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现状及展望_国际金融中心论文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现状及展望_国际金融中心论文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现状与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金融中心论文,前景论文,现状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摘要 文章探讨了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原因,对香港回归祖国后能继续维持和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进行研究。

关键词 香港 国际金融中心 一国两制

今年7月1日零时将是香港回归祖国最撼动人心的时刻,在全世界的注目下,那面在中国领土一角飘了156年之久的米字旗,将从香港总督府楼顶落下,鲜艳的五星红旗将冉冉升起,随之升起的还有五星花蕊紫荆花图案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即将回归的日子里,无论是香港本地或是国内外都关注香港“九七”以后的经济发展,关心在“一国两制”前提下,香港能否保持其在国际上的地位,特别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本文拟就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现状及其前景作一点探讨。

一、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现状

香港是一个颇为特殊的地方,它虽然只是中国南部滨海一隅的弹丸之地,却是闻名遐迩的东方明珠。1841年前,香港不过是我国南海之滨的一个小渔村,面积仅1076平方公里,人口只有2000多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从昔日传统的转口贸易港发展成为亚太地区以及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现代大都市,与我国的台湾地区、韩国、新加坡并称为亚洲“四小龙”,成为世界著名的经济发达地区。这其中,香港金融业的发展功不可没,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金融业的发展,而金融业的发展更有力地推动了香港的经济繁荣。

香港是仅次于纽约、伦敦和东京的国际金融中心,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银行体系完善发达,银行业高度密集。至1996年6月统计,香港共有185家持牌银行,其中154家为外资银行。另外,还有64家有限制牌照银行、129家接受存款公司及154家外资银行驻港代表办事处。当今全球最大的100家银行中有85家在港设立了机构,其中不少是全球著名的跨国金融公司。全港共有金融网点12430个,平均每0.09平方公里或每125户居民就有一个金融网点,这样密集的金融网点在世界各大城市中也是罕见的。1996年5月底,全港银行客户的存款已达22644亿港元,贷款达37646亿港元,总资产高达77990亿港元。截止1994年底止,香港对整个亚太经合组织的债权,总共占了香港银行界的对外债权的90%左右,涉及款额达41790亿港元。这些地区也占了香港80%以上的对外负债,涉及款额33530亿港元。

香港现在是世界第八大股票市场,亚洲第二大股票市场,股市发展日趋成熟。香港第一家股票交易所或立于1891年,1969年至1973年,又建立了三家股票交易所,到1986年,这四家交易所联合,成为香港唯一的股票交易所。其股票市场经过70—80年代的发展,已经进入国际证券市场行列。至1996年5月,上市公司有552家,上市证券超过1000种,上市公司总币值达27158亿港元,在亚太地区仅次于日本,排行第二。1996年上半年,香港股市每天成交量都在30—60亿港元。自1984年中英两国签署《联合声明》以来,恒生指数从1984年底的1800点上升到至今1.2万余点,升幅达7倍多。

香港与伦敦、苏黎世和纽约并称为世界四大黄金市场。其金市交投量每天约达80余万两,总币值约达2亿美元。主要有三种黄金交易市场,一是香港金银业贸易市场,二是本地伦敦金市场,三是黄金期贷市场。此外,还有金币市场、黄金存折市场和其它黄金交易市场。

香港外汇市场发展迅速,国际化程度很高。其外汇市场已成为全球24小时外汇市场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交易规模与性质通常被视为衡量金融中心的重要指标。自1973年香港取消外汇管制后,外汇市场交易不断扩大,不仅形成港币可以自由兑换外币的市场,而且形成了以美元为主的各种外币相互自由兑换的市场。香港外汇市场买卖活跃,目前平均每日成交额约为600—800亿美元,在亚洲仅次于东京和新加坡,居世界第六位。

香港保险业十分发达。至1996年3月底,香港共有221家保险公司,其中一般性保险公司159家,长期保险公司43家,综合保险公司19家。这些保险公司中有100家在本地注册,其余为外资公司。以人口比例计算,香港为世界保险业竞争最激烈的地方。1994年香港保险费总收入达392亿港元,约占本地生产总值的3.8%,成为香港金融业的一个重要方面。

具有一定的债券市场规模。近年来,香港政府为了推动债券市场的发展,在发行品种、数量、结构和市场配套设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债券市场有了较大发展。1990年以来,各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在香港共发行债券33笔,币值562亿港元。到1995年6月,香港金融管理局累计发行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共508.4亿港元,平均每天交易量206亿港元,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债券市场之一。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在近几年有了较快发展。1995年4月,香港外汇衍生工具和利率衍生工具日均成交量分别为560亿美元和180亿美元,居世界第6位和第8位。

