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央权威的维护_政治论文

论中央权威的维护_政治论文

论维护中央权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央论文,权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宣部理论局 邓中好)

维护中央权威,加强中央权威,有序地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是邓小平同志现代化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坚持了马克

思主义一贯原则,科学地总结了世界政治经验,正确地反映了社会现代

化运动的客观规律,大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对此,我们

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不断地增强维护中央权威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

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工程全面展开,社会利益格局重新调整,人

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各种深层的社会矛盾逐

步显露。国际上,发达国家正在进行大幅度的经济结构调整,以经济和

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和斗争也十分复杂。在

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统一领导

,协调行动,显得特别重要。这就需要在全党全国坚决地维护一个领导

核心,维护和加强党中央权威。正如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中央要有

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没有这一条,就是乱

哄哄,各行其是”。(《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7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都十分重视权威。这是现代生产、现代管

理的内在要求。考察一下现代社会经济关系就会发现,拥有发展的大量

高新技术的生产工厂,逐步取代了简单的用手工操作的作坊,联合活动

、互相依赖的工作过程日益复杂。联合活动就要有组织,就要有纪律,

因而必须有权威。社会主义是现代化大生产的产物,社会主义的本质要

求工人阶级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

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所以,权威也是社会主义的内在

要求。恩格斯就曾经专门著文阐述在现代社会中权威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他指出:“想消灭大工业中的权威,就等于想消灭工业本身”。(《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342页)工业活动是这样, 政治活动也是

这样。在恩格斯看来,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权威不仅不可能被废除,而

且还会日益扩大其发挥作用的范围,根本原因就是现代大工业大农业的

不断发展,生产和流通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

的关系越来越复杂,整个社会的发展愈发需要协调,权威的作用也就更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也反复强调和论述过“权威”

的思想。他批评当时一些激进的知识分子提出不要任何权威的主张,指

出工人阶级要在全世界进行艰巨而顽强的斗争以取得彻底解放,就必须

有权威。每一个国家的无产者都需要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斗争的权威。在

列宁看来,这种权威不仅重要,而且应当是多方面的。不仅政治上需要

,理论上需要,经济上也十分需要。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列宁一再强调:

“如果正在实现社会主义的劳动群众不能使自己的各种机构像大机器工

业所应该做的那样进行工作,那么也就谈不上实现社会主义了。”(《

列宁全集》第34卷第144 页)“为了使按大机器工业形式组织起来的工

作能够顺利进行,无条件服从统一意志是绝对必要的。”(同上书,第

180页)列宁的这些思想,对我们很有启迪。

毛泽东同志同样重视中央权威。他严厉批评过一些地方擅自修改中

央政策和策略,执行他们自以为是的违背统一意志和统一纪律的极端有

害的政策和策略的无纪律、无政府行为,尖锐指出,这种状态将给革命

事业和人民利益造成极大的危害。建国后,他又强调指出:“为了建设

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必须有全

国的统一计划和统一纪律,破坏这种必要的统一,是不允许的。”(《

论十大关系》《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30—731页)以邓小平同志为

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什么能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拨乱反正,克

服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困难,走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并在苏

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国内“左”的右的政治势力前后夹击

、国际帝国主义大打和平演变之战的历史条件下,引导中国的社会主义

继续高歌猛进,使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人民生活

水平有显著提高,整个国家充满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有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度权威。

(二)

