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巨头掀起争夺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争夺战论文,巨头论文,石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0年10月,中国石化如同一颗耀眼的新星出现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在经过9个国家24城市、100多场紧张的推介,回答了投资者1200多个问题,中国石化终于在香港、纽约、伦敦3个交易所成功上市,筹资34.64亿美元。
巨额资金的到手,对中国石化董事长李毅中来说不仅是一个巨大的振奋,而且使他领悟了国际资本市场的神奇的力量。在这神奇力量背后是中国石化从一个国有独资公司,变为一个受海外投资者监督的股份公司;中国石化开始站在蔚蓝的大海边,遥望跨国石油公司对全球石油资源的激烈争夺,并开始重新构建自己的竞争力。
但李毅中并没有满足海外筹资带来的巨大喜悦,石油行业对资本的不断需求,使在资本市场又发生了闪电一击。2001年,李毅中为中国石化进军国内A股市场吹响了号角,2001年6月中国石化对外发布了在A股上市的消息,7月17日,中国石化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了数量20000亿股,预计募集资金100多亿元。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李毅中推动中国石化两次在资本市场掀起巨浪,足以见中国石化一方面通过资本全方位在石油行业扩张,另一方面通过资本的强大支持,向竞争对手发起有力的挑战。
在中国石化热火朝天地为A股上市来回奔波于各主管部门时,另一个与中国石化竞争的巨人中国石油公司也在积极地争取A股上市。
2000年中国石油年销售收入2400亿元,净利润552亿元。2001年4月23日,中国石油董事长马富才在香港自豪地向投资者宣布了公司取得的这一业绩,当天,中国石油荣登香港联交所10大活跃股票榜。
然而去年中国石油在海外上市时,国际资本市场对它心存怀疑,甚至反应冷淡。《商业周刊》尖锐地提出疑问:“这位巨人能在华尔街腾飞吗?”
但仅仅过了一年后,《商业周刊》对中国石油的评价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称“中国石油正在成长为一个现代赢利机器。”这种变化背后中国石油在2000年公布了它的业绩,数家投资银行提高了对中国石油的评价,国际著名投资银行所罗门美邦的报告称,中国石油受到投资者对管理层信心的支持,有28%的上升空间。
受这种评价的影响,中国石油股价一路上涨,这说明资本市场对中国石油的表现作了重新认识。对于中国石油能否在国内上市的问题,中国石油副总裁王福春向媒体透露,预期中国石油A股发行规模将可能是国内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但有关具体发行时间、发行规模、融资用途还待以后公布。
很显然,在资本市场的争夺中,中国石油不会落于中国石化,为了保持自己在上下游的优势,中国石油很可能在国内上市规模超过中石国化,但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在资本市场上掀起的巨浪,使我们看到国有企业接受资本考验的时代已到来。
抢夺终端销售市场
在忙于资本市场争夺的同时,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在中国掀起一场争夺加油站的大战。最激烈的是今年初对深圳南油集团的加油站、油库、油气码头的争夺。在这次公开拍卖会上,中国石化以2.9亿元人民币获得了南油集团估价8987.4万元的资产,一拳击败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表示:将在近3年间扩资300亿发展成品油市场,其中有250多亿元用于收购加油站,截止2000年底,中国石化已拥有加油站29493座。特许加油站 5234座,通过发动闪电战术,中国石化在2000年一举吞并了9000个加油站。2001年还将增加4000个,加外,中国石化还计划同壳牌、埃克森等外国石油公司全作兴建加油站1500个。
在中国石化大举吞并加油站时,中国石油在南方市场基本没有加油站,而南方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对石化产品的销售市场潜力巨大,中国石油当然想拼命挤进南方市场。
2001年中国石油计划投资60亿元用于新建和收购2500至3000个加油站,使中国石油在国内成品油零售市场提高到30%。中国石油到2004年,将加油站由目前的10000多个增加到20000多个。
中国石油急于扩大加油站数量的原因来自:一方面中国石油要打破中国石化在零售市场的主导优势,另一方面来自市场竞争压力。在中国石油的利润构成中,上游利润增长强劲,在炼油销售方面,2000年上半年处于亏损,下半年扭亏为盈,全年基本上是盈亏持平。
中国石油的化工业务1999年是亏损,2000年实现盈利,扣除一次性摊销,利润大致为20亿元,天然气业务虽然数量比较小,但2000年首次实现盈利,扣除一次性摊销,获利6000万元。
从中国石油552亿元的利润中可以看出,上游增长占握主导地位,下游市场的零售处于弱势,而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向中国石油问起零售市场下一步如何发展?中国石油在零售市场能获得多少盈利?
