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新英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端本中学 514400
【摘要】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给予地理学科足够的重视,使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无疑限制了农村初中地理学科的发展。作为一名农村地理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提升个人专业素养,创新教学方式,强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真正将地理学科带入全面发展的轨道上,促使广大农村初中地理教师能够逐渐走出困境,走向成功。以下,笔者就如何提升农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出几点建议性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087-02
前言:所谓教学有效性,即教师遵循课堂教学规律,以有限的教学精力、时间以及物力等,获取最好的教学成效。传统农村地理教学通常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性不能有效发挥出来,无法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意识,致使学生沦为储存知识的容器,更不必说有效性教学的实现。那么,怎样能够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并有效提升农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经不断地实践与思考,笔者进行了如下总结。
一、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农村地理课堂教学中,想要实现有效性教学,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必要的前提。自古有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可见,教师只有和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喜欢教师,进而喜欢上教师讲解的课程,为有效性教学的实现奠定扎实的基础。
首先,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自身角色,由原本的统治者转变成组织者和引导者[1]。在传统理念下的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通常控制着学生和课堂,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致使课堂教学成效不高。对此,需要教师明确自身教学组织者和以引导者的身份,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并与其共同讨论,以此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其次,需要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爱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及时的帮助其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特别是针对班级中的学困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充分了解其学习中的难处,并不断挖掘其身上蕴藏的优势,积极鼓励他们,使其重拾学习的信心,进而不断努力学习。最后,教师应该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给予充分的尊重,做到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尊重应该是相互的,想要得到学生的爱戴,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思想以及人格,并允许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且不能因为学生成绩上的差异而对其产生偏颇。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真诚、尊重和关心对待学生,学生才能够真正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自主参与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更是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巨大动力。因此,在农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对知识形成浓厚的兴趣,其才能够自主学习、更好的学习,才能够体会到学习中的乐趣。纵观当下农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学生之所以不能很好的学习地理,最大的因素就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需要教师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以此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2]。
一方面,巧妙的设计导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利用导学环节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重要,是决定整堂课程好坏的关键。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以及具体教学内容设置适当的导学内容,通过悬念、故事等导入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从课程开始阶段就处在活跃的状态下,进而更好的参与后面的学习。另一方面,通过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根据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为学生营造生活、问题以及音乐等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形象、具体且生动的情境中探究知识,从而提升学习兴趣,能够更加轻松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竞赛的方式,带动其学习热情。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胜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之一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竞技活动,以此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对抗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追、比、超的同时,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强大的光、色、形、声以及传输功能,可以使地理学科抽象的知识更为直观、形象的呈现出来,通过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使课堂教学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名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就应该将多媒体教学有效应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文本、图像、音频与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现直观化、形象化的教学,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3]。
四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下有效初中地理课堂构建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地理涵盖的知识更为细致,存在较为抽象的知识点。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教授地理知识点,重要的是还要促进学生多方位的发展,重在对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生持续的学习中逐渐形成的,是教师通过领会学科的要求、丰富的教学方法以及针对学生实际进行知识的讲解、教授,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以及自身的努力,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初中地理的核心素养重在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的眼光,通过地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是地理教学的精髓所在。
(一)深刻领会学科的要求
在初中地理课的实际开展中,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一定要进行全面的掌握。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有四大点,分别是学生人地协调观念的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培养。知识与技能是指初中生学习到对实际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同时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过程与方法则是指在初中地理课的实际开展中,需要注意对地理方法进行合理运用。最后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则是让初中生具备一定的全球意识、环保意识,提升初中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做好学科定位
地理本身是现代七大基础学科之一[3]。初中地理课则是一门人文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初中地理课的地位以及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实际教学中,初中地理课的开展可以让初中生的全球观、环境观以及资源观得到强化,对人类的生活环境更加了解,对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初中地理课强调的是各元素的相互作用,引导初中生对地理事物的联系以及差异有所了解,从地理的角度看待相关的问题。如在学习地域地理的时候,从地域所在的大洲、国家以及省级区域入手,对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地心地貌进行概括,从多个角度对该地区地理情况进行了解,促进学生区域认知的发展及思维品质的形成。
(三)丰富的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课的教学改革强调的是教师要对师生角色进行转换,将以往落后的行为以及思想进行改进,同时也是借助一些趣味性的故事以及疑问,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初中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在课堂导入的阶段,初中地理课在初中阶段的地位是尴尬的,这个情况下往往初中地理课被设置到下午,学生难以集中自身的精力,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就要想办法对学生展开兴趣的激发。教师可以在其中融入活动,如讲故事、猜谜语、游戏等,都是对学生进行吸引的良好方式,为初中生营造出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这样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就会保持良好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且增加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四)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也是初中地理课上的重要辅助工具,初中地理课本身就是综合性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初中地理课的知识有着极大的时空跨度,教学空间上比较小,信息技术则是可以实现对时空限制的突破,在实际教学中将抽象转变为形象,将刻板转变为生动,让初中生可以得到多种感官的刺激,学习的兴趣也会是更加从浓厚。如在学习政区图的时候,提到环境问题,教师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一下温室效应的情况,受到酸雨以及臭氧空洞的冲击,地面上诸多的植物枯萎,水资源被污染,诸多生物的数量在不断减少,甚至有生物绝迹的现象出现,让初中地理课的氛围更加活跃,初中生在初中地理课上学习热情也是会有明显的提升。
结论:综上所述,由于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初中阶段的地理学科教育一直没有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地理学科更被称之为小科或者副科,致使地理教育相对较为薄弱。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了所有教育者追求的教学目标。因此,作为一名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应该通过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等,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农村地理学科的发展能够在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毛晓红.对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学周刊,2014(02):134.
[2]周艳玲.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2(20):89.
[3]略论地理课堂教学“变”的艺术[J]. 徐皓,陈良豪.青海教育 2018年Z1期.
论文作者:曾新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地理论文; 学生论文; 初中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学科论文; 初中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