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的确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评价标准论文,经济责任审计论文,控股企业论文,领导论文,人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确定的几个原则
(一)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独立、客观、公正是审计人员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及其审计评价的基础。
独立是指审计人员必须超脱于被审计企业和被审计人员,不与被审计企业和被审计人员存在任何经济利益上或其他方面的利益关系。客观是指审计人员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进行审计评价过程中实事求是,不掺杂任何主观因素。公正是指审计人员进行审计评价时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屈从于任何外界压力和干扰。
(二)以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限定审计评价范围
根据《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等的规定,审计人员接受委托执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进行的审计评价,仅限于该领导人员任职期间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因此,审计评价应围绕被审计人员任职期间其本人在企业财务收支、经营成果、重大经济决策和其他经济活动事项方面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进行。
(三)以审计认定的事实数据资料为对象,总体评价和重点评价相结合
审计人员进行审计评价时,必须以审计确定的事实数据为依据,尽可能采取描述审计结果的方式进行,在对被审计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做出总体评价,并全面肯定被审计企业和被审计人员取得的经营业绩的基础上,大胆披露被审计人员在任职期内其所在企业或本人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指出被审计人员应负有的经济责任。
(四)合理区分现任责任和历史责任
审计人员在评价被审计人员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时,通常面临两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一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被审计企业的上任领导人员离任时没有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只能以被审计人员任期内的责任目标、预算,同行业或企业以前年度的财务经营指标作为参照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借以评价被审计人员任职期内的经营业绩。二是被审计领导人员与上任领导之间交叉的经济问题。如前任领导遗留的法律纠纷、投资损失、呆账死账、积压存货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应坚持历史的观点,合理界定被审计领导人员与上任领导之间的责任。
(五)正确区分主观责任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企业经营状况,既受企业领导人员综合素质和努力程度的影响,也有外部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此,评价企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时,审计人员要坚持发展的观点,正确区分主观责任和客观因素影响的责任。
二、建立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一)分析审计评价事项
1.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最能说明企业领导人员在任职期间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绩效。在实施审计时,应根据不同性质的企业,有针对性地选择其中的一些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在计算指标完成的情况时,应做到计算指标数据来源真实、可靠,对于报表数据,该调整的调整,这样计算出来的指标才有利用价值。在分析这些指标时,通过纵向、横向的比较,正确地反映出被审计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企业状况,合理评价企业领导人员的工作业绩。
2.对资产、负债、损益真实性的分析。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进行分析评价时,在查看会计报表有关数据的基础上,还要着重分析企业领导人员在任职期间是否存有隐瞒收入、少转或多转成本、搞账外物资和“小金库”等容易造成资产流失的现象;是否存在任期末将应并损益的费用损失故意挂入待摊、待处理以及往来账而造成潜亏的问题;是否存在虚盈实亏、假报业绩的现象等等。通过对以上情况的审查,对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调整,据此分析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程度。
3。经营管理活动合法性的分析。对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经营管理的合法性分析,主要是审查了解该企业是否存有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产品和商品,是否有偷税、漏税问题,是否有转移资金、挪用公款和私设“小金库”的现象,经济合同是否合法、规范等等。在分析审查的基础上,评价企业领导人员是否合法经营。
4.国有资产是否保值增值的分析。国有资产是否保值增值是衡量领导人员政绩的一个重要量化指标。在对企业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重点要审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分清情况,区别对待,客观评价。
5.重大投资决策的管理效益情况分析。重点审查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投资决算程序的规范性,投资项目的效益性。审查有无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或为局部利益,大搞计划外项目;有无乱挤生产成本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造成固定资产盘盈或成为账外资产;有无未经过充分的研究、论证盲目对外投资,造成“死账”。对这些问题,在审计中要彻底查清,准确地分析评价,合理地界定责任。
6.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分析。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主要是采用健全性测试和符合性测试两种方法。通过健全性测试,检查控制点是否齐全,控制目标是否完整,相应的规章制度是否完善;通过符合性测试,检查控制点是否有效,控制目标是否实现,规章制度是否贯彻落实。通过以上测试,可以找出管理方面的漏洞,促进企业挖掘内部管理潜力,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确定审计评价标准的量化指标
第一步,罗列可供选择的评价指标。
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可有:
1.评价财务效益状况的指标:(1)主营业务利润率;(2)总资产报酬率;(3)净资产收益率;(4)资本保值增值率;(5)成本费用利润率。
2.评价偿债能力的指标:(1)资产负债率;(2)已获利息倍数;(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4)速动比率。
3.资产运营状况的指标:(1)不良资产率;(3)经营亏损挂账率;(4)总资产周转率;(5)流动资产周转率;(6)存货周转率。
4.企业持续发展性指标:(1)销售增长率;(2)资本积累率;(3)总资产增长率;(4)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5)新产品投产率。
5.评价领导人员廉洁情况的指标:(1)违纪违规总金额;(2)违纪违规资金率。
第二步,选择和使用合适的评价指标。
具体选用指标可因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但应坚持两个原则。
1.适用性原则。应结合被审单位的行业特点、主要业务特征、生产工艺特征和技术特点、管理模式等,科学合理地选择那些与单位业务紧密相关,最能充分反映领导人员经营业绩的经济指标。
2.可比性原则。选择的经济指标应是国家规定或社会公认的生产经营、资产管理、资产收益等方面的指标,其计算基础、计算口径应当一致。同时,要注意指标的时效性。
标签: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经济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领导责任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企业责任论文; 离任审计论文; 损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