投资者提出的这些问题无疑使中国石油感到了很大的压力,正是这种压力,中国石油的一个重要发展战路是,通过加油站数量的增加,迅速在零售市场扩大份额,以此增加利润来源。
中国石油公司副总裁王福成还向记者表示,中国石油将与世界石油巨头英国石油公司合作在福建建设800个加油站,目前谈判已经完成,即将签署协议。
由于两大石油公司是以南北为划分,这就形成了原油和天然气的生产主体在中国石油公司,而石油和天然气产品的市场主体在中国石化公司。一方要到另一地方的市场进行开拓,不但要有稳定的运输保障,而且要有油库等储运设施,最重要的是要有加油站等终端销售网络,这些网络的建设不仅需要时间,而且需要巨额资金。因此,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难以在短时间打破地域界线,大规模地抢占对方市场,目前,他们既是行业垄断者又是地域垄断者。对于中国石油来说,产品的销售市场基本在南方,而南方油气销售网络又大部分被中国石化掌握。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以及为投资者带来回报的压力,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的内心都在涌动着打破地域界线,争夺对方市场的雄心,因此,两大石油公司在为上市争夺资本的同时,也开始通过各种办法抢占市场。
为了占领南方市场,中国石油公司在处于中国石化公司辖区内,收购一些社会加油站、油库。在福建与英国石油公司合资建设800个加油站,就是中国石油公司向南方市场迈进的一个重要战略。
两大石油公司为了争夺地段较好的加油站,不惜以超过加油站实际价格进行购买,甚至通过价格大战击败对手,吞并深圳南油集团所拥有的加油站、油库、码头,就是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打响价格争夺战的一个重要表现。
是什么力量使中国石化公司与中国石油公司以昂贵的代价进行加油站争夺呢?中国石化向记者表示:中国将在加入世贸3年后开放成品油零售后服务市场,5年后开放油品批发业务,对原油、天然气、燃料油的关税将降至6%。一旦市场开放,国外成品油将大举进入中国,国际石油巨头将会迅速在中国市场构建自己的营销网络。谁最终占领中国这个大市场,并不取决于谁掌握炼油厂,而取决谁拥有油品销售网络。因此,在中国加入世贸以前,中国石化公司必须争夺终端市场优势,巩固市场销售网络。虽然收购加油站代价昂贵,但这一销售网络必须要建立,因为加油站就是供油体系的终端,增加加油站,就是增加中国石化的利润。
事实上,外国石油巨头已在中国建起了400多个加油站,如果中国的石油销售市场被外国石油公司控制,那不仅对中国石化业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还会使上游的油田和炼油企业受到严重的挑战。有关专家还分析,跨国公司正在逐步将投资与销售的重点转向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中国加入世贸以后,跨国公司将大规模地进入中国石化市场,国内产品市场占有率会进一步下降,国外产品的市场份额会进一步扩大。
目前,中国成品油、润滑油市场的20%,合成树脂市场的52%,化纤原料市场53%,合成橡胶市场的44%,已被国外石油公司占领。因此,中国石化公司与中国石油公司都必须在入世前,提高自己在原油开发、炼油销售、化工产品等方面的竞争优势。
谁能主导石油市场
1998年重组的中国石油集团将位于中国东部和沿海地区的原油和天然气生产企业转让给中国石化集团,而中国石化集团则将中国东北、西部若干炼油厂及化工厂转让给中国石油集团。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在中国石油及天然气市场的格局就这样形成了,为了走向国际资本市场,两大集团成立了股份公司,两家股份公司于2000年先后在海外成功上市,上市后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不仅增强自己的资本实力,而且在资本力量指引,他们在国内石油开发、炼油销售等方面拉开了竞争的序幕。
中国石化计划在华南投资30亿元,建设长1500公里的输油管道,因为华南地区最大的茂名炼油厂为中国石化所拥有,是中国石化最重要的进口原油加工基地之一。2001年计划能加工1350万吨原油。
在长江口地区中国石化拥有金陵、扬子、上海、高桥4家大型石化企业,预计2002年这4家石化企业原油加工能力为3180万吨,需要进口原油2280万吨。这4家石化企业的进口原油主要依靠水运进行二程中转运输,目前,4家石化企业进口原油二程接卸码头最大泊位为:上海石化5万吨,高桥石化2.5万吨,金陵石化为2.5万吨,扬子石化1.5万吨。这种运输方式不仅存在运价高、损耗大,而且难以满足企业进口原油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近期国际油价居高不下,油价大幅波动,给石油进口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随着中国进口原油量的增长,加工进口原油的风险也随之增大,而增加原油储备,保证进口原油畅通,降低原油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是中石化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使中国石化在华东地区保持主导优势,中国石化拟建设宁波、上海、南京进口原油管道工程。中国石化认为这条管道的建成,每年能输油2000万吨,能为炼油厂节约运输成本6.51亿元。为此,中国石化将从今年A股幕集的资金中拿出14.04亿元,投入这条管道的建设。
在与外贸合作上,中国石化与阿莫科在上海合资建设年产90万吨的乙烯项目,与巴斯夫在南京合资建设年产60万吨的乙烯项目,与埃克森在福建合资年产60万吨的乙烯项目。