为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其金融业务不断创新,金融运行充满活力。80年代以后,香港金融市场的吸纳能力越来越大,目前国际上主要创新的金融业务在香港都可以见到,它已成为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创新与传播的一个重要基地,无愧于“国际金融中心”的称号。

二、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原因

弹丸之地的香港,却富甲一方,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独特的地理位置。

香港虽然只有1076平方公里,但却是一块宝地。其自然地理位置优越,四季不封冻的维多利亚深水港是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港阔水深,世界少有。它仅靠中国内地,联系紧密,同时又与东南亚国家经济往来极为便利。在国际航空、航运等方面具有区位优势。在国际金融动作中的时位优势更是不可否认,处于连接亚洲和欧洲之间有利的国际时区位置,是连接北美与欧洲之间时间差距的桥梁,在金融方面正好与纽约、伦敦两个金融中心三足鼎立,使全球金融市场能在24小时不停运转。

(二)完善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

香港一开埠就直接面向国际市场求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了一系列的市场体系,包括生产资料市场、生活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所有市场香港一应俱全且发育相当成熟。在香港,作为市场机制最主要的杠杆——价格的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价格自由随着市场供求上下波动,自由竞争、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已成为市场通行的法则。香港政府对经济活动采取“积极不干预”政策,除了规定竞争的“游戏规则”外,一切市场主体都可以在此竞争和较量,尽量为世界各国各地客商到香港经营谋划提供机会、提供方便,增添对外资外商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金融政策自由开放。

在金融事务方面,香港一度因为金融政策不力、自由的程度不够,以致亚洲美元市场地位曾被新加坡占有,错过了一次极为良好的发展机遇。从70年代开始,政府对金融政策作了调整,实行一系列开放的政策措施。1973年取消外汇管制,实行资金进出口自由;1974年开放黄金进口,实行黄金进出口自由;1978年逐步开放银行牌照,宣布只要外资银行符合若干规定,将可获颁发营业执照,1982年,又宣布将外币存款利息预扣税取消;1989年取消利息税,包括非金融机构预付存款或贷款者的利息税完全取消。这些金融政策实施后,银行对外债权与负债在资产负债总比重不断增加,离岸贷款量更是大增,而外币存款量则显著增加,使香港在金融服务方面享有出超。以上政策为金融业的发展增添了强大的推动力,使金融机构在调动资金方面享有了更多的自由。

(四)金融监管制度健全。

香港主要通过金融管理机构和同业公会组织共同管理金融市场。1993年以前,香港金融市场主要由外汇基金管理局和银行业监理处共同监管。1993年4月1日,香港将外汇基金管理局与银行监督处合并,成立金融管理局,其主要职能是:维持货币的稳定,确保银行业的安全稳定运作,制定和执行金融政策,促进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发展,管理外汇基金资产,审慎监管银行业条例所辖下的认可机构等。银行业自律组织——香港银行公会也是香港金融监管的另一组织,它是唯一由政府立法的法定组织,在《香港银行公会条例》中,规定所有持牌银行都要加入。它可以制定有关银行业务的规章并规定会员遵守,负责厘定银行存款利率,调查会员违章事件,帮助会员解决业务问题,对外联络及处理有关法律事务等。

香港政府根据金融机构的现状和能力,把它们划分为持牌银行、有限制牌照银行和接受存款公司,各类机构的经营标准和业务范围都有明确划分,并由银行监理处监管,对各类银行都规定一定的最低实收资本限额。对金融业的管理,严格按照国际监管制度进行,这样既确保了监管制度符合国际标准,提高了监管效率,又使各种金融业务得以迅速开展。

此外,随着金融市场日益发展,香港金融管理当局和金融业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监管法则,如《银行条例》、《存款公司条例》、《外汇基金条例》、《香港银行公会条例》、《银行从业人员守则》、《证券条例》、《保障投资人士条例》、《接受存款公司条例》等,对香港金融业的顺利发展起到了法律和制度保障的作用。

(五)世界金融业的扩展和银行业的国际化。

本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金融业发展迅速。在欧洲出现了大量的境外美元,接着又出现了欧洲各国和日本的境外货币,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而这正好适应了世界上广大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本国经济的需要。在该形势下,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的金融业不断向全球扩展,许多大银行、大金融机构纷纷寻找有利地点,设立分支机构,开展金融业务以赚取最大的利润。而香港正是亚洲的理想地点之一,以香港为中心,可以把业务扩展到急需资金的广大亚洲地区,这一国际因素对香港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六)中国因素增强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背靠大陆。这一最有潜力的大市场,国际上有远见的投资者都不会忽视这个地方,他们深知要使资金和商品打进中国市场,香港是可以利用的最好桥梁和跳板,这一因素无疑加强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乃至香港对全世界的吸引力。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现代化建设所急需大量的外资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构成了极大的长时期的需求。80年代以来,香港一直是中国在海外筹措商业性资金的主要市场,1995年香港资本市场上组织的100多亿美元的银团贷款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投往国内的。香港银行对内地银行和企业的贷款,1983年只有近90亿港元,1996年3月增加到3064亿港元,增长了30多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的境外投资中大约有60%来自香港。据统计,从1979年至1995年的17年间,香港对内地投资项目、协议金额、实际投入金额分别占内地利用外资总额的58.6%、59.1%和58.2%。1979—1995年,中国内地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1355亿美元,其中来自香港的投资就达786亿美元。总之,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在中国因素的影响下得到进一步加强。

