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基础上的集中化:中国对外贸易流向的合理性分析_经济论文

多元化基础上的集中化:中国对外贸易流向的合理性分析_经济论文

多元基础上的集中——中国外贸流向合理性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础上论文,合理性论文,流向论文,中国论文,外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外贸易流向,指对外贸易的国别(地区)分布和结构。通常表示为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进口、出口总额或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它反映了一国进口商品的来源和出口商品的去向,显示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的贸易联系程度,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对外贸易流向大致有集中化和多元化两种基本模式。它们在带动贸易规模的扩大、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等方面各有其正面或负面的效用。集中化的市场战略和多元化的市场战略不存在孰是孰非的问题,而是针对不同的适应性而言。

中国外贸流向的合理选择

中国在选择外贸市场战略时,也需要结合自身国情。然而,国情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其构成要素会有一定的变化,可以是自然秉赋方面的,也可以是产业结构方面的等等。正是种种的变化表现了国家局部或整体的调节与发展。

笔者认为,目前,中国对外贸易市场取向应该是“全方位,有重点,多层次”的,是多元基础上的集中。全方位,指面向全世界寻找市场。一方面,我国出口规模扩大、增长基数提高,只有推行“全方位”的出口市场战略才能实现对外贸易的较快增长。另一方面,几乎在所有市场上我国都有扩大出口的可能。我国工业部门齐全,生产力水平有差异,形成了高、中、低档各类出口商品,可以满足多种市场的多种需求。而且,从我国出口在世界主要市场进口总额所占比重看,除在亚洲市场上的比重较高以外,在其他市场上所占比重都相当低。

有重点,指以发达国家为重点,以亚太地区为重点。应该说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量一向是很大的,这一现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会存在下去,而且应该向纵深发展,开拓新的产品市场。

以亚太地区为重点,原因之一是我国地处亚太,对亚太地区特别是亚洲市场较熟悉,进出口商品互补性强, 贸易基础牢固。 原因之二是90年代亚太地区,尤其是东亚地区的增长率保持了较高水平。虽然目前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东南亚甚至东亚地区国家货币对美元的汇价、市场景气状况、居民购买力水平等都有很大影响,而且也必然以价格为主要原因降低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但是,就长期而言,亚太地区的市场潜力仍然是很大的。

多层次,以我国区域经济、行业经济不平均发展为依据,在纵观和微观层面上开拓特色市场。我国区域经济各有优势不同,有的以矿产、能源丰富著称,有的以轻工业闻名,有的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利于边境贸易等等;而行业也有轻型、重型和混合型之分。各区域各行业需要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在全球范围内主动寻求能达成供求匹配的市场,创造贸易机会,推动经济活动的良性循环,这样,从宏观上看,我国的贸易伙伴就多元化了。

由此可见,我国的市场战略应该是“多元基础上的集中”,这一战略模式兼有集中化与多元化的有利方面,又尽可能地削弱了两者的不利影响。

中国外贸流向存在的问题

第一,从国家结构来看,出口贸易市场集中于发达国家(地区)和香港,发达国家中以日本、美国、欧盟最为重要。

第二,从区域分布来看,出口贸易伙伴国集中于亚太地区。相对而言,对非洲、拉丁美洲的贸易就出现严重的失衡,以1996年为例,中国对亚洲的出口达912.47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额的60.4%;同期对北美的出口达283.0203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额的18.7%。由此可见包括亚洲和北美在内的亚太地区在我国出口市场构成中所占比例高达79.1%,相形之下,对拉美出口占2%,对非洲出口占1.7%,就实在微不足道了。

这样的市场结构有着很明显的缺陷。首先,关于市场容量。发达国家固然市场巨大,对各类商品都有一定的吸收能力,而且资金充足,能为贸易伙伴国带来极其丰厚的利润。然而,也正是由于这种种吸引力,这些容量终究有限的市场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分割,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国试图实现出口的大规模增长都是极其困难的。而另一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则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均日益意识到融入世界经济循环的重要性,意识到单一出口原料、初级产品的风险,从其制定的进出口政策措施上都体现出构建完整的工业体系,合理的产业结构的愿望。

调整的基本思路

为确保我国对外贸易长期、稳定、协调地发展,有必要对现有的市场结构加以调整,使之多元化。基本原则是:全方位,有重点,多层次。在继续巩固日本、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港澳地区传统市场的同时,加快开拓亚、非、拉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市场,积极扩大同俄罗斯、东欧及周边国家的市场,总体上形成有较大回旋余地的多元市场格局。

