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病人的术中护理配合分析论文_单慧子

38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病人的术中护理配合分析论文_单慧子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 江苏 扬州 225002)

【摘要】目的:探析30例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病人的术中护理配合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38例子宫肌瘤病人予以研究,所有病人均给予术中护理配合,观察病人治疗效果。结果:38例病人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平均为(85.1±10.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83.6±10.3)mL,住院时间平均为(4.2±1.3)d。38例病人中,无中转开腹手术,且无切口感染、术后出血、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对病人予以B超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形态规则完好,肌层回声均质,内膜线处在中间位置。结论: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施行术中护理配合,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术后康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少,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与普及。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护理配合;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4-0250-01

子宫肌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良性肿瘤,临床表现主要有月经量增多、月经周期紊乱、排尿排便困难、下腹部包块等[1]。尽管子宫肌瘤属于良性病症,但长期出血易造成贫血,严重影响了病人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手术方法。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病人痛苦,应注重术中护理的实施。本文通过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38例子宫肌瘤病人的研究,探讨术中护理配合的实施效果,报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38例子宫肌瘤病人予以研究,所有病人均经B超检查与宫颈细胞学检查确诊,排除免疫系统、肿瘤及血液系统、感染性疾病、心肺疾病、精神系统疾病、肝肾功呢不全的病人。病人年龄在28~60岁之间,平均为(39.4±7.8)岁;肌瘤直径在2.1~6.5cm之间,平均为(4.4±1.2)cm;肌瘤类型:肌壁间肌瘤20例,浆膜下肌瘤18例;单发肌瘤30例,多发肌瘤8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术中护理配合

1.2.1巡回护士配合

(1)手术安全检查:病人进入手术室之后,由巡回护士再次核查病人信息,并填写手术安全核查单,协助麻醉师完成麻醉工作。

(2)输液、体位护理: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对三通接头予以准确连接,并对其顺畅程度予以认真检查,连接与固定气管导管,协助病人摆好体位,并在病人髋部下方垫一个软垫,同时固定测量血压的手臂与建立静脉通道的一侧,防止肢体牵拉幅度过大,使得臂丛神经受损。在腹腔穿刺时,应取病人平卧位,建立气腹后,换成头低臀高体位,倾斜度约为15°,完成手术后,冲洗盆腔,倾斜度调整为35°,冲洗完毕后换成平卧位。

(3)放置负极板:留置导尿管,并在病人大腿肌肉比较多的位置放置负极板,之后检查金属和大腿肌肉的接触情况,防止电烧伤。

(4)仪器准备:在手术床床尾准备腹腔镜设备,并检查设备性能,保证摄像头显示清晰,在腹腔镜管路连接无误后,调节双极电凝功率,约为21~25W,气腹压力约为12~14mmHg。

(5)密切观察病情:术中密切观察病人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变化,及时更换冲洗瓶、输液瓶等,如果出现异常,马上告知麻醉师或者手术医师,并予以协助处理。

(6)交接工作:完成手术后,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在送病人回到病房后,向病人家属说明有关注意事项,并和病房护士进行交接。

1.2.2洗手护士配合

(1)核对手术物品:配合巡回护士,对手术物品予以仔细核对,并整齐摆放。

(2)消毒、铺巾:用0.5%的碘伏对病人予以消毒,并配合手术医师做好手术准备。连接与固定摄像头、冲洗管、冷光源等,并在摄像头上套上一次性无菌保护套,常规摆放各种仪器管路。

(3)切口、建立气腹:在手术医师操作中,给予密切配合,快速递送手术医师所需器械,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4)冲洗护理:完成手术后,取适量生理盐水冲洗病人腹腔,并吸净腹腔中血块、残存冲洗液等,排出二氧化碳气体,拔除套管针,并核对手术器械,缝合切口并贴敷敷料。

2.结果

38例病人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在57~145min之间,平均为(85.1±10.0)min;术中出血量在48~162mL之间,平均为(83.6±10.3)mL;住院时间在3~5d之间,平均为(4.2±1.3)d。38例病人中,无中转开腹手术,且无切口感染、术后出血、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对病人予以B超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形态规则完好,肌层回声均质,内膜线处在中间位置。

3.讨论

子宫肌瘤多见于30~45岁女性,可能和雌激素对子宫的刺激有关[2]。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只能通过B超检查或者盆腔检查确诊。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近些年来妇科常用的手术方式,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此项手术的治疗效果更好,同时具有微创、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通常不会使病人产生应激反应,安全性、可靠性非常高[3]。然而,在腹腔镜手术治疗中,手术步骤多,操作难度大,需要护理人员给予积极配合,以此确保手术顺利完成。同时,通过术中护理配合的实施,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促进了病人术后快速康复,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与相关文献报道[4]十分相似。

总而言之,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施行术中护理配合,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术后康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少,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与普及。

【参考文献】

[1]陈春燕,张芳燕,赵玉芳,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配合[J].医药前沿,2014,4(2):329-329.

[2]周礼琴,任小玲,岳联勤,等.术中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0):115-116.

[3]吴雪媛.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配合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4,6(12):250-250.

[4]郭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护理配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9(18):266-267.

论文作者:单慧子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2

标签:;  ;  ;  ;  ;  ;  ;  ;  

38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病人的术中护理配合分析论文_单慧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