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学模式运行中的几个相关问题_远程教育论文

远程教学模式运行中的几个相关问题_远程教育论文

远程教学模式运行的若干相关性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模式论文,性问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79(2006)04-0041-05

任何事物的繁衍和发展,除事物本身内部因素促成以外,必须与特定的环境相互作用,教学模式也是如此。一种模式的形成、运行和创新,特定的环境因素至关重要。本文的“相关性”就是指教学模式与特定环境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它与教学模式的内在要求、内在规律存在着逻辑上的或然性关联,对教学模式的形成和运行有导引、扩张和制约作用。远程教学模式经过近几年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教学上形成了不少成熟的运行模式,如基于网络的导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等,但远不能像传统的基于教室的面授教学模式那样完善,个中原因与缺乏教学模式相关性因素的研究与处理有关,出现了教学模式在运行过程中与环境因素的冲突现象。也就是说,运行出了问题,环境因素没有处理好、解决好。而这正是以往研究中普遍受到忽视的问题。

教学模式的本质与外在环境的相关问题

环境因素对事物发展的影响通常是通过影响事物的本质而发生的。教学模式从本质上讲,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通常包括指导思想、主题、目标、程序、策略、内容、评价等七个要素。其间只要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就会形成不同种类的教学模式,如指导思想,不同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会产生不同种类的教学模式——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教学模式、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瓦根舍因等人的范例教学模式、加涅的信息加工教学模式等;又如程序,任何教学模式都具有一套独特的操作程序和步骤;再如策略,即完成目标的一系列途径、手段和方法体系,策略的不同可以形成种种不同的教学模式。

一个好的模式首先必须解决好自身要素间的矛盾问题,使得七个要素间互相适应,这是教学模式的内在要求、内在规律。随着M.David Merril的“首要教学原理”理论的提出,教学模式的内在问题的研究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教学模式的内在价值如何,都可通过“首要教学原理”得到真实而科学的评判。因此,它已经不再是有关模式问题所要关注的重点。模式所关注的是,在运行的许多教学模式中,为什么有的对教育教学产生深刻影响,有的不能?理由十分简单,不同时代总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这说明,一个运行有效的教学模式总与其环境相关,离不开相应环境因素的支撑。这就是本文所说的教学模式的相关性问题。

环境对于教学模式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其本质的或然性影响表现出来的,环境变化使教学过程及其各个教育因素发生变化,导致教学模式七要素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一般产生两种结果:一是激活了教学模式的各个要素,使之本质得到强化,变得更加有效。如问题教学模式、“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它们在网络环境下,使各种策略施展得更加充分,更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创新精神,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有助于扩张教学模式本质的作用我们可以称之为“正相关”作用。一是引起原有教学模式要素间稳定性、系统性的破坏,因而导致必须建立新的稳定性、系统性的组织,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比如,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学生、资源、媒体四个因素(与传统教学环境下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学过程也形成了许多新的特点:①教师与学生处于网络的两端,教师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向教师咨询;②网络教学资源一方面来自于Internet上浩瀚的资源,另一方面可以由教师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组织,并置于特定服务器上的网络课程;③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获取来自世界各地人士的帮助。这些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过程的特点,自然与传统的以教师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生不适应,引起七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形成网络教学的远程教学模式。这种变化称为“负相关”作用。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在某种意义上总具有稳定性、系统性的特点,但在稳定性、系统性的背后,从其本质考察,总是受环境的“正相关”性与“负相关”性的干扰。远程教育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以积极的措施,把这些相关性的干扰转化成教学模式的促长素,在教学模式的运行和生长的过程中形成正相关效应。

从实践的角度看,对教学模式本质产生或然性影响的环境因素很多。上述网络环境带来的影响只是一个很平常的例证,还有很多其他的例证可以说明这种或然影响存在的普遍性和复杂性。如英国开放大学是一所著名的远程教育大学,在英国办得非常成功,运行的教学模式非常有特色,得到了世界教育界人士的青睐,但是同样的教学模式,同样这个校长,在美国办了一所开放大学,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又如,亚洲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是被动接受型的,他们对问题教学模式、“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等在欧洲运行非常成功的一些教学模式显得不那么习惯,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文化使得学习者在接受教学模式上形成冲突。再如,我国在十年前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规划,提倡建立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对已有几百年历史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予以了否定。显然,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新的人才观、新的教育价值观对教学模式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教学模式的相关性问题对教育乃至对教学模式本身的作用是明显的。

