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之“轻”传播论文

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之“轻”传播

文/牛 海 刘诗铭

摘要: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需要借助新媒体手段,以轻巧而不失质量,简洁而不失厚重的理论精华,轻松活泼而不失规范严谨的方式“轻”传播,才能更好地吸引年轻一代,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实效性。因此,需要转换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范式,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传播的总体环境,构建有效的“轻”传播之路。

关键词: 新媒体 马克思主义理论 “轻”传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思想指南。当下,如何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轻”传播,让民众直观便捷地学习新思想,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奋力投身现代化建设,是当前理论宣传工作需要深入思考和突破的重要任务。

一、“轻”传播的概念述评

“轻”传播来源于广告界的实务创新,从业者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对传统传播方式进行革新,追求形式简洁、预算小、周期短、互动多、效果好的新媒体广告营销过程。这些特点和优势推动“轻”传播受到广告界的普遍欢迎,并以强大的生命力迅速扩展到社会其他领域,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轻”传播,探讨其内涵,挖掘其时代意义和价值。邹振东认为,在舆论世界里,轻与重的判断和现实世界基本倒置,轻的东西最好传播。段钢从话语传播方式的构建角度出发,认为宏大叙事的传播效果是十分有限的,理论如果要实现最广泛的传播,必须尽可能地突出“轻”,比如通过“图片、动漫视频的形式,让更多的老百姓接受”。童世骏提出,讲道理、重理性的文字是非常重要的,但往往也是沉重的,因此,理论工作尤其是面对大众的理论工作,应该让群众喜闻乐见,并轻松便捷地获取。然而,轻不等于浅,也不等于短,社科知识、研究数据甚至理论概念,都能够以轻传播的方式呈现。

总之,“轻”传播的理论是一种轻巧又不失质量,简洁而不失厚重的理论精华,同时传播的过程力求轻松活泼而不失规范严谨,简单明了又不失主要内涵的传播模式。“轻”传播需要我们在传播的过程中追求理论“轻”表达的同时,坚持理论的专业性。基于此,笔者尝试把“轻”传播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语境中,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典文本,在忠实于原著基本内核的基础上,从受众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话语实现“轻”表达,即借助新媒体,使用文字、图表、动画、影像等手段,突破文本语言的局限,使理论内容在表述上更加真实生动,贴近生活,给人更真实的感受,让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及其最新创新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

实验前通过对学生身体素质、足球基本技术等方面的测试,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点分配小组,将实验班54名同学以每组6人的形式划分为9个小组,其中4名中等生,1名优等生,1名差等生,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每个小组分配合作学习任务。

二、“轻”传播助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生活化

1.构建以受众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轻”传播范式。 以受众为中心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轻”传播的过程中,以受众的需求为导向,主要包括知识分子、各级党政机关,以及青年学生的需求,分析其不同的要求和表现,针对不同群体的特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到符合受众的认知特点,尽量通俗易懂、引人入胜,设法提高受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度与认同感。正如马克思曾指出的“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与此同时,受众的角色定位不仅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而且也是信息传播的推动者。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以受众为中心”的现实挑战需要克服“以传播者为中心”的思维局限,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而“轻”传播的兴起,为克服“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不足提供了转向的有利途径。“轻”传播不再单纯地向受众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是以受众需求为导向,在传播的过程中进行深度互动,增加受众主动思考和参与的程度,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力和接受度。当然,“以受众为中心”并不是完全的放任自流,而是在传播理论的过程中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典文本,在尊重并忠实于原著本身的基础上,顺应时代的潮流、把握时代的特征,始终不渝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

Cite this article as:HAN Xue-Ying, WANG Ya-Nan, DOU De-Qiang. Regulatory effects of Poria on substance and energy metabolism in cold-deficiency syndrome compared with heat-deficiency syndrome in rats [J]. Chin J Nat Med, 2018, 16(12): 936-945.

3.“轻”传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分众差异性。

2.“轻”传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多维立体性。 传播立体化是指以立体化的载体进行信息传播,使处于静态的文字信息变得生动、鲜活。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主要借助于书籍、报纸、杂志等纸质读物,其形态上具有平面化、静态化的特征,同时仍是单向型的传播模式。在新媒体时代,基于新型技术基础上的文字、声音、图像等介质集聚为一体,构成了一种立体化的传播形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语言通过流动媒体,由传统的静止形态转换成立体、动感的形式,彻底突破了以往平面媒介传播的局限性,让经典理论从厚重的书本中走出来、活起来,多维度、立体化地展现在大众面前,让不同受教育程度以及不同生活经历的人,从不同的认知层面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性和解释力。