加强中央权威,有领导有秩序地实现现代化,也是当代世界政治经

验的科学总结,是社会现代化运动的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历史事实告

诉我们,一个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过渡时期,采取不恰当的削弱中央

政权权力的政治体制,都要给这个国家的政治带来动荡甚至内乱。菲律

宾在结束马科斯的统治之后,政局一直动荡不安;南朝鲜稍微调整一下

其政治结构,社会的各种政治力量便显露锋芒。诸如此类,东西南北,

都有不少例子。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有两条。

一是政治理想与社会现代化运动的客观规律相背离。由于种种自然

的社会的原因,世界各国的发展水平相差很大。在有些国家已经实现了

社会的现代化之后,落后国家为了赶上时代潮流,赶上现代化,所抱的

理想常常脱离实际地过高,在实施理想的时候,又企图将政治变革命与

经济变革同步进行,“毕其功于一役”。而社会现代化运动则是处在一

定的历史──社会──文化的客观联系中,是一种生态的发展系统,它

的发展完全按照其自身固有规则进行。超前的政治理想的冲击,与客观

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社会运动规律当然不能产生谐振,当然要

引起社会的不稳定。问题在于这种不稳定是不是能够控制在一定的可允

许的范围之内。在这里,中央政权的能力,中央权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是新旧体制转换的时间差。不言而喻,新旧体制转换需要一个过

程。由于两种体制在诸多方面存在质的不同,两者的转换必须有一个合

理的程序。不要这个程序或者程序出现混乱,就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

。历史经验证明,高度集中的体制瓦解之后,随之而来的第一个社会现

象就是离散混乱。这不是哪些人的主观意志,而是这种体制本身所具

有的那种支配服从本能所决定的。这种离散和混乱如果无法控制而随

其发展,动乱就不可避免,甚至出现灾难。前苏联的瓦解原因当然是多

方面的,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在斯大林时期建立起来的以

高度集中为突出特征的政治经济体制,在后来的所谓改革中被打破后,

各联盟共和国本能地产生离心倾向。由于中央政府缺乏足够的权威,不

能采取恰当的方式和手段加以控制和引导,无限止地让其蔓延,最终联

这种情况说明,社会转型期,或者说后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全面的社

会现代化,必须有一个正确的中央权威。在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的领导下

,一方面,坚决地打破传统社会的高度集权状态,打破传统的社会秩序

和传统观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又必须克服导致政

治不稳定的各种因素和矛盾,把社会现代化运动纳入固有的程序性轨道

。回顾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不难看出,这是一条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从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看,加强中央权威也是一个大趋势。一个国家

的中央政府的强弱,在经济上,通常可以从中央政府支出占政府总支出

的比重为标准来衡量。1900 年, 美国联邦政府支出只占政府总支出的

34%,到1985年却提高到了58.5%。不难看出,美国的中央政府的强度

在逐步提高,以一定权力为基础的中央权威当然也得到相应的加强。这

种中央政权不断加强的现象已经不是个别的现象。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

展史看,西方国家中央政府都是有意识地强化国家汲取财政能力,加强

政府干预经济能力,并在收入公平分配、社会保障、提供公共财产等方

面发挥重要作用。比如:1880年,西方国家财政收入占GNP 的比重一般

都在10%左右,如德国为10%、英国为10%、美国为8%、瑞典为6%;

1985年,德国变为47%、英国为48%、美国为37%、瑞典为65%。出现

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无疑是世界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形势所

造成。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新技术革命以后,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成倍

地提高。这种科技、经济形势的变化,必然导致政治方式的变化。冷战

结束后,世界各国展开了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世界经

济发展的区域化、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一个国

家要在激烈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基本前提就

是全国全民族协调一致,统一行动。所以,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在

全国范围内实行有效地统一领导,就显得十分实际,十分必要。

(三)

必须看到,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积极性空前高涨的同时,中央权威的加强受到种种干扰。比如:近年来

,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出现了许多违背中央决策的混乱现象;不少

地方、不少单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诸侯经济”、“条块经

济”众多;等等。其结果,给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带来了一

系列问题,影响了总体形势的健康发展。这是必须认真解决的。

解决这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当然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理,而

