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一岁的“暴力”婴儿_亲子成长论文

一个一岁的“暴力”婴儿_亲子成长论文

一岁的“暴力”宝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暴力论文,宝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湖南毛女士问:

我儿子刚满一岁,可自从会走路后,小家伙突然变得“暴力”起来,比如哪个小朋友站在他前面挡住了他的视线,他就会伸手把小朋友推倒;小朋友摸了他的玩具,他冲上去就揪小朋友的头发;有时我拒绝他的某些要求,他在哭闹的同时偶尔会狠狠地咬我一口……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具有攻击性?我真担心儿子会变成暴力儿童。

毛女士:

当看到宝宝偶尔用拳头和牙齿对待爸爸妈妈或其他小朋友,许多妈妈都担心孩子长大会变得很暴力。然而专家却解释说,一岁左右的宝宝出现攻击性行为很正常,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些行为:一方面,这种行为只是孩子发育到这个年龄的标志,每个孩子都会经过这个时期,爸爸妈妈不必过于担心;另一方面,虽然这是孩子必经的一个过程,但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不做正确的指导,孩子很可能会养成打人的坏习惯。

宝宝“暴力”的原由

对待一岁的“暴力”宝宝,只有先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做,才能帮助孩子找到和平解决问题的方法。

语言表达能力差

一岁的孩子语言还相当贫乏,让他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是件很困难的事。也正是因为他语言贫乏,无法和别人建立有效的沟通,所以才会选择咬人或打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因此,下次你看到孩子急切向你表达,但你又不能弄明白时,一定要好好安慰他,肯定地告诉他:“别着急,妈妈会帮助你的。”这样他就不会把怒火发到其他小朋友身上了。

暴力一定有原因

孩子和大人一样,不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如果他推倒了其他小朋友,肯定有他自己的原因。只是一岁左右的孩子还不会为自己解释,所以大人一直搞不明白:孩子为什么要推倒小朋友。当孩子推倒其他小朋友的时候,请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看究竟是什么让孩子不得不动用“武力”解决问题。

正在学习自卫

有时候孩子打人是出于一种自卫。可能是因为小朋友抢了他的奶瓶,或者有人先打了他,甚至有小朋友抓了他的头发。宝宝决不会容忍自己被“欺负”,他会全力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只是一种本能。

口腔发育的需要

专家解释说,一岁左右的宝宝,口腔内牙齿、肌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育,他很喜欢把东西放到嘴里咬,可以帮他缓解口腔发育给他带来的不适。另外,宝宝在学习说话的时候,也很喜欢把能抓到的东西放到口中,当然也包括小朋友的胳膊或手。这仅仅是他感知事物的一种方式。好像只有这样做他才能得到准确的认识。

孩子的因果试验

很多爸爸妈妈都想知道,为什么一旦孩子们和玩具在一起时,就会出现可怕的哭闹声,为什么他们每个人拿到自己的玩具还不能安静呢?答案很简单,宝宝在玩耍的过程中,除了知道玩具带给他乐趣之外,还意外地发现他的行为可以带来不同的后果,“如果我打了其他的小朋友,就一定会有事发生”。所以他总是不断尝试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周围事物。

需要自己的空间

一岁左右的宝宝,不能准确地把握空间关系。所以他经常会发现自己被其他小朋友挤到一个小空间里。出于一种条件反射,他会不自觉地推开挡在他前面的孩子,或是对身边的小朋友采取武力进攻的方式,这样就可以确保自己有充足的活动空间了。

情绪不好

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选择自己的方式发泄不满情绪。比如在饿了、累了、尿布湿了时,他的心情就会很糟糕,这时候最容易出现孩子之间互相打闹。另外,一岁的孩子正处在学习各项技能的时候,如果他遭遇失败,心情就会跟着变坏,打人的行为就很容易出现。

爸妈策略

对宝宝来说,打人和咬人只是他认识周围事物的一种平常方式。所以爸妈不需要太过紧张,就给宝宝定性为“暴力”宝宝,但也不能完全听之任之。另外,还要注意孩子的安全,不要让孩子在这类“暴力”行为中受伤。

告诉孩子“不”

当孩子行为可能发生危险时,你应该及时制止他。用最简单的语言清楚、严肃(但不是威胁)地告诉他“不可以打人,不可以咬人,会受伤的”。然后,把孩子的注意吸引到其他有趣的事情上,比如一个动画片。除此之外,在孩子烦躁想攻击别人的时候,可以为孩子提供其他选择,比如给他一个枕头,让他随便处置,还可以教他使劲跺脚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或者教会孩子如果下次他生气了可以到你身边寻求帮助。

别让孩子从攻击中获得好处

宝宝并不是故意选择使用武力争夺玩具,而只是一种本能的自卫或是生理特征。一旦他从这种行为中获得利益——得到了他想要的玩具,那么他就可能把攻击别人和取得玩具联系起来,也就越来越喜欢用攻击的方式和人交流。

关注受伤的宝宝

当你的孩子打了其他小朋友时,最好给受伤的宝宝更多关注:吻一吻受伤一方的小伤口,询问他有没有问题。然后,用坚定的语气对欺负人的宝宝说:“不许咬人,咬人会让别人很疼。”如果孩子被别人咬后又去咬别人的话,千万不要惩罚孩子,应该等孩子情绪平静下来后温和地告诉他:“小朋友咬你很疼,你去咬他他也会很疼,咬人不是好孩子的行为,咱们不跟咬人的小朋友学。”

多称赞孩子的好行为

当孩子没有依靠攻击而解决问题时,你应该多多鼓励他的这些行为,让他能意识到这才是对的。比如你可以表扬他的行为:“你把玩具让给小朋友玩,你是个好孩子。”

做孩子的好榜样

和孩子玩的时候不要咬你的孩子,也不要打他。如果你对他说:“我要吃了你!”而且把小家伙的脚趾或手指放到自己的嘴里,那么他就会很自然地尝试对别人这样做。

温柔地安慰孩子

孩子在发育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比如走路、说话等等。这时需要你为他提供一些温柔的积极的安慰,以防止他变得暴躁。比如一个舒服的温水浴,孩子在洗澡时可以忘记之前的不愉快,再加上一些他熟悉的玩具,会让他对自己重新树立信心。

给孩子更大的空间

如果孩子们挤在一起玩耍,必然会有互相攻击行为。所以,应给孩子提供更大更广阔的空间。

育儿提醒:

对待孩子的攻击行为,除了上叙策略外,还有些事是爸妈们不能做的:

1.不要训斥打人的宝宝。宝宝并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你突如其来的训斥只会让他感到莫名其妙。

2.不要因为孩子打人,就让他也尝尝挨打的滋味。孩子不会理解你的用意,他只会觉得你是在伤害他,最坏的结果可能让孩子不再信任你。

3.不要鼓励孩子报复打他的小朋友。如果“受害人”反过来去报复“犯人”,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犯人”会越来越多。

标签:;  ;  ;  ;  

一个一岁的“暴力”婴儿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