除以上因素外,还有一些因素对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起到了促进作用,诸如长期以来香港的政治与社会比较安定,法制比较健全,实行低税率和简单税制,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包括发达的国际通迅和交通设施。同时,香港还是中西文化的交汇地,人才荟萃等等。

三、对香港回归祖国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展望

1997年7月1日,中国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根据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将保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这充分表明,中国政府对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视。我们深信,只要严格按照《联合声明》和《基本法》的规定,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这颗耀眼的东方明珠必将日益光辉灿烂,它将继续发展其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融资中心,并且很可能成为亚洲的融资中心。主要依据有下几点:

(一)《基本法》和《联合声明》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不变。

按照《基本法》和《联合声明》,香港将享有除外交和国防事务以外的高度自治,在金融事务方面,《基本法》在以下几方面作了明确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适当的经济和法律环境,以保持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自行制定货币金融政策,保障金融企业和金融市场的经营自由,并依法进行管理和监督;港元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定货币,将继续流通,现行的发钞机制保持不变;港币自由兑换;资金自由流动,不实行外汇管制;继续开放外汇、黄金、证券、期货等市场;继续保持香港货币当局的相对独立性,使香港金融管理局继续行使其类似于中央银行的职能,居于香港金融体系的主导地位并负责拟订和执行货币政策等。以上这些都是从法律和制度上为香港继续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香港自身的经济发展和高度发达的金融业将继续支撑着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目前香港的本地生产总值已超过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人均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香港经济经过短暂的周期性调整和持续的结构性调整后,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加快;其大型基建继续全面展开,使银行业直接受益;房地产市场经过两年多的调整后,风险明显降低,房产业将重新呈现旺盛的发展趋势;金融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外资银行数量不断增加,外资金融机构的来源区域也在不断扩大。在可预见的将来,香港经济仍将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三)亚太地区和整个世界经济发展成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强大推动力。

预计未来几十年内,亚太经济持续的蓬勃发展以及东西方经济日益频繁的交流,必将强化香港金融中介的角色。世界银行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预测,从1995—2004年的十年内,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将高达13000—15000亿美元,其中中国的投资额就占一半左右。亚洲发展银行发表的《亚洲发展前景》报告中指出,在未来年代中,东亚地区经济年增长率仍可维持在7%左右,这意味着今后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将主要来自亚洲。随着亚太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对基础设施和其它领域投资的不断增加,香港在东西方各国之间集聚和分配资金的中介功能将进一步强化。从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来看,世界经济重心有由环大西洋沿岸向环太平洋沿岸转移的趋势,新的世界经济增长点有可能在亚太地区尤其是在太平洋西海岸的东亚出现。这些因素都无疑对香港保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提供了良好的外围条件。

(四)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将继续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提供平稳、坚定的基础。

香港与内地经济发展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其发展离不开内地经济的发展。从正在实施的“九五”计划来看,1996—2000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8—9%左右,计划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500亿美元;在未来5年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高达15万亿人民币,平均每年增长38%。与此同时,将进一步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这样不仅将使中国的微观经济运行规则日益接近国际惯例,而且将为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对接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与宽松的经济环境。中国经济以较快速度发展,到21世纪初就可以基本建成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香港经济金融的发展也就有了一个更为可靠的腹地、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广阔的市场。这将有利于金融业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增强金融中心的功能。

更为重要的是,在香港回归后,两地的金融联系必然更加紧密。一方面保持香港金融的相对独立性,另一方面两地的货币当局——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也将更为密切合作与协调,以继续维持香港汇率的稳定,加强两地在金融监管方面的合作,以及支持多方面的金融活动,共同维护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当然,我们说香港回归后将会继续巩固和提高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但这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所面临的不利因素及其竞争和挑战仍然十分严峻,我们必须予以正视。尽管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面临诸多考验和挑战,但我们深信,有祖国维护香港在国际金融中心中地位的决心和努力,有香港目前所拥有的条件以及国际社会对香港的支持,定会使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发展和提高。

标签:;  ;  ;  ;  ;  ;  ;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现状及展望_国际金融中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