1.“轻”传播让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易懂性。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方式多以授课型为主,或者通过严肃的刊物、报纸刊登理论文章面向读者,其优点是表述规范、体系完整,不足是受众少,读通掌握难。那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经典理论学习“轻”起来,使理论宣传更接地气,让人民群众在轻松愉悦的受教过程中自觉接受经典理论,是新时代理论有效传播之发展方向。“轻”传播模式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可以更多地融入易读易懂的符号,如使用动画、影像、图文并茂等表达形式,在表达上突破文本语言的局限,实现更加形象化的传播,有助于提高受众特别是青年人的接受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普通群众不明其理、避而远之的情况。笔者关注了动漫作品《领风者》的播出效果,该片通过采取青年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思想家马克思的一生,既有引经据典,又有理论解读和故事讲述,使深奥的理论在动漫深入浅出的展示下变得通俗易懂。通过弹幕、评论等可以看出,许多年轻人在潜移默化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精神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2.建设复合型马克思主义理论“轻”传播人才队伍。 基于新媒体基础上的“轻”传播模式,需要组建一支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又有熟练传播技术的“厚理论+轻传播”型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队伍。首先,要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准确理解和掌握基本内涵和逻辑方法,选择适合新媒体技术传播的理论内容,赋予其轻松简洁的表现形式,使传播更加精准化、对象化,增强理论的影响力,把握传播的主动权,提升宣传理论工作的质量。其次,增强理论传播工作者对新媒体的应用能力,使理论传播更加富有生机。对新媒体的熟悉程度决定着马克思主义理论“轻”传播的速度和质量。要想提升理论传播工作者对新媒体的认识水平和操作能力,必须在充分学习和熟练运用新媒体技能的基础上,积极“入网”,对各类媒介信息进行整理与评价,进而加强平台与受众的互动与交流,以“浅入深出”的方法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理论成果,以专业的视角解答受众所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解释社会现象,引导受众认知,凝聚社会共识。最后,加强对新媒体传播者的引导和教育,提高理论“轻”传播工作者的新媒体综合素养。在新媒体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评价模式发生巨大变革,同时新媒体所导致的道德问题也纷至沓来。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工作者,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旗帜鲜明地同各种错误思潮进行斗争,与各种自由主义思潮和历史虚无主义做斗争,理直气壮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以“思想+专业”的双重高度,为理论传播和立德树人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轻”传播的路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中国社会改革与建设实践紧密结合的最新成果,是指引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思想武器,必须让全体中国人民深入学习,掌握精髓,内化为方法,转化成行动的力量。“轻”传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

“轻”传播可以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受众进行分众化传播。移动媒体的信息传播简洁轻快,不但可以由推送者迅速传播至受众,而且能够在多位受众之间进行相互传递。传播过程中受众的选择非常鲜明地体现出不同群体对不同形式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喜爱和接受程度,通过总结分析相关数据可以提升理论传播的分类性和针对性。所谓理论传播的针对性,实际可理解为传播的分众化。把握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是当前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能力的关键。基于新媒体技术的“轻”传播可针对不同的受众,通过分析他们的兴趣、爱好、教育水平等方面的差异,选择推送有针对性的传播内容,可以有效提高关注度,提升信息获取效率,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受众的影响力。

年仅33岁的五台县豆村镇东柳院村党支部书记武志锋,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在铺满贫穷的山路上竖起了一座“四抓四看”的“民心碑”。使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4200元,较2014年增长48%。2017年当选为山西省第13届人大代表,今年获得了“忻州市脱贫攻坚奋进奖”。

3.创建正本清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轻”传播的优良环境。 在新媒体环境下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轻”传播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传播环境的影响与制约。良好的理论传播环境,不仅能够为受众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学习平台,提高受众对理论的认同感和接受感,而且能够激发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创造良好的“轻”传播环境,首先,需要完善规范新媒体传播的法律法规。新媒体平台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扩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影响,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合理地传播。其次,认真甄选适时适宜的理论内容,以简洁、正面、积极的方式实现理论的有效传播,谨防以戏说、篡改的方式迎合某种心理而传播,造成不良的传播后果。最后,建立良好的反馈约束机制。新媒体环境下,传播主体多样化,传统的传播者和受众的角色定位逐渐模糊,受众不再被动接受信息,同时也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方向,建立传播的反馈机制和引导机制尤其重要。由于传播主体数量的增加,每个受众都是下一个传播的起点,为了实现“裂变式”传播效果,要在技术和理论阐释上做好准备,随时关注因相关理论“轻”传播引起的社会反响,合理及时地对受众的反馈做出反应,营造良好的互动传播环境,关注使传播对象得到最理想的信息传播效果。

μ——表示基尼系数具体数据,在经济学与社会学领域,基尼系数受限于社会发展的局限性,取值范围在0-0.1的可能性很小,基尼系数的一般合理范围在0.1-0.3,鉴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过程中呈现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性,式中的阈值为0.2。也即是各地区医生数与医疗床位数针对地区人口与面积的基尼系数小于0.2,可以理解为资源分配相对公平。

四、结语

时代在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短平快的获取各类信息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基于新媒体技术的“轻”传播,应该成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重要抓手,以适应人们特别是青年人在快速的工作生活节奏中,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进而筑牢中国社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阵地,不断夯实思想认知基础,持续激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取精神。

参考文献

[1]邹振东.弱传播[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

[2]段钢,汪仲启.互联网时代主流话语传播要强化受众意识[J].红旗文稿,2017(01).

[3]童世骏.如何进行重要但不沉重的理论传播[J].青年记者,2019(07).

[4]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作者牛海系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沪江教授刘诗铭系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重点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项目”(项目编号:19JDSZK025)、上海理工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教学重点问题研究”(项目编号:CFTD18069Y)的阶段性成果。

标签:;  ;  ;  ;  

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之“轻”传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