中国石化目前拥有6个油田,位于中国东部和南部地区,2000年中国石化拥有总采储量为31.19亿桶,包括29.52亿桶原油和282.88亿立方米天然气。2000年中国石化公司的汽油、柴油、煤油的总销量占中国市场的约61%,在中国东部和南部地区主要市场约84%,从这一点来看,中国石化的石油产品在市场中已占据主导地位。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中国石化的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和南部19个省,这19个省占中国人口约73.4%,经济发展比国内其他地区迅速,石油产品和石化产品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以天然气为例,预计上海的天然气消费到2005年将达到每年30亿立方米,到2010年扩大到每年60亿立方米,这一巨大的消费市场,对于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来说都是必夺的目标。中国石化的宏伟构想是到2005年,天然气产量从去年的799亿立方英尺提高至4200亿立方英尺。中国石化计划投资240亿元,用于中国东海天然气的开发。
与中国石油相比,中国石化的上游业务仍然较弱,3/4的原油依靠进口,对国外原油依赖程度较高,一旦国际原油价格上升、成本上升,中国石化的财务状况就会受到不利影响,2000年4月,由原油价格不断上升,而国内成品油价格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结果导致中国石化在炼油方面出现4个月的大亏损。
在中国石化向市场迅猛扩张时,中国石油也在进行一系列战略调整。中国石油计划到2005年将大连石化公司炼油量提高两倍,达到每天40万桶,并计划投资100亿,在大连建成一个超大型的炼油厂。
2000年,中国石油共生产了5053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其中销售了4805亿立方英尺天然气,占中国市场份额的63.3%,这一份额还在不断扩大,销售收入71.63亿元。
在资本的有效利用上,中国石油正在考虑由油气产量的提高转向资本的更有效利用。这意味着中国石油将关闭低效炼油厂或削减高成本地区的产量,如已要求大庆油田今年将原油产量由去年的5300万吨减少到5150万吨。
中国石油公司还计划向外资开放塔里木盆地的5个气田,这是为鼓励外资参与西气管道工程建设作出的让步,而中国石油仍持有该项目的控股权。
在石油资源开拓方面,中国石油比中国石化拥有的一个重要优势是,“西气东输”工程由中国石油来负责实施。中国石油在去年月发出招商公告后,跨国石油公司如英国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壳牌、俄罗斯天然气等公司向中国石油提交了申请书和资格预审文件。根据证审结果,中国石油先邀请位列前3名的英国石油公司、埃克森、壳牌参与谈判。在第二批被邀请的外商中,中国石油又邀请了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和香港中华煤气公司参与谈判。
西气东输对中国石油之所以有强大的吸引力,是中国石油在今年探明塔里木盆地天然气储量4910亿立方米,在鄂尔多斯盆地探明天然气储量为7504亿立方米,这一巨大的油气量能为中国石油带来新的利润增长。西气东输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国产装备能实现多少,按照初步计算这项工程的总投资量将高达1463亿元,仅管道工程就消耗钢铁140多万吨,投资100多亿元,如果材料70%的国产化,国内企业仅此一项就能收入70多亿元。但在公平竞争的情况下,西气东输国产化装备达到的程度难以让人乐观,因为在中国石油西气东输工程设备情况介绍中,由于国内企业与国外技术的差距,16项主要装备就有8项需要进口,而国家对西气东输建设采取了突破性的全线对外开放。
西气东输虽然是中国石油扩张自己势力的一个重要战略,但中国石油面临的压力之一是成本。去年8月,中国石油以欢喜的心情向投资者公布中期业绩230.7亿元的净利润,以为这一公布中国石油的股价就能迅速涨起来,没想到结果令中国石油大失所望,股价在业绩公布后不升反降。中国石油最后搞明白了,原来是公司每桶油操作成本为4.88美元,超过了对投资者承诺的每桶4.69美元。而很多人以为,中国石油利润如此丰厚,油价又高,成本相对高一点是可以理解的,但资本市场根本不作这种理解,资本发出的重要信号是,成本已经成为中国石油股价的“试金石”。因为中国石油是以重组的故事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中国石油的成本削减是投资者关心的焦点。中国石油在海外上市之前对投资者郑重承诺:到2002年,公司要削减成本90亿,而上市以后,中国石油面对的已不止是各级领导和上级部门,而是国际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他们会按照资本意志行使自己的权利。
正是由于国际资本市场的压力,迫使中国石油高度重视财务预算管理,将所有经营活动中的一切收支纳入财务管理。通过实施这些管理,2000年中石油的财务费用与1999年相比,节约了20多亿元。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中国石油降低油气操作成本的任务很艰巨,主要原因是:大多数油田已经进入“三高”,阶段,开采成本在目前的阶段要上涨5%。中国石油的一些主力油田递减正在加快,在生产规模逐年扩大而产量却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操作成本,容易造成短期行为,另外,由于市场波动带来的涨价因素,还待中国石油去消化,以上这些原因,使中国石油要在去年的基础上再降低成本,其难度就更大了。
但既然中国石油能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到资金,那么他的一举一动就得接受国际资本市场的监督,他没有退路,他必须认识什么是资本的力量与精神?