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相关性问题,具体包括教育体制的不适应、学习文化的不相称、教育价值观的不认同、学习者素质相抵触、教育技术支撑不到位等多种相关性因素。

教学模式相关性问题的主要表现

教育体制的因素

所谓教育体制,就是教育活动存在和运行的方式,主要解决教育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问题。一般来讲,教育体制与解决教学方法问题的教学模式并无必然的联系,不同的教育体制可运行相同的教学模式。比如,近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基本照搬于英国、美国和前苏联的,但我国的教育体制与这些国家的完全不同。然而,教育体制与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密切联系,其根据政治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形成相应的机制,如教育的行政机制和市场机制等。机制反映的是教育运作方式的问题,而运作方式反映的是教育主题的问题,是直接为教育主题服务的。同样的机制可以有不同的运作方式,说明教育主题存在差异,如英国和美国。因此,一旦人们从反映教育运作方式的机制视角切入,就会发现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有着比较多的联系,教育体制将对教学模式的目标、程序和评价产生影响。本文下面以行政机制为背景,分析教育体制对教学模式产生的影响。

教育行政机制是国家借助行政体制,以行政手段规划、指导、调控教育教学的运作方式。这种运作方式往往服从国家整体利益的需要,从国家利益出发统一规划教育主题,统一制定教学目标,并以统一标准评价教学效果。这是教育上的一元化机制,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就是这种机制。

在一元化机制下,教学通常追求统一行动和统一标准,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国家利益。教师和学生习惯于模范地执行国家所拟定的行动计划和教学标准,习惯于按统一行动和标准被动地教和学,自觉不自觉地通过这种计划与标准把自己的认知观念封闭起来;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习惯于在统一的行动计划和标准中寻求答案,很少能形成属于个人的独特认识或观念;忽略对标准的互联性的关注,缺少标准外的生活体验、信息环境、沟通交流等必要的互联基础。到了网络时代,仍坚持这种封闭观念,就会造成新的封闭和孤立,使得开放的网络实现不了开放的学习。

在一元化机制下,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决策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校通常在教学上既追求行政认同又习惯于采用行政手段,以使教学效果最好的体现国家的需要。行政化倾向成了学校的一个显著特征,学术行政化、教学程序行政化、教学评价行政化……因而,教学模式的运行自然不能离开行政的干扰,只能当它与行政干扰有机结合时方能显现良好的效率。

在一元化机制下,为了实现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学校和教师通常更注重教和管,忽略学的要求,教学上通常表现为单向灌输、单向约束,以追求大多数人的“达标”。在教学过程中它使得教与学缺少互动支持,学生学习的内在信息和其他更多的潜在学习能力得不到关注,并使得现今网络环境下强调发挥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教学模式与学校和教师的习惯行为产生了冲突。

学习文化的因素

所谓学习文化,系指关于学习的人文内涵,包括社会大众的学习语言、学习理念、学习态度、学习形态、学习习惯以及经由学习所累积的成果,如学习内容、学习制度、学习途径等。学习文化揭示的是社会层面的学习意识、行为规范,与主要解决微观的教学方法问题的教学模式是两个层面的问题。近代以来,习惯于把他国先进的教学模式拿来的我们很少去思考学习文化的差异问题。我国现有的远程教学模式也是拿来的,也推动了教学的快速发展,这说明教学模式与学习文化没有必然的联系。然而,在日常语言中经常出现的“本土化”这个字汇,内涵是与本地文化之间的融合问题。教学模式的本土化,是要解决先进的他国教学模式与本地学习文化的衔接问题。文化又是社会层面的问题,总会形成一股巨大的惯性。事实上,教学模式的有效运行,必须有相应的学习文化作支撑。社会大众已有的学习理念和学习习惯、学习形态等,无形地在影响着教学模式的运行,或助澜、或抵制,互相之间存在着隔而不离的关联。在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运行过程中,至少存在着功利型学习文化、被动接受型学习文化和个体型学习文化的挑战。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运行欠佳,很大程度上是因这些学习文化的制约所致。

