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和磁共振对肝脏囊性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_颜学兵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6)

摘要:目的 探究多排螺旋CT与磁共振对肝脏囊性占位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从我院2015年4月-2016年9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肝脏囊性占位病变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多排螺旋CT和磁共振检查,以病例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检出率、敏感度、特异性。结果 两种检查方法对肝脏囊性占位病变的检出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磁共振检查时,对于炎症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3.78%),特异性为95.34%;经多排螺旋CT检查时,对于炎症性病变的敏感性为(78.78%),特异性为(82.97%,两种检查方式敏感性、特异性相比较,MR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肝脏囊性占位病变患者应用多排螺旋CT、磁共振予以临床诊断,均可以获取理想的诊断效果,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但磁共振对炎症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度均较高,值得作为筛查此疾病的首选诊断方法,应予以推广。

关键词:肝脏囊性占位病变;多排螺旋CT;核磁共振

在临床上,肝脏囊性占位病变属于常见的一种疾病,其是指肝脏内因寄生虫、结核、淤血等病理因素,致使肝周、肝内发生病理性包囊占位,多数患者表现为腹痛、乏力、高温、头晕、腹胀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1]。因此,加强此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当前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多排螺旋CT、核磁共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肝脏囊性占位的诊断,可以取得一定的诊断效果,但两种诊断方法对本病的诊断各有优势。基于此,本文对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80例肝脏囊肿占位病变患者分别进行多排螺旋CT、磁共振检查,旨在探究两种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4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肝脏囊性占位病变患者,包括45例男患者,35例女患者,年龄均为25-65岁,平均年龄为(45.0±6.0)岁;疾病类型:24例肝囊腺瘤,21例寄生虫囊性病变,35例炎性囊性病变。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无精神类疾病,并且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加入本课题研究。

1.2检查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多排螺旋CT、磁共振两种方法进行检查。在检查期间需详细观察患者囊性病变体积、具体位置、密度、结节数量、有无包膜及其形态等情况,临床诊断内容如下:

多排螺旋CT检查:患者平躺于操作台,取仰卧位,采用CT扫描患者右侧膈顶至肝脏下缘,增强检查时选用剂量为100ml的碘海醇非离子型造影剂,控制流速为2-3ml/s,最后对患者进行肝脏动态三期增强、延迟扫描的右侧膈顶至患者肝脏下边缘,结束CT扫描后告知患者可以离开,将图像传输到CT影像系统内,安排临床诊断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通过影像对患者病情予以诊断。

核磁共振检查:检查前告知患者禁止佩戴金属饰品,以免影响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患者平躺于操作台,取仰卧位,采用磁共振扫描患者右侧膈顶至肝脏下缘,依次按照序列号进行增强(T1WI、T2WI、T1WI),根据不同的诊断情况选取检查部位的图像,在此期间采用12ml造影剂,即扎喷酸葡胺,对患者以手推方式予以注射,以便增强检查,提高检查准确度。并且在检查过程中需对患者肝脏病变体积及部位、形态、密度、薄膜、信号、囊壁结节等情况进行详细观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特异性、敏感度(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

敏感度=真阳性例数/(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

特异性=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

1.4统计法学分析

运用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n(%)”表示,结果以x2检验,P <0.05,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现阶段临床上提到的占位性病变属于医学影像诊断学中的专用名词,一般是指通过B超、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被检查的部位有一个“多出来的东西”,其会挤压周围组织[2]。占位性病变主要是指肿瘤(良性、恶性)、解释、寄生虫、血肿等,一般来说,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症状类型,以囊性肿瘤、炎性囊性病变等疾病为主,就此类疾病而言,临床治疗方案、治疗原则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针对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患者的治疗应采取有效、及时的诊断方法予以确诊,以便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预后[3]。随着医疗事业与水平的不断提高,多排螺旋CT、磁共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据鲁万鑫[4]相关研究报道,多排螺旋CT、磁共振在肝脏囊性占位病变诊断上的可以取得良好的诊断效果,同时也存在者一定的差异性。

多排螺旋CT在肝脏囊性占位病变上可以明显检查出炎症性病变,囊壁厚度且不均匀,具有明显张力,少数患者囊肿内存有气体,能够观察到气液平面,经增强扫描,可以清晰见到梅花瓣样的囊壁中度强化;肝包虫囊肿:占位明显且囊壁较厚、密度不均;肿瘤囊变:肝内1-5cm的多发囊性病灶,呈规则形态且边界清晰,经增强扫描可以显现出不同程度的环形强化。磁共振在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检查过程内容,肝炎症性病变患者表现为T1长T2的复杂、不规则信号,经增强扫描可以观察到不规则强化,并且囊内分隔明显,囊壁呈太片状强化病灶;肝包虫囊肿:混杂不均匀的Tl长T2信号;肝囊腺瘤:多呈现出薄壁、多房,并且囊壁、囊内分隔薄厚相同,强化均匀。针对囊壁不规则增厚的异常情况,经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强化,可诊断为癌变。研究结果得出,两种方法对肝脏囊性占位病变的检出率为100%,然而对于炎症性占位病变而而言,磁共振的敏感性、特异性较多排螺旋CT更高,表明磁共振在肝脏囊性占位性疾病诊断上可以取得最佳的诊断效果,优越性较高。

总之.磁共振、多排螺旋CT对肝脏囊性占位性疾病予以诊断,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但磁共振对炎症性占位性病变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可以作为诊断此疾病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振江,杨秋娟,谢君.螺旋CT和磁共振对肝脏囊性占位的临床诊断价值探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13):1730-1731.

[2]李伟东.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行螺旋CT和磁共振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146-147.

[3]何丽.分析螺旋CT和磁共振在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6):47-47.

[4]鲁万鑫.螺旋CT和核磁共振对肝脏囊性占位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1):66-67.

论文作者:颜学兵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5

标签:;  ;  ;  ;  ;  ;  ;  ;  

多排螺旋CT和磁共振对肝脏囊性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_颜学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