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在提高卧床患者预防压疮翻身落实率中的应用论文_丁琴芬

丁琴芬

(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摘要】 总结PDCA循环在提高卧床患者预防压疮翻身落实率中的应用体会。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对2014年7月~12月全科长期卧床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根据PDCA循环进行质量改进。实施后,住院患者中无压疮发生。

【关键词】 卧床患者;PDCA循环;翻身落实率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8-0302-02

老年精神科有很多长期卧床患者,约占全科总人数的25%,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特别是老年、昏迷、截瘫、坐轮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分析压疮的危险因素,发现间歇性解除局部压力是预防压疮的关键[1],翻身在预防压疮的过程中至关重要。本科室为降低压疮发生率,自2014年7月起至2014年12月应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来提高卧床患者的翻身落实率,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方法

1.1 建立质量管理小组

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全面管理,压疮管理小组组长担任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科室其他护理人员为组员。

1.2 质量改进的实施

1.2.1计划阶段

1.2.1.1分析存在问题:护理人员对卧床患者的皮肤观察欠到位;卧床患者的床单位碎屑多;患者的翻身工作依赖护工执行;本病区高危压疮患者护士欠了解,措施落实欠到位。

1.2.1.2原因分析:见鱼骨图

1.2.1.3目标制定 卧床患者床单位无碎屑,合格率>95%;对卧床患者实行床边交接班、观察皮肤情况,落实率达100%;高危压疮患者由护理人员协助翻身,指导护工协助,落实率达100%,高危压疮患者护士知晓率达100%;住院患者无压疮发生。

1.2.2实施阶段 整个计划的实施方案中需具体改进的项目有:一、保持老年卧床患者的床单位整洁、无碎屑;二、严格落实床边交接班制度。密切观察卧床患者的皮肤情况;三、高危压疮患者由护理人员进行翻身措施的落实,指导护工进行写作,保证预防措施有效落实;四、护士知晓本病区高危压疮患者。计划分三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7~8月;第二阶段9~10月;第三阶段11~12月。

1.2.2.1第一阶段实施情况:7月份对病区全体护士进行《压疮知识》培训,通过学习使护理人员熟悉并掌握了压疮的定义、各个分期的表现及处理等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考核,通过率100%。7月份起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落实床边交接班,每日晨间检查卧床患者皮肤情况,要求床单位保持整洁、无碎屑。7月份存在问题:个别床单位有碎屑。查找原因并进行整改,实行高年资护士负责制,将晨晚间护理质量例入考核内容。8月份除对7月份存在问题继续改进之外,另对高危压疮患者床边交接翻身查看皮肤情况工作进一步落实。通过组长每周提问、抽查等方式检查本病区每位护士对高危压疮患者的掌握情况,掌握率100%。实地抽查80张床单位,其中2张床单位有碎屑,合格率97.5%。每周2~3次查看床边交接情况,落实率100%。

1.2.2.2第二阶段实施情况:9月份上、中旬检查责任护士对新病人、发热病人、病情变化等病人的压疮评分情况,通过评分结果来判断患者是否属于高危人群,并以此判断有无落实翻身的必要性。分批次共抽查40位患者的护理记录,发现评分漏评的有3位。原因分析:护士对新病人入院时的评估要求及对高危压疮患者的压疮评分要求掌握不全。整改:要求护士在新病人入院时检查皮肤并根据Braden评分表进行评分,并按要求记录。Braden量表包含6个压疮危险因素,即感觉、活动、潮湿,运动能力、营养、摩擦力和剪切力。这6个方面除了“摩擦力和剪切力”为1~3分外,其余各项得分均为1~4分,每个因素分为4个分值等级,总分6~23分,评分分值越小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越高,18分为压疮发生危险的诊断界值。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10~12分提示高度危险,9分以下提示极高度危险[2],记录要求≤9分 每班评估一次;10~12分 每天评估一次;13~18分每周评估一次;18分以上定期评估。其中发热病人、病情突然变化的病人随时评估,要求评分与病情相符。整改后效果评价:9月底抽查12份护记,无漏评现象。10月份重点检查卧床病人的翻身情况,组长与副组长每周不定时查看,发现部分陪护在翻身方法上不正确。分析原因:护士未普及正确翻身方法,翻身工作完全依赖护工。整改:对护工进行一次翻身方法的培训,患者平卧位时,床头抬高不应超过30°[3],并在患者侧身下垫软垫,与传统的90°翻身法相比,将患者侧倾30°并用枕头支撑的体位,使患者始终避开自身骨突起部位,较好地分散了压力,给患者放置正确的体位和姿势。经常改变重量支撑以减少压迫,使用软垫、海绵垫等保护设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的使用,以减轻受压部位的剪切力和摩擦力。并要求在翻身过程中护士占主导、护工协助。通过整改,达到了预期效果,护工翻身方法正确、翻身工作护士、护工共同完成。

1.2.2.3第三阶段实施情况:本阶段主要强调在翻身工具使用上的落实情况。对于长期卧床、无自主活动能力的患者压疮发生率比较高,其中骶尾部和足跟的压疮发生率最高[4]。足跟部的压疮易被护理人员忽视,而一旦发生压疮,较骶尾部更难愈合。因此翻身工具的使用在预防压疮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科室使用的是棉质包布的海绵脚圈和三角枕(如图所示)。图一:三角枕;图二:脚圈

(图一) (图二)

11月份查科室所有长期卧床患者共18位,其中8人有翻身工具,10人没有。分析原因:护理人员对预防压疮知识的宣教欠到位及家属不重视。整改措施:对卧床患者家属做一次宣教,告知翻身工具使用的必要性,并教会陪护如何使用。整改后15人使用了三角枕和脚圈,还有3人因家庭经济情况或家属的不配合而未购买,但用了其他类似的工具做代替比如枕头等。

2.结果评价

经过半年的持续质量改进,使本病区全体护理人员均掌握了压疮的相关知识,对本病区高危压疮患者的知晓率达100%;能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实行床边交接班、交接护士共同查看患者皮肤,落实率达100%;认真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无碎屑,合格率>95%;能使用翻身工具、掌握正确的翻身方法、护理人员协助翻身,落实率100%。2014年下半年无压疮发生。

3.体会

PDCA循环往复中,前一阶段的结束是下一阶段的开始,每次结束都赋予新的内容,每一个循环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促使护理质量不断提升。PDCA是一个综合性的循环,虽然分不同阶段,但相互之间密不可分。在计划、检查阶段评价措施实施效果、计划达标程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重新修正计划,使多项制度和流程得到完善和优化。[5]

【参考文献】

[1]刘俊玲,预防压疮的护理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2008,07(11):7-8.

[2]雷霞,ICU危重病人压疮的预防和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2011,05(11):10-12.

[3]何华英,杜峻,王素芳等.压疮危险因素预测及预防护理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9):803-805.

[4]蒋琪霞,管晓萍,苏纯音等.综合性医院压疮现患率多中心联合调研[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26-30.

[5]陈菊珍,卢赛芳,周正华.PDCA循环在完善术前准备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4,13(11):1083-1085.

论文作者:丁琴芬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4

标签:;  ;  ;  ;  ;  ;  ;  ;  

PDCA在提高卧床患者预防压疮翻身落实率中的应用论文_丁琴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