首先,功利型学习文化与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之间的冲突。功利型学习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根深蒂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是这种文化心理的生动写照。自古以来,读书人都把读书当作获取功名的阶梯。即使在今天,这种功利主义的学习观还深深地影响着国民。就拿眼下的高考来说,不少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往往不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而是根据专业的“热度”选择专业。学生毕业后不是向往大城市,就是渴望进入政府部门。不少人为一纸文凭而奋斗,至于学到东西如何,则显得关心不够。功利型学习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博取功名,这种文化与欧洲文化孵化而成的以终身学习、以完善自我为目的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不但不能适应,反而显得非常自然。

其次,被动接受型学习文化与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之间的冲突。中国具有漫长的封建专制的历史,又是一个以儒家伦理为本位的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经典。自古以来,读书人只是被动接受儒家学说教诲,形成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注疏阐释圣人的教条。近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新的学习内容逐渐替代了旧的学习内容,但是学习的方法仍然基本承袭于被动接受知识的那一套。即使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以往那种“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文化”的弊端,也在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但由于传统学习文化的强大惯性和某些现实原因,从总体上说,被动学习的情形仍然十分严重。学校教育如此,社会教育、乃至家庭教育也是如此。家长一味强迫子女学这学那,而不顾及他们是否有这方面的天赋和兴趣。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文化,唯预定之目的、教师之传授、书本之叙述,“强受教育者以就之”,死记硬背而不敢标新立异,显然与旨在营造学习型社会的远程教育教学模式难以相容。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所倡导的是主动性学习,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紧密结合,其强调学习的创新,而这种学习只有在主动学习的前提下才有可能。

再次,个体型学习文化与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之间的冲突。我国长期以科举制来构筑和维护意识形态统治,规定读书人只读圣贤书。无须有自己的思想,也无须与他人交流、讨论,一切的成功取决于只身读圣贤书的努力。“鸡鸣起舞”、“锥刺股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成了古代大多数读书人的行为楷模,作为读书人的个人品质而大加赞扬。到了近现代,读书的内容已经不再是圣贤书,但“科举”的阴影依然存在。如当今的高考,学生只知道在高考的独木桥上奋勇拼杀,而社会只以个人高考成绩的成与败论英雄。这种依赖个体品质达到读书目标的个体型学习文化是个体竞争型的文化。它有别于西方的个体独立型文化。学生不善于与人交流并在交流中提出问题,张扬自己的个性,而惯于个体奋战,不善于与人合作。“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市井名言正是这种文化的特征所在。在这种文化熏陶下的读书人,其学习思想是封闭的,学习方法是教条的,思维心智是僵化的,显然与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所倡导的精神是相抵触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是在网络环境中形成的,最适于具有道德和合作精神的、天赋充分发展的、能自行提出问题并能着手解决问题的人学习;所追求的是借助网络或其他途径,通过学习者的互动和共同探索活动,一方面可以将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将个人难题转化为公共难题,以公共知识解决个人学习上的困境,进而构成一种加速个人学习与创新的良性循环。因此,合作的精神、开放的心怀显得格外必要。

教学技术的因素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依赖于技术的飞跃,可以说,是技术征服了地球,是技术创造了世界的文明,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触动了人类思想方式的变化,解决了思想的延伸和远距离直接表达的难题。它不仅使得人们的思想能在全球范围内即时传播和反馈,而且使得思想以多种方式——语言、符号、图像、声音、活动等——获得表征(吴刚,2001),进而更使得世界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文明的内涵获得了质的提升。现代远程教育是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发展而来的一种崭新的教育方式。信息技术的“关联”,对现代远程教育显得十分重要,没有信息技术的发展,就没有现代远程教育的未来发展。然而,必须清楚认识的是,信息技术关联的重要性是建立在促进有效学习基础上的,教育技术应用的核心是促进有效学习(徐福荫,2005)。那么怎样才算促进有效学习呢?这是一个从技术应用层面理解学习的有效性问题。根据美国等一些国家的实践,对它的把握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学习行为习惯是否得到改变,即学习者是否习惯于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知识、与人交流,技术是否自然地融于学习的行为和习惯之中,使学习变得更为方便;二是学习思想是否改变,即学习者是否习惯于运用信息方法思考、分析、综合和归纳知识,有更多的内在驱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技术是否融于学习思想之中,以全新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对待学习,使学习变得更为轻松和有意义。