中石化为何收购新星公司?
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中国石化的增长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收购新的石油公司,以及能否发现新的的油田,如果找不到有经济价值的油田或扩大现有储量,中国石化的经营业绩将会受到很大的不利影响。正是基于收购新油田的构想,中国石化在今年A股发行募集资金中,计划拿出 64.46亿元收购新星石油公司。
新星石油公司原属地矿部,有50年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与开采经验。新星石油公司给中国石油业带来的一个重大贡献是,中国目前所有主要油田都是他发现的。这些油田包括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南海与东海油气,最近发现的塔里木盆地油田。
新星公司拥有探矿权77项,采矿权24项,2000年,新星公司原油的剩余可采储量约为22100万桶,约占中国石化可采量7.5%,天然气可开采量约为682亿立方米,约占中国石化可开采量的241.2%。
目前新星公司的油气产量已进入高速增长期,每年增长速度均超过20%,中国石化虽然是一个集原油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成品油销售的一体化公司,但对上游原油的开采、供应仍处于弱势。按2000年计算,所开采的油气只能满足中国石化20%的需求,其余的部分需要进口。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容易对中国石化产生不利影响,而保持在原油开采方面的优势是中国石化当务之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石化把注意力集中到新星公司身上,新星公司拥有数量较大的原油和天然气储量。如果将新星公司并入中国石化,中国石化一方面在石油及天然气的产量与储量将分别增加10%和19%,另一方面能大大降低中国石化在原油上的开采成本,因为新星公司有着丰富的石油开采经验,其开采成本每桶仅为2美元,这比中国石化成本要低。尤其值得中石化看重的是,中国石化将可能得到新星公司拥有的塔里木、东海、四川、鄂尔多斯和松辽5个大型油气盆地。
塔里木盆地被无数地质学家认为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后一个有待开采的大型陆地盆地,总面积为560000平方公里,新星公司在此地区拥有26个排他性的开采区,总面积为85640平方公里。塔里木盆地是新星公司未来开采中最有潜力的一个。
东海对于新星公司乃至整个中国天然气行业来说都意味着一个重大的增长机会,这一地区有巨大的天然气储量,新星公司在东海拥有20000平方公里的开采区,距上海仅400公里。
四川盆地是中国目前最大、开发最完善的天然气生产区,天然气管线数量占中国现在天然气管线数量的50%,四川盆地油气区总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其中新星公司共拥有13个区,总面积约17190平方公里。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区总面积约为280000平方公里,其中新星公司共拥有9个区,总面积约19396平方公里,大多数石油资源集中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
松辽盆地总面积约为25000平方公里,新星公司在松辽盆地的石油及天然气储量分别占总储量的6%和4%。目前新星公司在松辽盆地拥有3个气田和一个油田,并于1999年开始投入生产。
很显然,中国石化获得新星公司这5个大型油气盆地后,不但可以一举打破中国石油在油气开采所占的优势,抬高自己在天然气行业中的地位,而且可以同时在陆地与海上进行油气开采。
毕马威华振会计事务所对新星公司2001的盈利作出了这样的预测,新星公司2001年将产生约9亿元净利润,约占中国石化2001年净利润的5%,如果收购新星公司能在2001年8月完成,2001年将给公司带来约3.75亿元的净利润。新星公司的这种巨大资源也许是推动中国石化今年急于在国内上市的一个重要原因。
重组掩盖了什么?
