动力市场的准入标准混乱,从而导致全社会的人力资本贬值。同时,国家教育部门由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形式多、层次多、布点多,因此在评审方面将会存在很大的监督成本。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市场往往出现“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

2.国家教育部门通过高等学校对成人进行学历教育后颁发学历证明——文凭。这是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对人力资本进行评价的成本最低的市场准入标准了。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如果文凭的真实的人力资本含量较高,那无疑可以降低他们的交易成本,更多的是可以提供良好的人才使用环境,从而提高用人单位人力资本的收益率,用人单位的收入随之提高,那么国家对用人单位的所得税也就可以增加。

3.成人学生可以通过向教育市场投资来获得教育服务,从而对其人力资本进行提升。成人学生是根据自己在教育市场上的“边际成本”和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边际收益”来决定教育需求的。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在接受教育的头3年,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增加一年,总产值就会增加9%,而后增加的学年收益衰减为每年使总产值增加4%。另外,世界银行对美国、法国、韩国、西班牙、科特迪瓦等12个发达、发展中国家的调查表明,增加一年学校教育时间平均可使工资增长10%以上。这样,成人学生受教育的边际收益是增加一年教育带来的增加的收入,并且其受教育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而成人学生的边际成本则是增加一年教育所增加的学费与放弃的收入,这是递增的。如果成人学生受教育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他就会增加教育需求,否则就会减少。如果市场准入只靠文凭,不注重实际能力。那么将会导致学生对文凭需求过热,从而忽视对教育内容的本质需求。反过来,又会在将来导致文凭的预期收益率降低——即文凭贬值,这就会出现人力资源发展的恶性循环。

根据以上相关关系的博弈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市场准入的评价机制过于单一。目前我国实施学历证明制度,学历证明是评价劳动力资本的一种最为简单和成本最低的方法。目前我国成人教育基本还处于一种学历教育的过程,对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能准确地做出评价。学历教育的弊端体现在学生在应试能力的不断提高而社会实际业务能力却得不到真实反映和锻炼。因此,以学历证明作为劳动力进入市场的单一评价体系是不可行的。社会对学历要求的不断提高,只能不断促使成人学生形成“追逐更高学历——文凭贬值——再追逐更高学历”的陷阱,从而出现了看门都需要大学本科学历的令人沮丧的现实。第二,教育产品的多样化问题。劳动力市场对就业人员的学历要求是成人教育市场上形成供给的直接源动力。目前,成人高等教育根据现期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设置相应专业和学科。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所以现在培养的人才未必能够满足将来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学历教育是一个周期过程。成人学生的教育投资回报,往往要等到取得文凭时才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兑现,这就可能在教育市场中导致现期和远期市场的失衡,出现发散型蛛网模型。教育产品的周期性必然要求成人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专业化和多元化。第三,人力资源过剩和成人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问题。随着全日制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张,我国人力资源结构存在着严重失衡,并且导致了人力资本回报率的不断降低。劳动就业问题成为了一个简单的公式:更快获取更高学历=更高收入(前途),因此,成人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各个层次学历证明的含金量也因此在同步衰减。

总之,劳动力市场准入评价机制单一化、成人教育市场竞争无序化,将成为我国目前成人教育体制的突出问题。

标签:;  ;  ;  ;  ;  ;  

成人高等教育主体的经济博弈分析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