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评析。方法:以2016年1月~12月我院神经内科接治的8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在病情稳定后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持续6个月,应用神经功能缺损度量表(NIHSS)、运动功能(FMA)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测患者临床康复情况。结果:护理后,本组患者的NIHSS、FMA、ADL评分均明显改善,和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康复护理;脑功能
急性脑梗塞是常见危重型脑血管疾病,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有较高死亡率和致残率较。当前,伴随临床医疗技术发展,急性脑梗塞救治成功率大幅提升,但大部分患者会存在功能障碍,比如:偏瘫、失语等,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实践表明,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残疾发生。本文主要对8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护理情况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12月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8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纳入此次研究中,均通过临床症状、颅脑CT或MRI等检查确诊,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相关诊断标准[2],均为首次发病,并在发病后24h内入院诊治。排除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意识障碍等患者。其中,男患者46例,女患者39例;57~76岁,平均(62.1±2.7)岁;合并偏瘫45例,失语21例。
1.2方法
本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吸氧、溶栓、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并开展病情与体征监测、饮食指导、健康宣教等护理,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展早期康复护理,持续6个月,具体包括:
(1)心理护理:因发病突然,病情重,加上肢体、语言等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丧失或降低,患者往往难以接受,易出现焦虑、抑郁、悲观等不良心理,这不利于康复治疗。所以,责任护士要密切注意患者心理动态,主动与其交流,关爱、鼓励患者,及时给予心理干预,尽量消除患者不良心理,让其建立康复信心。此外,叮嘱家属理解、鼓励、多陪伴患者,消除患者孤寂感;还需对家属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让其保持良好心态,协助患者开展早期康复训练。
(2)体位护理:在康复护理中,体位选择有着重要作用。如健侧卧床,需在患者躯体前后置上高枕,以稳定身体,避免坠床;并指导患者把上肢尽量伸张,肩关节屈曲一定角度,在患侧下侧垫软垫;如行仰卧体位,需在患侧肩部下侧垫软枕,方便上臂直伸,往外展开45°,使腕关节背曲;每2h换一次体位,以免关节僵直,并对压迫部位进行按摩。
(3)肢体功能:①被动运动,在患者病情、体征稳定后,早期指导患者开展肢体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先在床上进行患侧被动运动,包括肢体摆放、被动屈伸、内收、外伸、旋转、按摩等,活动患侧关节,自大关节到小关节,力度缓缓增加,2~3次/d,15~20min/次;②主动运动,在肢体功能有所恢复后,由简到难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包括翻身、坐位更换、站立等训练,尤其要对健肢进行运动,3次/d,活动量根据康复情况调整。在可坐稳后可进行站立训练,如站立10min患者不感疲劳可开始行走训练。均由受过康复规范培训护理人员实施。在此过程中,可穿插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指导患者先进行饮水、进食等练习,再练习刷牙、洗脸、穿脱衣、如厕等。训练中需专人陪护,以免出现意外事件。
(4)语言功能:对失语患者,早期开展语言功能训练,先练习鼓腮、撅嘴、弹舌等动作,再熟悉后指导患者练习单音节发音,逐步增加字量,循序渐进,直到可开口说话。同时,鼓励患者多模仿广播、电视等主持人,主动与家人交流,对取得的进步给予肯定,增强患者康复信心。
1.3观察指标
在护理前、后3d用NIHSS量表评测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评分越低表示康复越好;同时,用FMA、ADL量表评测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情况,评分越高表示恢复越好。
1.4统计处理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数据用( ±s)表示,用t予以检验,P<0.05表示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在通过6个月康复护理后,本组患者的NIHSS、FMA、ADL评分均得到改善,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如表1。
表1 本组85例患者康复护理效果[( ±s)分]
3.讨论
康复护理现代临床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主要是通过系统性、针对性的有计划的康复训练,减轻患者痛苦,促进转归,恢复机体功能,让患者可生活自理,尽快回归社会和家庭[3]。急性脑梗塞患者往往并发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极大影响。所以,需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
心理护理是康复护理有序开展的关键,必须针对患者心理给予干预,让其更好地配合护理和治疗。在此基础上,进行肢体功能、语言功能等康复训练,并指导患者进行生活能力康复练习。本研究中,8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通过系统康复护理后,NIHSS、FMA及ADL三项评分明显改善,与李鹍的研究报道基本一致[3]。可以看出,脑卒中患者神经内科护理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恢复,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陈莉.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2):633-634..
[2]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7,1.
[3]李鹍.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22:221.
论文作者:吴玉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3
标签:患者论文; 功能论文; 脑梗塞论文; 肢体论文; 心理论文; 病情论文; 体位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