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是以重组的故事进入资本市场,重组一方面使他们迅速聚集了庞大的资产、另一方面使他们对中国石油资源的垄断能力进一步加强。但重组的背后还有许多并不轻松的问题,比如:复杂的债权与债务关系如何解决?剩余人员如何分流?重组能给他们带来竞争力?重组是否掩盖了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的债务?
以中石油为例,2000年中石油的主要资金来源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短期和长期借款、发行新股募集的资本。截至2000年12月31日,短期债务约占中国石油可利用资本额的12%,而中国石油为满足资本性支出和还贷要求进行的融资能力,可能受到公司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乃至国际资本市场的限制。如果中国石油不能及时为短期债务筹集资金、延长期限或再融资,则可能难以偿还到期债务、应付款等。截至2000年12月31日,中国石油流动资金短缺129.67亿元,出现流动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石油通常利用较低利率的短期贷款为长期项目提供融资。
到2000年12月31日,中国石油拥有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及中油财务公司提供的未支取的授信贷款共计414亿元。中国银行于2000年8月24日,向中国石油提供200亿元的备用信贷。另外,中石油的债务包括欠中油财务公司的短期和长期债务,截至1998年、1999年、2000年12月31日,所欠债务分别为149.86亿元、256.83亿元、238.96亿元。
以上情况表明,中国石油的经营资金在一定程度还来自银行的信贷,其负债状况还很重,中国石油必须以降低经营成本来面对海外投资者。在这方面,中国石油迈出的重要一步是在2000年裁减了38400名员工,2001年计划裁减员工13900名,涉及支出的资金达41.15亿元。
与中国石油相比,中国石化也同样面临债务清偿的问题,今年3月23日中国石化与华融、信达东方及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最大一笔债转股项目,涉及金额301.5亿元,而3家资产管理公司成为中国石化的股东。
在资产置换上,中国石化集团同意承担中国石化公司所欠债务213亿元。自2000年4月30日起中国石化把58.6亿元的应收款转让给中国石化集团。而中国石化集团也承担中国石化所欠金额相等的债务。中国石化集团与中国石化这种资产置换、债务转移,其目的是让中国石化以盈利的形象出现在海内外投资者面前,不至于让投资者看到中国石化是负债累累,而从债务转让的形式上来看,中国石化集团也同样能从中获益。
由于今天中国石化发行A股,收购新星公司,以求进一步在市场扩张,但中国石化减员增效问题再次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中国石化董事长李毅中在今年香港财富论坛上指出,中国石化上市公司51万人,非上市有71万人,去年中国石化重组上市,有71万人没有进入股份公司,这是最大的一次人员分流。但中石化股份公司仍有51万人,比世界三大石化公司的员工总数还要多,因此中国石化计划在5年内减人10万人,今年计划减人2.7万人。减人采取协议解除劳动合同或带资分流,对于被减掉的员工给予经济补偿,预计中国石化今年减人2.7万,补偿开支约10.2亿元。
以石油市场的竞争格局来看,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虽然是国内最大的石化企业,但世界石油行业正在涌现一批在全球进行采购、生产、销售的跨国公司。20世纪形成的世界四大跨国石油公司,将凭借规模实和技术优势对21世纪的世界石油业产生重大影响。
跨国石油公司正在向上下游协调发展,同时在积极推行炼油化工一体化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优化原料配置,节约生产成本。从而能够更快地占据市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10家乙烯生产商掌握了全球超过30%乙烯产量,国际上资源丰富的大油田仍主要掌握在跨国石油公司手中,世界排名前20家跨国石油公司还垄断了全球已探明优质石油储量的81%。2001年美国500强的排名中,埃克森、美孚跃居第一,超过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由于美国近几年经济飞速发展,但能源面临危机,加上天然气价格一路上涨,欧佩克为保持高油价所采取的措施等,使埃克森、美孚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埃克森、美孚去年收入2100亿美元,净收入177亿美元,比排名第二的沃尔玛多170亿美元。而中国石油去年销售收入2400亿元,净利润552亿元,同埃克森、美孚相比差距甚远。
目前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虽然都已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但是他们的产权改革,激励机制、利益分配,公司治理等还面临很大挑战,他们只有进行实质性改革,才可能同跨国石油公司竞争,才有希望参与全球石油资源的争夺。
标签:石油论文; 中国石化论文; 油气改革论文; 原油投资论文; 石油投资论文; 国际原油论文; 石油开采论文; 石油美元论文; 胜利油田论文; 加油站论文; 原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