首要的根本的应当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从当前人们的思想实际看,存

在着某些认识上的误区。诸如:1、认为中央权威等于中央集权, 集权

就是专制,与民主背道而驰,与改革方向不一致。2、 认为市场经济不

需要中央权威。3、认为加强中央权威就是削弱地方权力, 就要影响地

方积极性,妨碍发展社会生产力。在中央权威问题上存在的这些错误认

识,对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当然是极其有害的。

毫无疑问,高度的中央集权是封建专制的根本特征,纵观人类社会

历史,所有的封建帝王无不集国家大权于一身。“朕即国家”,在封建

专制时代,一切政治、经济、文化的生活和观念,都毫无例外地蕴藏于

“绝对权力”这一僵硬的概念之中。因此,反对专制,反对高度的中央

集权,是时代的潮流,也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我们的改革,实质上就是

解决建国初期我国照搬苏联模式,建立起有着封建残余影响的以高度集

中为主要特征的政治经济体制。实践证明,我们的改革是正确的。旧体

制被打破,过去过分集中的权力逐步下放,正确地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

系,极大地调动了地方、企业和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广泛地解放了社

会生产力,使国民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但是,必须明确提出,我们主

张的中央权威具有这么几个特点:(1 )权威的基础是集中了人民意志

的法制,是符合实际的科学原则;(2)权威是集体的权威,不是个人

的或者少数几个人的权威;(3)权威的行使有科学的规范,科学的程

序。从这些原则出发,权威当然不是专制,也不可能形成专制。因此,

中央权威既不会与民主相矛盾,也不会与改革的方向相背离。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目标,这是改革的一个重大步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就是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完全可以说,这种十分注重宏观

调控作用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

合的伟大成果,也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的内在要求。众所周知,早期

的市场经济是以绝对自由为其特征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

分工日益精细,生产的社会化程序越来越高,相对集中的经济发展规则

便成为一个时代的要求。把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就是这种要

求的体现,这一点,我国近年的实践就已充分证明。大家知道,1993年

前后一段时间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过高投资、高货币投放、高物价、高

进口和金融秩序混乱以及生产资料市场秩序混乱的“四高两乱”的极不

正常现象。1993年6月,党中央、 国务院为了解决经济运行中的上述一

类问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联合发出《关于当前经

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以整顿金融秩序为重点,旨在加强宏

观调控能力,提出了16条措施。一年时间,就收到了显著成效。据有关

报告,经过强化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生活中存在的某些无序、混乱状

况逐步得到治理,某些过热现象有所降温,特别是1994年上半年以来一

系列深化改革的重大政策出台后,已取得了明显效果。金融、外汇、财

政、物资平衡趋向好转,出现了近年少有的好势头。这也充分说明,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政府拥有相当的宏观调控权力和物资力量是十分

必要的,中央权威是十分必要的。

中央权威作用的发挥,归根到底,还得依靠各地区、各部门的支持

和落实。所以,在强调加强中央权威的同时,必须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

以及各部门的关系。中央权威不等于中央集权,但是,中央权威又必须

以一定的权力为基础。正确地科学地处理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关系,就可

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地方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其最大的创造性。怀

疑中央权威,夸大地方的重要性是不对的;片面突出中央作用,忽视发

挥地方积极性也是不对的。一个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社会的各个

有机组成部分达到最佳的平衡与协调,其发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如果

破坏整体的平衡与协调,即使某一部分发展效果很好,整体水平的提高

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发展不会很理想,最终,部分也会受到整体的制

约,也不能发展起来。

事实证明,我们必须维护和加强中央权威。只有具有高度权威的中

央政府,采取科学的宏观调控措施,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才能

有秩序有步骤地向前推进。从我国当前形势看,要切实加强中央权威,

还有一系列重大的实际问题需要妥善解决。比如,中央权威必须以科学

的决策为基础。那么,科学决策系统、科学决策程序如何建立?比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中央权威的作用,必须有一套科学的新方法。

这套方法应当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如何运用?又比如,中央权威的行使

,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科学的政府机构。那么,各级政府机构如何设置,

又如何规定其基本职能?诸如此类,都是极关重要的。解决这些问题,

切实加强中央权威,我们应当严格遵循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央抓宏观、抓

全局的原则,体现中央说话能够算数的原则。该由各部门各地区行使的

权力,中央政府应当全部交给各部门各地区,并采取措施保障其正确行

使。要做到这些,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中央权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须

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和部门之间的关系,自觉地维护中央权威,正确地

行使本部门本地区的有关权力。

(本期责任编辑 辛 红)*

标签:;  ;  ;  ;  ;  ;  ;  ;  ;  

论中央权威的维护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