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的效果论文_时绍兰

时绍兰 重庆市新桥医院麻醉手术室 400037

【摘 要】目的: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我院手术室120例非全身麻醉患者分为A、B两组各6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A、B两组护理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VAS、SAS评分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手术室;心理护理干预;非全身麻醉

【中图分类号】TU24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3-163-02

本文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就有关情况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共120例,均符合如下标准[1]:符合手术治疗征象,无麻醉药物禁忌证,对治疗及护理方案知情同意;同时排除意识不清、严重脏器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等病例。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B两组各60例。A组:男性、女性分别为36例和24例;年龄20-68岁,平均(46.2±7.3)岁;麻醉类型:12例局部麻醉、21例神经阻滞麻醉、27例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类型:妇产科手术22例,外科手术38例。B组:男性、女性分别为38例和22例;年龄22-70岁,平均(46.8±7.0)岁;麻醉类型:10例局部麻醉、22例神经阻滞麻醉、28例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类型:妇产科手术25例,外科手术35例。A、B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A组(常规护理):严密观察手术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测定体温、脉搏、血压等指标,并完成术前相关检查。准备工作做好后,根据具体状况协助患者调整手术体位,积极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术中加强对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检测。术后协助医师包扎手术切口,调整患者体位,并运送返回至病房休息。康复期间制定饮食和锻炼计划,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加强巡视工作,严密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出现异常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B组(心理护理干预):术前向患者讲解手术治疗方式、手术室环境及有关注意事项,评估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病情状况,根据其接受能力给予手术及麻醉指导,缓解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使其以平和心态积极接受手术治疗及相关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护理心理学知识,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给予一定的心理指导,护理期间应当保持和蔼态度、轻柔操作,巡回护士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并陪伴其进行手术室,期间吸引患者的注意力,使其恐惧、紧张等情绪逐渐缓解,继而帮助患者适应手术室环境,确保其在身心松弛的状态下接受各项治疗。麻醉过程中注意陪伴患者,并予以鼓励和支持,通过亲切关怀稳定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状态。陪护期间注意对患者的面部表情进行观察,视情况向患者讲解或答疑解惑,促进其配合程度,以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术后定期进行探访,通过咨询、观察、检查等了解患者病情的恢复状况,并积极给予相关指导,促进术后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1.3指标观察

记录两组护理前后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各项指标的变化状况,并对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疼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精神卫生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进行比较。VAS评分[2]:评估疼痛程度,满分10分,无疼痛0分,轻微疼痛<3分,疼痛影响睡眠4-6分,疼痛强烈无法忍受7-10分。SAS评分[3]:评估焦虑程度,由患者口述完成评分,分值越低表示焦虑或抑郁程度缓解明显。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进行统计学除处理,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情况的对比

两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护理后明显升高,其中A组升高明显,与B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手术是治疗患者疾病的重要手段,但与手术相关的创伤性刺激对患者心理及生理的影响比较严重,尤其是心理刺激造成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出现异常,继而导致手术耐受程度及抵抗力降低。另外,一些手术患者在治疗前无需进行全身麻醉,然而在医师清醒的情况下接受手术治疗,势必会引起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严重者可导致手术无法顺利进行。为确保各项治疗及护理操作的顺利开展,就必须消除患者的心理隐患,从而使其以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同时,这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预后的改善及病情康复也有一定作用。心理护理干预以患者的心理状态为出发点,从心理层面对其展开护理,通过陪护、安慰、支持、鼓励等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可确保患者治疗期间的生理及心理状态趋于稳定,而这则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及实施。临床大量研究表明[4],非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异常状况较多,术后心理状态难以稳定,一定程度上对预后改善造成影响;但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多数患者的心理反应都能得到较好改善,这也说明心理护理干预对非全身麻醉患者手术实施及健康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结果显示:非全身麻醉患者治疗后心率、血压明显升高,但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B组患者各项指标相对较低,说明心理护理后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的波动较为稳定。比较两组患者的VAS和SAS评分,结果显示B组患者两量表的评分在护理后显著降低,且与A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焦虑或抑郁程度的缓解具有显著效果。

综上,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应予以心理护理干预,逐渐缓解其焦虑或抑郁程度,改善心率和血压有效恢复,从而确保手术操作顺利实施,促进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丽莉.心理护理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麻醉期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7):105-106,108.

[2]陈晓宁,张新.心理护理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麻醉期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3):505-506.

[3]张雪艳,胡军,易凤琼等.放松式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麻醉患者术前焦虑抑郁及血压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6):44-45.

[4]叶慧珍.心理护理对无痛人流麻醉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不良心理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3):586-588.

论文作者:时绍兰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5

标签:;  ;  ;  ;  ;  ;  ;  ;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的效果论文_时绍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