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双酒小学 曹满红 邮编 715500
[摘 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重要依托,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性策略,各科教师应尝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有利于在课堂上营造促进心理健康的氛围。
[关键词] 课堂教学;渗透;和谐、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正文]
小学学科教学是在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这个过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极大,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使教师自觉地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在课堂上营造促进心理健康的氛围。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在语文、数学、思品、科学课堂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 在语文课堂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1 老师表情“晴雨表”。
我们学校规定,上课铃响的时候,教师就必须站在教师门口,等待上课,这时候教师的表情很重要,如果面带微笑,上课的时候学生就知道老师很高兴,发言也很积极,基本都能够大胆的发言,有什么说什么,课堂的氛围往往轻松和谐,学生的心理肯定是阳光的;相反,上课前教师的表情很愤怒的话,整节课堂不但死气沉沉,教学效果很差,更谈不上达到什么教育目的,教师还会以学生笨、差、等词语来形容学生。通过实践,学会微笑着面对你的学生,这样良好的开端就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总是很轻松,争相发言,学习的氛围也相当的好,很轻松的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心理怎么会不健康呢?
2 挖掘教材的真善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全面,思想内容丰富,不少课文都包含着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教师必须在备课中深挖掘这一点,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和积极健康的心理。
二 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 化解学生的心理困扰
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有以下几种:来自学习活动的困扰;来自与同伴交往的困扰;来自老师的困扰;来自自我实现受挫的困扰。
2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渗透。
数学的内容更多地倾向于理性化的知识,人文性相对要少一些。然而,我们仍能从中发现许多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数与代数一类的课,我们主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计算、估算能力;综合实践应用较多的课,我们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体验一下自己发现结论的喜悦与自豪感;图形认识一类的课,我们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能力;统计与概率方面的课,我们可以增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开展多种数学活动,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 在思品课堂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教育部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指导思品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就现行思品教材而言,都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就其中的方法来说,我认为则尚存在欠缺。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肯定会对小学生的道德能力发展更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探讨小学思品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于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确是当务之急。以我之前的思品学科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一个方面来参考。
1 选择适当的课堂管理模式。
课堂管理模式是直接影响课堂心理氛围的教育策略,也是一种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学者做过总结,在教育史上大概有以下8种课堂管理模式:权威型管理、恐吓型管理、放任型管理、食谱型管理、训导型管理、行为矫正型管理、人际关系型管理和学生自主型管理。事实上,这8种课堂管理模式基本上可归属于勒温提出的三类领导方式,即民主型、专制型与放任型领导方式。应该说,这些管理模式或领导方式除了恐吓型管理模式有辱学生人格而不宜采用外,其他各种管理模式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2 通过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激励是行为的钥匙,又是行为的键钮。现代心理学许多实验证明,经过激励的行为与未经过激励的行为效果大不相同。经过激励的行为表现得主动自觉,富有效果,而未经过激励的行为就显得消极被动,效果也差。所以教师应坚持肯定性评价为主,坚持激励性原则为主,特别是小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发言。
四 在其他艺术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 小组合作交流,跨越沟通心理障碍。适当、适时将班级整体划分成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和发挥团队辅导的功能。
2 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愉悦身心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对感情的表达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在教学时,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领会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内涵并真正融入到音乐所描绘的意境中。教师应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学生在情绪勃发中进入审美的至高境界。教师不仅要用丰富的表情、范唱、表演来感染学生,更要引导学生进行有表情的演唱、表演,亲自体验音乐的旋律美。
总之,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性策略,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在工作过程中,努力学习心理学知识,注重研究学生心理,不断实践、探索,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自然、贴切的渗透到教学当中,达到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品质的目的。
论文作者:曹满红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学生论文; 心理论文; 课堂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教师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