之所以要把握这两点是有其严格的逻辑基础的。首先,它符合信息技术的特征。信息技术之前的技术,大多表现为用以观察自然的新工具的发明或用以理解自然的新概念的发现,是以外在于人思想活动的工具为特征的,其发展以新工具为驱动,而信息技术则是一门思想技艺,是人思想的延伸和直接表达,规定着只有当它融入到人们思想、生活方式中的时候,其伟大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其次,它符合教育功能的本质特征。教育不单是知识的沟通与传授,更是思想的沟通与教化,使之更为便利、更为有效,激发人们更多的想象力。第三,它符合现代知识的特点。知识的意义和作用不在于训练、不在于固定为学习者的心理内容、不是课堂间对话的文本,而是学习者籍以探索和实现自我建构的精神资源(吴刚,2001)。学习活动变为以社会系统、自然世界为背景的自我创新、自我建构的活动,对有助于创新、有助于发生嬗变的信息方法显得特别的依赖。因此,技术的运用必须以促进有效学习为目标,而目标的实现必须以上述两点为基本方案。只有当信息技术自然融入到人们学习的思想、行为之中的时候,学习的革命才会真正发生,否则,再先进的技术也只能是漂亮的外壳而已,对学习的进步毫无助益。联系我国实际,技术运用远没达到上述方案的要求,且对技术的误读还很多,大多数学习者还是以工具的概念来理解信息技术的作用,掌握信息技术是被迫的、应付的,无所谓信息方法问题,更谈不上养成新的学习习惯、学习思想……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有效运行显然缺乏了必要的支撑。

除了教育体制因素、学习文化因素、教育技术因素外,教学模式相关性的其他表现还很多,如国民素质因素、教育价值因素等,限于篇幅,本文在此不作一一列举。然而,仅仅通过上述三个相关性因素的分析,就足以说明教学模式这种关联性力量的重要作用,它要求远程教育在研究、思考、运行其教学模式的时候必须关注种种相关性因素及其表现,以便获得综合的、科学的解决方案。

几点建议

提出相关性问题,列举相关性表现,目的不在于要求重新审视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即先把上述相关性问题解决好后重新构筑新的教学模式,而在于现行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在运行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时,须善于借助相关性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联性力量去思考、提出综合性的解决方案。或许只有这样,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才能走得更快,走得更远。面对教学模式的相关性影响,要求加强对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综合思考,克服单向思考、单向研究思维方式,尽可能多地提出合理科学的运行方案,使远程教学变得更为有效,真正成为推动学习进步的主流形式。

1.关注社会建构环境,调适教学内容,以驱动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个人的需求往往是比较容易驱动的学习动机,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首先要适合于那些要学习、会学习的人。不断激发和满足个人的学习需求才是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有效性的最佳保证。应当承认,这种个人的学习需求无疑包含有功利的成分,远程教育要做的是通过建立合理的引导机制,使学习者从单纯的职业获得及人才养成中解脱出来,向实现人生价值、提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转换。在当前,调适教学内容尤其显得重要。面对信息获取变得更加多样便利的今天,传统的、固定的教学内容难以体现真实的生活,因而既不能满足学习需求、更不能激发学习需求。事实上,丰富的社会建构环境往往更加贴近人们的真实生活。因此,远程教育必须关注社会建构环境,努力把社会建构中最需要的一些知识纳入其教学内容,让学习者感到学习既方便、又能满足兴趣,从而能在体验中学,学了受用,学了受益,进而使学习的外在动力和内在动力达到一致,并得到不断的驱动。只有这样,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才能获得学习者的自觉接受,才能获得有效的推动。更重要的是,现代远程教育才能始终融入于整个社会进步的大趋势之中。

