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001
【摘 要】遗传性肾脏疾病在所有肾脏疾病中所占比例为10%-15%,难以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多发展为终末期肾病,需进行肾移植手术和透析治疗。随着近些年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遗传性肾脏疾病相关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对遗传性肾脏疾病进行基因检测对诊断和研究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基因检测;遗传性;肾脏疾病;诊断;研究
一、国内遗传性肾脏疾病基因检测发展现状
相较于国外而言,我国对遗传性肾脏疾病研究处于发展阶段。位于北京第一大学医院的教授丁洁团队率先先从遗传性肾炎Alport综合征切入,逐渐探索到各类遗传性肾脏疾病。对Alport综合征进行基因诊断,在国内对皮肤及肾脏组织(以石蜡切片IV胶原不同α链免疫荧光染色技术为主)进行临床鉴别与诊断;在国际上于Alport综合征采用建立在皮肤成纤维细胞cDNA水平的基因诊断;明确了我国公民先天性肾病综合征NPHS1基因突变等等[1]。在不断的努力下,国内对于遗传性肾脏疾病的临床诊断已经上升到分子遗传水平,在产前便可进行诊断,促进了我国遗传性肾脏疾病诊断水平的提升,使确诊的遗传性肾脏疾病的疾病谱得以扩展。
二、基因检测在遗传性肾脏疾病诊治和研究中的作用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优生有重要意义,可有效减少遗传性疾病。发展至今,关于遗传性疾病和遗传肾脏疾病成功诊断的例子并不少见。产前诊断主要是对孕妇行羊水穿刺术,即在孕妇怀孕后10-16周获取绒毛膜或者羊膜绒毛标本,继续对有关基因进行检测,查看胎儿的遗传突变基因情况。比如,美国与欧洲学者通过合作在1995年对X线连锁型Alport综合征成功完成产前诊断,结果第一次怀孕检查发现胎儿存在COL4A5基因突变,妊娠由此停止;第二次怀孕进行产前检查发现胎儿COL4A5基因无异常,胎儿健康出生。在助孕术胚胎植入前进行诊断,利用细胞穿刺术对胚胎基因进行检测,然后将未发生突变的基因植入宫内受孕。因植入前诊断与产前诊断中进行突变基因检测时间紧张,突变基因检测需在几小时内完成,在进行植入前诊断;产前诊断需在几周内完成,因此根据基因检测明确有关家系突变基因是遗传性疾病顺利完成的基础。
准确的基因检测可为遗传咨询提供客观性保证,尤其是对于家族内遗传性肾脏疾病不确定的患者,或者遗传性肾脏疾病由基因新突变导致,只能根据基因检测结果进行遗传咨询。
当前关于遗传性肾脏疾病的治疗已经有所进展,确切的基因检测结果为治疗提供有效指导。如NPHS2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肾病综合征患者会抵抗激素,采用环孢霉素A和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诱导完全缓解[2],加之NPSH2基因突变的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经肾移植治疗后,相比于未进行NPHS2基因突变的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经肾移植术治疗的患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复发率更低,因此如果在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发现存在NPHS2基因突变,便可摒弃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时也为肾移植术奠定基础。
三、我国遗传性肾脏疾病基因诊断存在的困难
从种类看,遗传性肾脏疾病种类繁杂,临床表型以及遗传型各不相同,临床医师的认知水平还有很大提高空间,这也就增加了临床诊断的困难度。比如多囊肾有两种遗传方式,一种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另一种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lport综合征则有三种遗传方式,即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X连锁显性遗传[3];遗传性肾小管疾病分为Dent病、Bartter综合征、Fanconi综合征和Liddle综合征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遗传性肾脏疾病基因看,基因太多,一种遗传性肾脏疾病可由多个基因异常导致,而一种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遗传性肾脏疾病临床表现有所不同 [4],因此遗传性肾脏疾病基因难以有效诊断。如Pkd1、pkd2、pkd3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的治病基因;COLAA3-COLAA6都是Alport的致病基因;NPHP1-NPHP6等都是肾单位肾痨的致病基因。常染色体隐形遗传型多囊肾类型包括少年型、婴儿型、新生儿型和围生期型;WT1基因突变可引发多种临床疾病,比如Frasier综合征、Denys-Drash综合征以及孤立性遗传性肾病综合征等[5]。
从书籍看,我国关于遗传性肾脏疾病临床治疗的有关书籍和专科医师都较少。因遗传性肾脏疾病的致病基因较多、疾病类型复杂,因此对于该病治疗的儿科医师有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当前普遍缺少专业的遗传性肾脏疾病治疗专科医师,尤其是基层医院这种现象更为普遍。
从基因诊断手段看,当前应用的遗传性肾脏疾病基因诊断手段缺乏先进性。因遗传性肾脏疾病有较多的致病基因,临床所用的外显子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方式,存在工作任务繁重、时间长、经费多的弊端。
四、遗传性肾脏疾病基因诊断的发展
产前基因诊断对遗传性肾脏疾病防治有重要意义,而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不断总结临床经验,撰写有关遗传性肾脏疾病的书籍,提高临床医师尤其是儿科肾脏专业医师的专业能力,加强培训,加强其对遗传性肾脏疾病的认知,在工作中提高警惕性。(2)组织遗传性肾脏咨询与筛查,尤其是对有明确遗传性肾脏疾病家族史的人员,同时对其进行婚育等遗传咨询教育[7]。(3)搭建全国性遗传性肾脏疾病数据库,为遗传性肾脏疾病患者的诊断、跟踪随访与管理奠定基础。(4)加强基因诊断方法和技术的探索,积极使用新型二代基因测序技术,降低遗传性肾脏疾病基因诊断的花销,缩短诊断时间。
结束语
综上所述,遗传性肾脏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尽早诊断对患者自身乃至国家有重要意义。基因检测工作宜在肾脏疾病特异分子遗传学经验与技术丰富的实验室开展,以利于节省财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8]。
参考文献:
[1] 王彩月,王立锋,伍建. 遗传性疾病致病基因检测报告的解读[J].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2017,6(1):9-13.
[2] Xie yuan-sheng,Chen xiangmei. Precise diagnosis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of congenital,genetic,rare kidney disease [J]. Chinese journal of nephropathy research,2017,6(1):1-5.
[3] 张明超,刘帅妹,何群鹏,等. 应用改良的方法检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基因突变[J].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6,25(4):347-351.
[4] Zhou jianhua. Advances in gene diagnosis and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for hereditary renal disease [J]. Journal of clinical kidney disease,2016,16(11):644-647.
[5] 宫坤婧,王雅琴,夏敏,等.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肾小管间质病中UMOD,REN,HNF1B基因筛查及功能研究[J]. 中国血液净化,2017,16(6):413-419.
[6] 陈怡帆,史敏科,单海涛,等.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研究进展[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6,24(7):639-646.
[7] 郭俊,陈莉明,常宝成,等. 我国汉族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与肌肽二肽酶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1):23-27.
[8] 郭毅飞,李雪锋,李敏,等.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多态性与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21):2081-2084.
论文作者:熊巧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8
标签:遗传性论文; 肾脏论文; 基因论文; 疾病论文; 染色体论文; 综合征论文; 显性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