巩固在发达国家的市场,深化对它们的认识,降低其占我国出口额的比重。发达国家市场有较为完善的社会和法律环境,先进的科技条件,良好的通讯运输网络,较强的购买力,一向是我们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由于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设备、管理经验等都是我国继续工业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所以,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种密切的贸易关系仍会保持下去。而目前,我国商品出口在发达国家市场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低价竞销,企业、贸易公司各自为战,缺少统筹协调,整体形象被一些质量低劣的“地摊货”所破坏,造成外贸数量庞大但效益不佳,即所谓“贫困化增长”。我们应该看到,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不仅存在总量大,种类多的现象,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商品输出时,消费者首先的心理认定是“中国商品”,形成的是对中国商品的整体印象。因此,要充分发挥商会、行会的作用,做好协调、监督、指导、创立名牌,不仅要提高商品在构成中的档次,同时也要提高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档次。在发达国家的市场内部突破传统的产品市场,开辟新的特色产品市场。

充分发挥香港离岸贸易中心的功能。进入90年代以来,香港正从传统转口贸易中心向新型离岸贸易中心发展。香港离岸贸易总值平均增长率高达34.4%,超过转口贸易的增幅。

按经济结构和工业化程度,发展中国家可以分为原料生产和出口国、石油出口国、制成品出口国和新兴工业化国。亚洲地区就涵盖了这四种类型的国家。南亚各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步履蹒跚,总体上说仍属于原料生产和出口国。但这些国家,尤其是印度,自然资料丰富,地理位置重要,是联接亚、非、中转站,而且从政策取向上看,正逐步放弃封闭经济的内向发展战略,转而对外开放,潜力是巨大的。与之展开贸易有助于原材料的引进和在国内已成熟的商品、技术、设备的转移。西亚各国尤其是海湾国家,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国,丰富的石油资料、庞大的石油生产能力,使他们获得了巨额的石油收入和充足的外汇。另一方面,他们构建完整工业体系的举措刚刚起步,外贸依存度很高,这给我国与其贸易、投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这些国家多属阿拉伯国家,有特殊的文化习俗,消费偏好及贸易习惯如看样交货,以代理制度进行贸易等,所以,对市场的研究尤为重要。

东南亚各国经济在进入90年代以后, 增长实绩令世人关注。 然而1997年的金融危机却严重破坏了这些国家的币值稳定,干扰了国内市场。就进出口而言,由于本币贬值,大大促进了商品输出,减少了商品输入。我国与其同属于制成品出口国,在出口商品结构上有较激烈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出口势必受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得不放弃这个市场,而应高瞻远瞩,看到东南亚的经济复苏,长期的经济发展,我们现有的部分成套设备和技术,以及在赶超过程中新的研究成果,都将成为开拓东南亚市场的有利条件。

中、东欧主也成为有待重点开拓的市场。东欧与欧盟的关系正在全面改善,成为整个欧洲的生产基地,其产品可直接就近向欧盟国家出口,而有些国家又有望于近几年内加入欧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东欧已成为欧盟最大纺织品加工地和供应地。扩大东欧的纺织设备、纺织技术的出口,到中、东欧投资设厂,应是避开欧盟贸易壁垒,带动我国最大出口商品——纺织类商品出口扩大的有利途径。而东欧劳动力充足。素质较高,另外,就政策而言,波兰等5 国组成的中东欧地区自由贸易区(CEFTA)内降低关税的协议1997年1月1日生效, 在当地投资建厂生产的产品将在区内享受关税优惠待遇。这些都表现出了东欧市场的巨大吸引力。

我国沿边地区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与周边15个国家接壤,是世界上陆地边境线最长、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如果沿边各省区充分利用自身的物产、矿产资源与沿海地区的资金、技术相结合,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和商品优势,大力开展边境贸易,对本省区经济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俄边境贸易。中国与俄罗斯的边境贸易历经几十年的曲折发展,已为将来贸易升级,即政府级的贸易奠定了基础。1997年中俄两国最高领导人会谈中共同确定了到本世纪末使中俄贸易额达到200亿美元的目标,中俄边贸将逐步向高层次发展。

标签:;  ;  

多元化基础上的集中化:中国对外贸易流向的合理性分析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