2.注重学习知识的混沌法则的培育,以养成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习惯

社会越来越复杂,多样性越来越明显,个性化越来越突出,国际化越来越普及,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学校已不再是整个社会中唯一的知识和创新的集散地。与此同时,社会和家长对墨守成规的学校教育方式已经开始有了不同的观点。由此形成的一种情况是,学习知识的混沌法则开始显现其效力。这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因为它有助于实现现代远程教育所蕴含的主张:学习自主、张扬个性。当然,我们不能因此而认为社会大众已经理解或掌握了学习的混沌法则,它是建立在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基础上的,它的完全建立需要一个过程。我们更不能因此而完全否认学校教育方式,取消面授教育或忽视面授教育的作用。正确的做法应该要因势利导,使学习的混沌法则更加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大众学习的自然习惯。在当前,首先要结合网络环境加强多样性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的指导和培训,使多数学习者成为会学习的人;其次要结合社会建构环境的丰富学习资源,在开启心智上下工夫,提高学习者与之交互的吸引力,进而不断激发学习者持续学习的兴趣;再次,要提高面授辅导的质量和效果,要求教师根据学习知识点的要求,多一些串联与归纳、多一些分析与启发、多一些问题设计、多一些情境教学、多一些共同探讨等,在帮助学习者掌握必要的知识点的同时,让学习者得到学习混沌法则的培训,获得各种情境下学习的体验,使他们大量的隐性信息得到外显,进而使其独立思考能力获得重建和升华。这样,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既可以减少与传统学习文化的冲突,又有助于新学习文化的养成。反之,通过这种养成推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有效运行和创新发展。

3.注重现代远程教育教师的培养,塑造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楷模

尽管现代的学习理念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但是教师的作用不但没有消退,相反教师的引领和示范、指导和帮助显得更为重要。事实上,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在很多时候很多方面,教师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网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加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本位角色的思想在大众脑子中的根深蒂固,学生对教师的习惯性依赖很大程度上一时没有改变。因此,注重现代远程教育教师的培养,配备一支相适应的远程教育教师队伍是有效运行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重要保证。根据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运行特色和要求,好的教师不再是很多人至今还认为的只要在课堂上有好的表现,能够讲解清楚的标准,而是要求教师要善于从一些本位角色延续下来的纲常中突破,充分尊重和启发每个学生的见解,成为学生建立和养成独立思考能力的帮助者、引领者;教师要善于从传统的教育体制中突破,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成为一个出色的远程学习者和新思想的传播者、开拓者;教师要善于从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突破,创新思维方式、创新教学设计,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从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运行成功的经验来看,教师作上述的突破与角色转变,以教师自己的行为、经验感染和影响学生,以教师出色的示范无意中引导学生,增强远程学习的吸引力,提高学习绩效,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重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的有效性,为远程学习提供实实在在的方便

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对信息技术的盲目追求,不能带来远程学习的方便和新的学习业绩。在这一点上,远程教育实践者必须多一些务实的作风,在促进方便、有效学习上下工夫,这对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成功运行至关重要。有效学习,既是知识的接受过程,更是知识的探究过程;既是知识的增长过程,更是思想的升华过程。因此,解决技术运用有效性问题必须从多个维度加以思考:

一是学习方式维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所采用的是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方式,教师和学生通过局域网或互联网连接世界各地的学习资源,围绕一定的主题或问题,查询有关资料,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交流研讨而获得学业进步;其技术运用的有效性特点与基于课堂传授的学习方式不同,不是提供情境教学,而是方便资源的获取、发布、储存、检索、归类和综合,以提供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

二是学习目标维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价值取向是多维的,以提高学习者的素质、培养终生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为主,使之成为会学习的人;其技术运用的有效性特点与传统学习的单向目标不同,不单是方便学科知识的掌握,更是方便多途径获知、升能,激发各种潜在的学习能力,以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

三是学习过程维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是学习者与资源、教师、学生的互动中实现的。学习是互动的过程,是学习者自主意识不断唤醒的过程;其技术运用有效性的特点应该是方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资源间的交互,方便学习者之间的思想交流与合作,养成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我努力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上述三个维度思考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为学生学习提供实际的方便,它所要求的技术条件并不高,在我国已普遍能够实现,关键是要多一点务实的精神,让学习者自然地、量体裁衣式地享受到技术带来的快乐。只有这样,技术才能真正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起到拓展时间、空间的作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才能深得人心。事实上,英国开放大学、美国凤凰城大学都是这样做的。

【收稿日】2005-05-10

【修回日期】2006-05-20

标签:;  ;  ;  ;  ;  ;  ;  

远程教学模式运行中的几个相关问题_远程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