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津保铁路有砟轨道施工测量控制技术论文_褚利民,方明,曹太兵

中铁二局新运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结合新建津保铁路轨道控制精度高、线路长的特点、施工工期紧张、测量工作量大的特点,研究出一种基标控制方案,减少了测量工作量,保证了轨道施工进度要求,形成了有砟轨道施工测量控制技术。

关键词:测量方法;基标测量;整道测量

1.工程概况

津保正线DK12+031.13~DK136+635.76段间的铺轨、铺岔、铺道床和无缝线路施工,共计长249.21铺轨公里,设计速度最高250Km/h。

2.有砟轨道施工测量内容

有砟轨道施工测量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轨道控制基标测量、底层道砟标高及平整度验收测量、大机整道测量。

3.测量方案

3.1有砟轨道控制基标测量

3.1.1测量方法

(1)基标点的预埋

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将线路中心线桩外移到路道床边坡一侧的方法设置基标点,以作轨道调整的依据。

基标点设在稳定且不宜被破坏的地方,在桥梁上,采用钻孔植筋的方法将基标埋设在防护墙上方,用速凝水泥固化标志,观测桩为Ф10-12mm不锈钢钢柱,钢筋柱中心刻“十”字沟槽,沟槽宽度为1mm,深度2mm。在路基上,观测桩为C25混凝土预制,尺寸为150×150×600mm,在中心浇筑Ф10-12mm,100mm+60mm的倒T型不锈钢筋柱,钢筋柱高出混凝土面5mm,钢筋柱中心刻“十”字沟槽,沟槽宽度为1mm,深度2mm。在直线上采用25m间隔布设,圆曲线上按10m布置。

(2)基标点的编号

基标埋设好后,对基标作统一的编号和现场标识(在现场拿记号笔或喷漆对基标进行编号)。编号以CPIII区间为单位,区间进行编号,如56321和56323区间内的基标,第一个基标开始依次向大里程编号,第一个就是5632101,第二个就是5632102。当基标进入下一区间后(即基标在56323和56325间),第一个基标编号就是5632301,后面的编号依次增加。右线的基标编号采用同样的方法编号。基标的现场标识用红油漆将其编号写在基标旁边,在路基上和隧道内,都在基标对应的位置上画上一箭头,以便使用时容易找到基标。

(3)基标点的测量

基标点埋好后,在CPIII建网测量完成并通过评估后,采用测角精度不低于1秒,测距精度不低于1mm+2ppm的具有自动照准功能的高精度全站仪进行测量。如徕卡TCA1800、TCA2003、TCRA1201全站仪。用全站仪后视前后各2对CPIII点(共计8个点)进行边角测量,后方交会得出测站点的三维坐标建站。自由建站精度应在1mm以内,就可对轨道控制基标进行平面和高程的测量,测量记录由仪器自动记录在贮存卡上。在相邻测段的重叠区域应进行搭接测量,即在两站之间需测量同一点进行复核测量,重复测量2个点,以检查误差。一测站的测量距离控制在前后各60m进行测量。在基标点的测量中,曲线要素点及变坡点、竖曲线起始点进行精确放样,竖曲线地段基标间距应适当加密。加密间距以5-10m为宜。

(4)内业计算

内业计算采用软件进行,事先将线路的设计参数资料输入到计算机中,再将测量数据从全站仪导入到计算机中,通过软件计算得出各基标点对应的里程和距线路中线的法向距离,再根据里程结合设计资料计算出各点的轨道起道量和拨道量。

3.2底层道砟标高及平整度验收测量

底层道砟标高和平整度的精度,直接影响轨排铺设精度及后续人工起道的效率,控制好底层道砟摊铺精度,可大量减少后续轨道调整量工作。

预铺的底砟标高采用普通水准仪测量,每个断面测量2个点,每隔20米测量一个断面。底砟交铺测量前,线下上砟单位应准确放出线路的曲线主点(ZH、HY、YH、HZ)、变坡点、百米标、加桩的位置,并提供其相关里程和砟面标高资料及相关的施工水准点资料,现场标识应清晰可见。底砟平整度测量用3米长的靠尺检测,平整度要求不应大于30mm,同时可结合目视的观测,总体要求目视砟面平顺,无大坑大洼。

3.3大机整道测量

轨道精调主要是依据前期轨道基标对线路进行调整。通过L型轨道检查尺量出基标点距钢轨内侧位置距离。然后计算出大机的起道量及拨到量,并在现场对应基标位置的轨枕上标示出大机的起道量及拨到量。

第一个阶段大机整道主要依据轨道基标点数据进行起道。经过两次起道。应达到设计标高-20mm,中线10mm,线间距0-20mm。

第二个阶段大机整道采用轨检小车对线路进行测量,将数据导入电脑并由内业人员计算出线路的起拨道,并每5m提供线路方向和高程依据。供大机精确调整。个别地段反复调整。

4.有砟轨道施工测量管理

(1)测量工作专业性强,责任重大,工作艰苦,测量人员应当尽职尽责,努力完成任务。

(2)测量工作必须坚持复核制,执行有关测量技术规范,按照规范技术要求进行 测量设计、作业和检测。保证各项测量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3)用于测量的图纸资料,应认真研究核对,有的应做现场核对,确认无误无疑后,方可使用。抄录数据资料,必须核对,重要的须经第二人核对。

(4)测量记录资料应真实、准确、工整。测量原始记录必须现场同步作出,并作好签认。严禁事后补记。原始资料不允许涂改,不合格的应当补测或重测。

(5)测量的外业工作必须有多余观测,并构成检核条件。内业工作应坚持两人独立平行计算和相互检核。

(6)利用已知点(包括控制点、方向点、高程点)进行引测、加密点位和工程放样前,必须坚持先检测后利用的原则。

(7)由专人负责内业资料的计算、复核,复核后的测设资料要签认才可提供给外业组使用,各种测量成果资料整理及时、准确。各种资料、成果分类整理归档,由专人负责保管。

(8)测量仪器应专人保管,并做好日常养护。仪器日常检校由技术员负责。

(9)如在施工中发现测量错误,要及时如实上报,并提出补救意见。

5.测量组织结构及任务分工

5.1 各测量组任务分工情况

测量任务分工表

参考文献:

[1]郭相武,赵智,王智勇等. 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s].国家铁路局,2018-11-12.

[2]秦飞编.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07.

[3]朱颖,卢建康,程昂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s],原铁道部,2010-10-31.

[4]张学伏,柳世辉,冯辉,铁路轨道设计规范[s],国家铁路局,2017-12-1.

[5]李成彦.浅谈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的施工测量[J].四川水力发电,2018,37(S1):125-127.

论文作者:褚利民,方明,曹太兵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

标签:;  ;  ;  ;  ;  ;  ;  ;  

新建津保铁路有砟轨道施工测量控制技术论文_褚利民,方明,曹太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