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待遇拓宽资源: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_贫困地区论文

改善待遇拓宽资源: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_贫困地区论文

提高待遇 拓宽来源——贫困地区师资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贫困地区论文,师资论文,对策论文,待遇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00年,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实现这一目标难度很大。为此,党和政府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特别是“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实施以来,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然而,一些地方的师资队伍建设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不能适应“普九”的需要。为此,笔者多次深入某贫困地区,对当地农村的师资情况作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深感加强贫困地区的师资队伍建设,仍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调查显示,该地区中小学师资队伍中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师资分布不合理,偏远学校缺编多 中小学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质量较低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的普遍性问题。在一些贫困地区,这种状况尤为严重。据当地教育部门提供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1997年,全区共缺中小学教师5000余名,所缺教师约占现有教师总量的17%。与此相对应的另一个事实是,当地多数城镇教师基本上饱和,甚至还有超编现象,而不少偏远农村学校却无人执教。如某市,1996年农村中小学教师严重缺编,许多农村只好以文化水平低、专业思想不稳定的临时代课教师顶替,而同期县城中小学教师却超编300人。就是在乡镇内部也存在着师资分布不平衡的状况。这个市的一个镇,绝大部分学历合格的公办教师分布在交通相对便利的村庄,山区24个学校(教学点)中仅有2名公办教师,其余均为民办和临时代课教师。此外,由于长期形成的教师学科结构不平衡,语、数教师普遍超编,音、体、美教师严重不足,给全面发展学生素质造成了诸多难题。

民办教师比例大,学历合格率偏低 从类别结构上看,该地区民办教师至今仍占教师总数的25.3%,大大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民办教师的来源基本是落榜的初、高中毕业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专业教育,对教师队伍总体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很大的影响;从学历结构看,1996年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79.2%,初中为56.2%,分别低于88.85%和75.5%的全国平均水平;从年龄结构上看,青年教师偏多,35岁以下年轻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1.3%。中老年教师偏少,也是目前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低的一个因素。

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流失较严重 该地区师资流失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调离教育系统,二是长期脱岗。后者在农村中小学尤为严重。主要表现是教师本人离岗经商或务农,私自或通过有关主管部门雇用临时代教顶替上岗。据某县教育局1997年的清理整顿显示,全县约有200余名教师在册在编但不在岗,占教师总数的10%。更为严重的是隐性流失,年轻的师范院校毕业生不愿在农村从教,民办教师因生活问题而不能安心于本职工作,在贫困地区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总之,教师流失中,真正改行的并不很多,但“人在曹营心在汉”、厌教、弃教者却为数不少。

该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贫困地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根源也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师资配备不能同步 “八五”期间,全区净增小学在校生10万人,按每班40人计算,共增加2500个教学班,按班师比1:1.4计算,需要增加教师3500人,而此期间全区两所中等师范学校仅毕业学生2741人,同期离退休小学教师1023人,实际净增教师1718人,与需求相差1782人。加之贫困地区大多属于山老区,学校布点极其分散。该区5627所小学,单人校就占到2234所。某县9920名学生分布在432所小学,584个教学班中,班均学生只有16.98人,这些学校占用的教师编制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经费使用效益不高 该地区的许多县属于财政支出靠国家补贴的贫困县,财政收入来源很少。如某贫困程度较为严重的国家级贫困县,1993年至1995年三年间,教育事业费用总和高于财政收入总和近100万元,其中的1994年,全县的财政收入尚不够教职工的人头经费支出。拮据的财政收入,必然影响到教师生活待遇等各个方面,使许多教师在工作之余,仍需为生计而奔波。

与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有限的教育经费难以支撑庞大的教育规模相对应的另一个问题,是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不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地方在教育经费使用上,偏重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办学条件改善,而在师资队伍的培训和提高等方面投入很少。即使教师的劳务报酬,也处于较低水平。如占相当比例的民办教师,不能与公办教师同工同酬,相当数量的代课教师,所获报酬不能维持最低的生活需求,致使一些优秀青年不愿补充到教师队伍中,产生了诸如“空壳学校”和“娃娃代教”等许多违背教育规律的不正常现象。

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低 物质贫困,固然是造成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但在与一些教师的座谈中了解到,许多问题的产生还在于一些教育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低、业务能力差和处事不公平,这无疑会挫伤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针对教师的工作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激励手段,也是解决教师队伍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为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笔者建议:

开辟多种渠道,拓宽师资来源 这一地区到目前尚缺中小学教师5000余人,按近几年的增长速度,要想达到目前应有编制的教师数,约需20年的时间。如果加上人口增长因素引起的教师增长数,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单凭目前的师资补充渠道和方式,还远远不能解决问题,必须开拓新的渠道,采取有力的措施和方法补充教师。而且,在尽快补充教师队伍数量的同时,还要保证新补充教师的质量,坚决防止引入新的不合格的教师。

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师资数量不足问题的渠道很多,如加强师范院校的建设,加大师范院校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收定向生的数量比例;发挥县教师进修校和职业高中的作用,选拔部分优秀学生进行教师职业培训;选择部分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通过一定的教育理论和专业培训,吸收他们到教师岗位;招收有教学经历的下岗职工或下岗公务员到贫困地区任教;对师范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实行毕业后到贫困地区任教2年后再重新分配制度;兴办寄宿制学校,从根本上解决因山区学校“小而散”所造成的教师短缺和教师浪费并存的问题等。

改善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贫困地区尽管财政收入紧张,但是,要发展教育,稳定教师队伍,必须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切实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如工资和医疗费拖欠,教师就医难,子女就业难等问题。要重视研究和解决农村教育费附加征收管理问题,提高民办教师工资待遇,使他们能安心从教。此外,还应运用政策和经济调控手段,引导教师合理流动。可以从工资待遇、教师职称评聘、培训进修、毕业生分配指标、家属子女农转非、民转公、民师班招生、评模晋级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向贫困地区农村教师倾斜。

健全管理制度,加强队伍管理 加强贫困地区中小学师资队伍的管理,首先是要选拔和任用政治业务和思想品德过硬的中小学校长。一个优秀的校长不仅能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能为人表率,以身作则,鼓励教师爱岗敬业,积极工作。其次,要健全师资管理制度,如针对目前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可以制定毕业生服务期制度、山区服务期制度、城镇和农村教师交流制度和杜绝在编不在岗现象的规章制度。三是要建立约束督导机制,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即止。总之,贫困地区农村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无论是数量的补充,素质的提高,还是待遇的改善,都是非常困难的工作,仅仅依靠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依靠各有关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通力合作,必须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开阔思路,深入研究,多方面探讨解决的办法。

标签:;  ;  ;  ;  

改善待遇拓宽资源: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_贫困地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